-
灵动的诗意与冷静的叙述
“90后”壮族作家连亭的散文,写的几乎都是小题材,全部来自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的是童年记忆,有的则来自当下的个人日常,但她擅于在小题材中开拓出文学大空间,由此形成独特的张力美学。
2018-01-05
-
有痛感的爱更深沉
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难以走出故乡的掌心。
2018-01-05
-
牧野高原上的诗意传承
宛如牧野高原上涌动着的草浪,内蒙古的新诗历经了漫长的生长蔓延与起伏嬗变,70载光阴,这片绿草地上收藏了多少风雨多少阳光,是到了回首检验的时候。
2018-01-05
-
为新时代放歌 创造诗歌新辉煌
当下的新诗创作,总体趋势是好的,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
2018-01-05
-
蚩尤是谁?
主讲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杨鹏 人们常提起“蚩尤”,蚩尤是谁呢? 蚩尤是传说中的中国远古部落首领,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
2018-01-04
-
晒书单是微信朋友圈的一股清流
一家知名微信教育公众号推出关于“完美书单”的文章。
2018-01-04
-
在“从实求知”中寻找中国经验
1997年,费孝通先生(前排中)生日时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师生们的合影,照片中的许多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17-12-29
-
坚持人民主体性,创新发展新时代民族文博事业
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
2017-12-29
-
《老兽》:内蒙古电影创作的新力量
近几年,内蒙古电影界隐约出现了一个青年电影人群体。
2017-12-29
-
《金珠玛米》:西藏当代史影像的商业化呈现
电影《金珠玛米》剧照。
2017-12-18
-
《不成问题的问题》:国际主流影展的神话早该破灭了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剧照。
2017-12-11
-
民族记忆 乡土情怀——评阿昌族作家曹先强的文学创作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
2017-12-04
-
三大英雄史诗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启示
世界著名史诗,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冰岛的《埃达》《萨迦》、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各国神话的重要载体,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的文艺创作,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12-04
-
消费语境下的人性温暖——评阿来的《山珍三部》
藏族作家阿来的《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皆以植物为引子铺陈故事,推衍世相,通过藏地风情的纤细描摹,镜子般地展现当下中国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拷问现代文明视野下人们灵魂的归属,力图引领人们立足苍茫大地,仰望理想的星空,追索真善美的人性价值。
2017-12-04
-
一带一路:一个天高地阔的文艺大题材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一条伟大的历史道路被现实的实践激活了。
2017-12-04
-
新时代民文出版要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7-11-24
-
《侗族大歌》:一个民间故事的“变形记”
近期,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都以“文化遗产”为内容,这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及保护有很大关系。
2017-11-24
-
文化产业:在创造与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作出了新的指示。
2017-11-24
-
《七十七天》:极地探险题材电影的文化局限
电影《七十七天》上映之后,上座率高出同时上线的其他电影一大块,渐渐赢得了市场的口碑。
2017-11-20
-
融入新时代:文学创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闪耀着巨大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门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创造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促进文学事业发展和作家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