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的多民族文学创作与观察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从大凉山到嘉兴/我在羽绒服厂填着鸭毛/我被唤作“鸭头”时遗失了那部《指路经》/好些年了,村庄在我的离去中老去……”彝族“80后”诗人吉克阿优曾在诗歌《迟到》中写道。
2018-05-18
-
张柱林:多民族文学创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多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颇具象征意味的。
2018-05-18
-
辛泊平:心底无私天地宽
蜘蛛结网,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属于本能。
2018-05-18
-
主旋律电影的风向标
《厉害了,我的国》海报。
2018-04-12
-
从三峡里飞出一只美丽雀尕
三峡民间早就流传有《雀尕飞》的童谣。
2018-04-04
-
用“脚印”为瑶族文史研究留痕
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寻找失落深山的脚印》,为我们学习、研究瑶族历史文化打开了新视野。
2018-04-04
-
《玛纳斯》对外翻译和传播应该注意什么
作为中国三大少数民族史诗之一,《玛纳斯》以其八部共20多万行的篇幅位居《玛纳斯》不同国家不同唱本之首,使中国成为《玛纳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国。
2018-04-04
-
超越现实的艺术真实
杨玉梅:前段时间,我在《民族文学》读到您的短篇小说《鼠饷》,觉得非常震撼。
2018-04-04
-
2017年少数民族文学:沉实与绮艳的风景
综观2017年度的少数民族文学,看似波澜不惊,却又有着不少的惊喜。
2018-04-04
-
云岭大地的脱贫之路
多年来,当人们欣赏并陶醉于七彩云南的美丽风光之时,可曾想到就在这同一片土地上,其实94%的山区因为历史上遗留的交通阻隔、社会发展缓慢等原因,人们的生存状态仍然格外的艰辛,全省129个县中有88个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2018-04-04
-
敦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书名:智慧敦煌 作者:胡同庆、王义芝 出版单位: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一定要去敦煌,那里记录着古中国丝绸之路交汇之地文明实况的文化遗产群落,是这一古老文明充满个性智慧而又深具“兼容并蓄”特质的化石标本。
2018-03-30
-
建“一带一路”文化长廊 促“民心相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2018-03-28
-
行走在驼道上的女作家
书名:《走进最后的驼村》 作者:李樱桃 出版单位: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驼道是一条向死而生的秘密通道,在浩瀚的沙漠与戈壁上,这秘密通道就藏在领房子(拉骆驼的领路人)的心里,藏在那一首凄苦哀惋的驼调里。
2018-03-23
-
河湟流域的传统村落
海东市化隆县牙什扎村村民。
2018-03-19
-
人类学家要捕捉文化转型中的不变性
人类学家不会是单一向度的纯粹的田野工作者,他胸怀的应该是面向整个人类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太过巨大,因此,他只能俯身去对真实的存在加以小心地观察和揣摩,从个案之中去尝试体味一种整体性的人类的存在。
2018-03-19
-
《文化转型人类学》:巨变时代的人类学话语
作 者:赵旭东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无疑,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时代。
2018-03-19
-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放在瑶族同胞身上再合适不过。
2018-03-16
-
瑶族的寻根与寻梦
《金窝窝 银窝窝》是瑶族作家陈茂智继《归隐者》之后又一长篇小说新作。
2018-03-16
-
《红叶归处》:秋风中的芬芳与圣洁
作者: 查干 出版单位: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查干本是蒙古族诗人,近年来也醉心于散文写作,且成果颇丰。
2018-03-12
-
女孩儿与云朵
作者:(蒙古)罗·乌力吉特古斯 译者:照日格图 出版单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一 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我。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