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巨大的悲哀和衰败中活下去
树木希林有非凡的一生,许多人不可企及。
关键词:  《一切随缘》2020-08-07
-
《爱说教的男人》:被没收的女性声音
多年以前的一次派对上,一位强势、富有的男性向一位年轻的女士自信地大谈自己对一本刚出版的新书的看法,尽管他其实并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看了杂志上的书评。
关键词:  《爱说教的男人》2020-08-07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日本:《丰饶之海》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
怪诞中的温情关怀 碎片中的宏大想象
著名波兰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一直试图用“温柔”这种“爱的最谦逊的形式”探查身边的人和世界,她笔下的文字柔韵别致,读之令人如沐春风,她用文学打通了人们剖析自我、认识人类、了解世界的路径。
2020-08-06
-
《一百万亿首诗》:读书游戏、文学机器与束手就擒的读者
法国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的实验文学作品《一百万亿首诗》(法语:Cent Mille Milliards de Poèmes)于今年三月由中信出版集团译介出版。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日本:《奥之细道》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
从《聊天记录》到《正常人》:怎样在突破自我的爱中寻回自我
在第一部小说《聊天记录》里,萨莉·鲁尼引用弗兰克·奥哈拉的话开场:“在危机时,我们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决定,我们究竟要爱谁。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日本:《源氏物语》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日本:《春叶影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
美国经典文学作品《白鲸》,我们为什么要读?
8月1日是《白鲸》(Moby Dick)的作者、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的诞辰。
-
“文学纪念碑”丛书十年回顾:从经典作家进入历史
部分“文学纪念碑”丛书 “文学纪念碑”是我策划于2007年的一套丛书(以下以“丛书”代称),首先确立的选题是两卷本《纳博科夫传》。
关键词:  “文学纪念碑”丛书2020-07-31
-
“天方花儿”,罕有所匹的文学宝藏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萨莉·鲁尼《正常人》:我们准备好做正常人了吗?
说起来,故事好像在哪儿听过: 一个小镇,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
《孤独的大师》:孤独而闪耀的星辰
《孤独的大师》是一本以西方艺术大师为主角的随笔集,作者候军是位典型的学者型记者,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钻研西方古典与近代艺术的结晶。
-
21世纪俄罗斯文学20年:如何在失重的自由中重启文学的活力
编者按 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2020-07-30
-
阮清越的难民叙事:对美国主流话语的反拨
在20世纪的美国历史中,越南战争是一场极其吊诡的战争。
2020-07-30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中国:《西游记》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
李沧东《烧纸》:以笔为刃 心怀悲悯
李沧东是一位罕见的在文坛和影坛相继取得成功的大师,他直到不惑之年才转型,旋即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作者导演之一,《薄荷糖》《密阳》《燃烧》等影片蜚声国际。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印度/罗德岛:《疾病解说者》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
关键词:  《疾病解说者》裘帕·拉希莉《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印度文学2020-07-24
-
汪天艾谈波拉尼奥《帝国游戏》:小说处女作已显虚构天赋
波拉尼奥似乎是“出名要趁早”这个训诫的反面典型:在查出肝病到逝世那饱经折磨的十年,他才开始疯狂创作小说,从《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荒野侦探》……这些充满着暴力血腥、流亡与失踪的小说为波拉尼奥这个在人生后期已经形销骨立的几乎掉光了所有牙齿却仍然烟不离手的智利人带来巨大的荣光,他也被称为是拉美文学爆炸之后唯一的典范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