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家要有自己的批评风格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视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文艺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铸就新时代文学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着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开辟未来的历史主动精神,指明了文艺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饱含着党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信赖、期待与激励。
关键词:  新时代文学2022-07-25
-
灯塔光耀八十载 返本开新文艺魂
80年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如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文艺事业2022-07-22
-
赵树理之于新时代乡村题材书写的启示意义
当今的乡村题材写作是繁复的。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阅读 进入新时代,文学创作者笔下铺展着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达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
百年文艺道路 两座醒目路标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  百年文艺2022-07-19
-
“典型”:作为“话语”的生产路径与批评实践
在所有西学东渐的概念中,“典型”堪称在中国遭遇了最复杂、最纠结的理论旅行。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新时代文艺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系统的文艺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华,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
新时代呼唤新山乡巨变文学
新世纪中国变化之大,特别是中国乡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
用心用情书写英模故事
核心阅读 这些英模人物的身份、事迹和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各自的光彩映照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当他们经由文学转化为典型人物时,更能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影响力,有力传递时代精神,发挥精神火炬和前行号角的作用。
关键词:  英模题材2022-07-15
-
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022-07-13
-
在世界文学坐标中彰显中国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
-
以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2022-07-12
-
文学批评的类型指向与范式演变
摘要 21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批评成为一种显在现象。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2-07-11
-
新时代文艺事业如何回答时代之问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
文艺美学的进境在哪里?
文艺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有了学科的建制。
关键词:  文艺美学2022-07-08
-
现代中国文艺典型范式变迁80年
到202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问世已经80周年。
关键词:  文艺范式2022-07-08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21世纪“转译”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所有涉猎过当代文学史的人来说都不陌生。
-
“现代性”作为一种古典诗传统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的一批诗人和新诗研究者携带“现代性”眼光从诠释学视野出发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阐释,发现“现代性”在古典诗词中早已存在,并从古代诗歌史中爬梳出一条滥觞于南朝诗歌而延续至唐诗宋词的“现代性”脉络,由此指认其为古典诗词中的“现代性”传统,从而建构出古典诗传统的新面貌和新秩序,形成对古典诗传统的一种再发现,对新诗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
在西学语境中构建中国本土叙事话语
摘要:现代文学以降,本土文学的创作实践与叙事话语多受西方叙事学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