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之争”表层下,涌动着网络文学的“中年危机”
6月3日,阅文白金大神、《大王饶命》的作者“会说话的肘子”在微博上写下了很长的一段话。
-
原创写作的“异质性”阐释与追求
编者按: 2019年12月,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新版页面上线。
-
电影死亡了吗?听听戴锦华怎么说
2月27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宣布全体辞职,引发热议。
-
意大利最重要文学奖的“前世今生”
6月9日,由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主办的意大利文学“2020斯特雷加奖”线上系列讲座第一讲—— “斯特雷加奖”74年的历程在线上开讲。
-
作为《在路上》首版译者之一,他的人生也是名副其实的“在路上
哪天,要是在某位文艺青年的签名上看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不要怀疑,他八成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
约翰·厄普代克:《纽约客》走出来的大作家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厄普代克在半个多世纪的作家生涯里创作了大约50部书,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性爱、宗教与艺术等。
-
卡茨和奥哈拉:“全世界最好懂”的画家和诗人
如果有人问你“亚历克斯·卡茨是谁?”,你八成会睁大眼睛,露出疑惑的神情。
-
探寻青年写作的无限可能
青年作家与青年写作一直是当代文学界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南方文坛青年写作2020-06-03
-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写到石头比水还轻
提到葡语文学,不少人都会想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若泽·萨拉马戈,这位举世公认的葡语小说大家已有多部作品中译本面世。
关键词: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审查官手记葡萄牙文学2020-06-03
-
2020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女性写作”?
作家叶弥从没在自己的小说里有意关注并表现性别意识这一问题,直到2019年,批评家张莉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
-
重读汪曾祺:那么远,这么近
汪曾祺与出版家范用 “向上看”:记忆是创造之源 经典阅读的意义毋庸置疑。
-
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在观察与思考中的行旅
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郑彦英一直在河南兰考进行采访,离开兰考时,泡桐花正是盛期,烟花满天,回顾这一段难忘的历程,郑彦英感觉自己收获了太多。
2020-05-21
-
严肃主题影像书写:投向少数的凝视
边界消融:“解构”和“生机”共存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纪录与纪录也千差万别。
-
数字阅读面面观:“云”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深潜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脑之外,阅读器、手机、iPAD、掌上阅读机等数字终端越来越丰富,与阅读相关的应用程序也已经数不胜数,数字阅读在新世纪以来阅读生活中的占比日益增加。
-
新变之下,网络文学如何星辰不落?
4月27日,拥有810万名创作者、1220万部作品储备、触达数亿用户的阅文集团宣布管理团队调整,联席首席执行官吴文辉和梁晓东、总裁商学松、高级副总裁林庭锋等部分高管团队成员辞任管理职务。
-
翻译家赵德明:“拉美文学是朵奇葩”
“随麦哲伦一道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水手安东尼奥•皮加菲塔,途经南美时如实记下的所见所闻,竟好似一部奇思妙想的历险记。
2020-05-08
-
陆颖墨小说集《小岛》:讲述鲜为人知的西南沙水兵故事
陆颖墨,当代军旅作家。
2020-05-06
-
鹤,向东飞翔
颜炼军一直记得他搀扶着诗人张枣走出中央民族大学西门的那一幕,那时的张枣忍受着病痛和呼吸不适,给他们上了好几次课。
-
梁鸿×贾樟柯:“扒开一条缝,看看真实农村的样子”
时代向前,发出巨大的轰鸣,而乡村静默无声。
关键词:  梁鸿贾樟柯乡土《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梁庄2020-04-29
-
接力直播赋能“悦读”生活
中华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鲍坚,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线上共启“爱不孤读”计划 活动主办方供图 4月23日,适逢第25个世界读书日之际,由平安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在中国作家网、中国平安官方抖音号等平台线上直播的形式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