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颜:与小说有关的两三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 童年的夏天,跟祖父祖母去很远的地方,回程途中,偶然从车窗看到外面,有一些小朋友短衣短裤,端着瓷碗,边吃饭边跟其他小朋友玩,非常特别的场景,第一次见,寂静而温暖的夏日午后,一瞬而过,燃起羡慕,特别想跟他们一样,能端碗在街门前边吃饭边玩。
-
郑在欢:团圆总在离散前
电脑里《团圆总在离散前》的文档最早创建于2015年11月,上面只有开头一段引子: 从何时起,家变成了旅馆,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着的,只有春节才是旺季…… 文档底部是一段备注: 开场,一张圆桌,固定机位(天花板视角),不拍人脸,人一个一个坐下来,菜一盘一盘端出来。
-
真情书写我们的小康生活
过去一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不仅是时代的铿锵足音,也是文学的响亮主题。
-
蒋蓝:背影潜藏着的作家自我
大约是五年前,成都市文联决定选编一套“文艺成都书系”,其中《散文成都》由我担任主编,特别想收录一篇周克芹先生的文章。
关键词:  蒋蓝2021-02-17
-
杨庆华:乌云遮不住太阳
“乌云遮不住太阳”,这是一句民谚,也是我的新书《风雨艳阳天》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  《风雨艳阳天》2021-02-13
-
智啊威:我试图抓取人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场景和细节
在《破碎的祖父》这篇小说中,我从祖父漫长的一生中截取了十九个碎片,试图拼凑出他令人唏嘘的晚年。
关键词:  智啊威2021-02-09
-
桑克:事实而已
谈论别人的写作总是比谈自己的写作方便,所以有的时候我就是通过谈别人来谈自己的。
-
创作《毛江森传》漫谈:描摹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1987年5月,毛江森给参与第一批人体试验人员朱某注射甲肝疫苗针。
-
我生怕自己身上的“漏洞”还不够
写这个创作谈之前,我必须先写一下近几年我自己的状态,因为这个和我的小说创作,甚至包括绘画等其他方面的创作,都联系得很紧密,所以必须写一写。
-
余华:我文学道路上的三位老师
文学是什么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
在时差中建一座摩天大楼
一、我们通过什么来辨认城市? 一个人通过什么来辨认城市?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是资源集中、经济繁荣?是人口密集、生活便利还是节奏感强、地表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在广州居住逾十七年,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中国的“一线城市”短暂寓居的经历,我自己发展出一套略“奇怪”的辨认城市的经验:通过“时差”和“光亮”。
-
于细微处生发,文心斑斓者,方见散文的品味
散文是当下文学中最不好界定的门类,以前的文学三分法——戏剧、小说、诗歌,已然定型,特点和模样较为鲜明,而散文,有点“四不像”。
-
写下那些我佩服的青年
应人民日报海外版之约,谈一下《我和我的命》的创作初衷。
-
莫言:寻找灵感
三十多年前,我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
-
张执浩:和解之道
新世纪初,我曾出版过一部名为《试图与生活和解》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安亦静的女子苦难而多舛的命运。
-
周海亮:一篇小说的诞生
几年以前,我曾在中篇小说《母子平安》的创作谈里说到,这些年我创作的小说全都与三个母题有关:生、爱、死。
-
甫跃辉:“云边路”里再造一个世界
最近几年,我的写作分裂成两半:一半小说,一半散文。
-
韩松落:就想写一个凄怆的北方
1996年,我在家乡小城当养路工,在当养路工的同时,开始写小说。
-
《感伤故事集》创作随想三篇
小说与梦幻 梦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跟每个人都有关,程度不同而已,大家都做梦,次数多少而已。
-
写作课 | 叶圣陶:怎样写作
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