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性、人民性与感召力
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2022-11-14
-
实践真理论:聚焦文本特殊性的多元解读和范畴创建
我中学时代,兴趣相当广泛,有时想当画家,有时想当化学家,当然也想当作家,高中二年级就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了诗和散文。
关键词:  文学理论2022-11-10
-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形态”的理论向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中国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因面临新的“中国语境”、使用新的“中国方法”、追求新的“中国价值”所创生的新的阐释学形态。
2022-11-10
-
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并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深感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
2022-11-09
-
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前进的指南针,是引领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同心同德、续写时代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定心盘。
2022-11-09
-
文化建设的第四种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11-08
-
礼与乐:中国文化内在的一体性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社会伦理和个体心性修养等诸层面。
关键词:  中国文化2022-11-07
-
文艺的中华文化辨识度与文化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新的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11-04
-
何向阳:拥抱时代生活 铸就文学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关键词:  文学创作2022-11-01
-
制度刚性与学科自主——大变局时代新文科人文省思与学科自新
有关“新文科”的概念释义、理论描述,包括更广范围的“四新”论述,宏观面上估计已经没有多少新鲜的见解可说了,技术实践方面,则几乎所有大学都已经有了名之为“新文科”/“四新”的改革项目及相关推进,具体成效应该还有待观察和验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新飞跃与学术新探索
当今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关口,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和中共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十分适时地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召唤,《决议》作出了最新的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其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2022-10-20
-
文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
新文科建设勃兴于新时代,是对传统文科的革故鼎新。
2022-10-18
-
“微言大义”与古代小说评点的索隐阐释
摘要: 传统阐释方法是古代小说评点体系构建及其话语表达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古代小说2022-10-18
-
增强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开设“实践新论·非凡十年”网上理论传播专栏,持续推出系列理论解读文章和新媒体产品,充分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系统总结十年来“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
凌晨光:论艺术阐释话语中的文学化表达
摘 要 文学家是艺术阐释话语中文学化表达的主体。
2022-10-13
-
文学理论中国范式的运作与调节机制
理论范式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的提出不仅标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主体性的进一步自觉,而且证明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已达到整体性深入建构的阶段。
关键词:  文学理论2022-10-12
-
中国现代文论进步观念的“结”与“解”
摘要:进步的观念虽然使中国现代文论走出了传统的复古、循环观念,但也使中国文论目的性、主体性与学理批判性相对缺失,这与我们对进步观念的误解有关。
-
现实主义:中国文学理论的独特底色
摘要:从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和理论的影响两个角度考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所有的创作方法中最为突出,由此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底色之一。
关键词:  现实主义2022-10-09
-
中国哲学史的问题意识与主体性
摘要:应重视中国哲学史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关键词:  中国哲学2022-10-09
-
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
摘要 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阶段性来看,作为“后30年”的新时期文学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历史反拨,而新时代文学则是在扬弃新时期文学历史合理性与偏颇的基础上对“前30年”文学的历史回归,即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开创新时代文学新格局。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