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与诗性表达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8-03-27
-
陶礼天:文学地理与文学地理学建构片谈
关于文学与地理的关系,是文学批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正如魏晋时期喜好“清谈”的文人所言:“谈何容易”;据王僧虔《戒子书》所述,“谈何容易”这句话是西汉最擅长辩难的著名文人东方朔说的,可见“文学自由谈”这个“谈”是很难的。
2018-03-26
-
文艺也要鉴往知来
主持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对话人: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范玉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金永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在处理历史题材的过程中,文艺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非纪实类体裁,因借助虚构、想象、夸张而鲜活飞扬。
2018-03-23
-
新时代文艺的引领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2018-03-22
-
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神话是文化和文学的源头。
2018-03-21
-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 ——论“甲寅文体”兼及与新文学的关系
引言 从1903年初执《苏报》笔政、鼓吹民族革命,到1925年复刊《甲寅》、排诋新文化思潮,章士钊的文言政论纵横舆论界二十余年,自成一家,在民初文坛占据了殊为重要的位置。
2018-03-20
-
被文学史劫持的文学批评——论学院批评的文学史意向
引言 关心当代文学及当代文学批评的有心人,大概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状,即当前对当代文学批评现状表达不满的,并非那些作为沉默大多数的普通读者,也不是因“常被点名批评”而暴得大名的作家们,而恰恰是来自批评家群体自身,或干脆直接点说,就是作为当代文学批评主要生产者的身居各大专院校的学院批评家们。
2018-03-20
-
丝绸之路文学景观成学术聚焦点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历史上东西方往来的交通要道,承担着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2018-03-20
-
哈达奇·刚:文学翻译——拆解与重建
文学翻译是一切翻译中最具情感色彩的翻译。
2018-03-20
-
学术性是文学评论的硬指标
“学术”及“学术性”现在已成为屡见不鲜的“常用词”。
2018-03-20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
让民族文化产品成为世界级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2018-03-20
-
中国当代文艺政策的美学基础
在理论上,“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
2018-03-19
-
从文论格局看童庆炳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径
1985年,随着西方文论的涌入,中国原来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社会历史研究法遭到巨大的冲击,一时之间,学界对西方文论趋之若鹜,西方文论在随后的三十来年里占据了中国文论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古代文论也在时代潮流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样,中国语境中的文论便形成了一个不对等的三角形格局: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
2018-03-19
-
品质革命,文艺更需要、任务更艰巨
我们需要在更新价值观念、丰富精神情怀、扩展艺术胸怀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现实,联系创作实际,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提高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去调动直面现实的创作能力,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2018-03-19
-
“知性的僭妄”与打不败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AI)威力乍现,人就开始忧心忡忡地“想象”自己的未来,但到目前为止,AI本身显然还没有也还无法“想象”自己的未来:数字化大数据驱动的AI可以“预测”或“推导”未来,但似乎还不能“想象”未来——这是否恰恰是人之不能被AI所取代之处呢? 从现状看,人在“某些方面”与AI的博弈中已经败下阵来,并且首先是在非比喻性的“博弈”中大败:近期“阿尔法狗”在围棋对弈中大败人类高手,前几年“深蓝”已大败国际象棋大师。
2018-03-16
-
在文学领域倡导“三讲”抵制“三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2018-03-16
-
《史记》中的性格细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可以代表鲁迅对 《史记》 的总体评价,也是最高评价。
2018-03-16
-
语言的魅力与人格的魅力
本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几次即兴讲话,让人很有感触,也深受启发教益。
2018-03-16
-
现代小说观念演变中的章回体
在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演变过程中,章回体一直被视为“旧形式”,被批判、被改造、也被有限度地吸收和利用;但与此同时,章回体自身也试图改变僵化的形式,融会新知,即便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新文学的认可。
2018-03-15
-
林纾:古文与“五四”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时期,林纾(1852-1924)几乎以唐吉诃德的姿态上演着悲凉的一幕。
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