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数字阅读面面观:“云”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深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0年05月17日09:55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脑之外,阅读器、手机、iPAD、掌上阅读机等数字终端越来越丰富,与阅读相关的应用程序也已经数不胜数,数字阅读在新世纪以来阅读生活中的占比日益增加。

“数字”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阅读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网络小说、新闻APP、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不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云”上阅读与分享成为更加普遍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关心,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又将迎来哪些新变化与新挑战。

(一) 当阅读搭上数字快车

当前,数字阅读、云端知识消费、网络互动、多场景应用等数字技术为阅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形式。据《人民日报》报道,在疫情防控期间,50余家数字阅读企业开放80多个免费阅读专区,仅在2月,用户浏览量就超过52.8亿人次,阅读量超过72.2亿人次,阅读时长超过3.3亿小时,下载量超过2.4亿次,新增注册用户突破1亿。

2020年4月,多个部门和研究机构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数字阅读情况等相关的调查报告。

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线发布“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

(国民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4月23日,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正式在“云端”开幕,《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同时发布。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每周阅读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88.0%。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8.8亿,同比增长13.5%,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95%,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六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19年及2020年初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状况持续优化,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且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5.9个百分点,数字鸿沟不断缩小。毫无疑问,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成为了我国数字阅读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和最根本的推动力。

其中,网络文学的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底增长2337万,占网民整体整体的50.4%;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18年底增长4238万,占手机网民的50.5%。网络文学持续稳定发展,内容品质大步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

2015.12-2020.3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15.12-2020.3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面对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一些省市也做了相关的阅读调查报告,并相继推出措施加快数字阅读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步伐。

2019年,江苏省全省居民人均读书13.06本,其中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15本、电子图书7.91本,电子图书阅读率为61.88%,较上年提高3.64个百分点。全省居民数字阅读率达87.74%,比上年提高2.82个百分点,居民数字阅读仍然以手机为主,占84.12%。“网上免费阅读”仍然是全省居民阅读的主要途径,占69.17%,比上年提高4.37个百分点。《2019年深圳阅读指数研究结果报告》显示,深圳阅读指数近3年平缓提升,城市全民阅读基本建设持续提升,整体阅读环境日臻完善,居民阅读习惯不断养成和强化,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及数字化阅读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为全力打造智能化数字阅读,天津市推出了农家书屋、城市书吧深化改革,开展“云课堂”网络直播阅读等活动,探索“供需菜单”“百姓点单”服务模式,还将与得到、喜马拉雅等数字平台共同推动智能数字阅读发展。河北省各级图书馆、新华书店、出版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加强数字内容建设,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方便读者参与,力求为读者带去丰富的文化体验。

(二) 晃悠的方向盘

数字阅读乘科技快车,“图”“文”“声”三者兼具, 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相关信息多元,以交互性和参与感强的优势提升了用户阅读体验。

中国数字阅读市场发展迅速,带动了豆瓣阅读、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等读书软件的问世和迭代。分享书评、发起话题讨论、与人共读等互动功能也被普遍嵌入这些软件。“读纸质书有时候读到精彩之处无人诉说,有时候看到不明白的内容也无人可问,只能憋在心里。而看电子书有互动功能,随时随地都能和书友交流了。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数字阅读的原因。”有读者说。

数字阅读的新趋势引人关注,新颖的模式也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然而,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也发现,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还是偏低。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81.1%,在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59.0%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0.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0.2%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6.9%的网民“看视频”,45.8%的网民是“网上购物”,39.2%的网民选择“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26.7%和20.1%的网民分别将“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阅读网络书籍、报刊”的比重只有20.5%。

就阅读而言,学者唐小兵把我们当下的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严肃阅读,这种阅读追求严肃阅读、倡导回归经典性和思想性的阅读,认为阅读不是一种消遣,而是通往心智成熟的有效方式,一种艰难却值得为之努力的精神长成;另外一种阅读即是网络阅读,伴随各种新媒体空间的崛起(包括各种论坛、博客、人人网、微博、微信等),中国人的阅读发生巨大却未必深刻的转向,越来越多的阅读指向了对信息的追赶与抓取,强调“信息抓取能力”的体现,这类阅读追求一种即时的、显著的效果,就像注射肾上腺激素一样强调立竿见影的结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在《在“流量”时代如何读书?》一文中,把数字阅读或网络阅读称为“流量”式阅读。他认为,这种阅读因深陷于互联网语境,被信息巨流裹挟,难以沉潜、深入、系统,视觉很忙碌,思维很潦草,心灵很焦虑,并忧虑地指出马克•鲍尔莱恩的一项发现:在网络中可以养成一种识读能力,它能加快沟通的速度,同时促使每个人的措辞和风格趋于同质化。但这些能力无益于习得知识;无益于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特征和行文方式;无益于获取持久连续的推理能力;无益于培养洞若观火的解读能力。因此,很多业界人士也提出,在时间被不断碎片化、不断被分割的情况下,在无意识的娱乐化倾向中,对深度阅读的呼吁仍有意义,这个意义将最终关乎国民素养提高、文化自信的增强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阅读已然搭上数字快车,然而如何把控方向盘,仍值得每个人深思。

(三) 数字阅读“上车指南”

海量的资讯、五彩缤纷的知识风景、形形色色的故事内容……普通人面对数字阅读,到底何去何从?张涛甫认为,既不能与数字化的世界隔离,像少数知识“遗民”那样,把自己宅在传统阅读的城堡里,也不能随波逐流就此被资讯的海浪裹挟、劫持,而是有迎也有拒。

所谓“有迎也有拒”,就是既要善于利用网络时代的利好,也要有所抗拒。利用网络优势,把阅读触角延伸到知识网络中,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便捷的可及性,可将选择的靶向对准自己的知识目标地。“如今,网络的知识格局呈现出岛状分布状态,每个知识岛屿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能力和时间拥有所有的风景,那就只能选择有限的目标,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致停靠在确定的知识岛礁上。”只有更有选择性地规划自己的阅读生活,才能避免过多的碎片化阅读,避免宝贵的闲暇时间被无目的、无主题的阅读所透支。

那我们要抗拒什么?张涛甫同样给出了生动的比喻:“在眼花缭乱的资讯面前,我们反而选择了‘下沉’的姿势,顺着舒服的滑梯下滑,不愿意‘引体向上’,甚至自甘堕落,窝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躲避崇高和深沉,绕开‘烧脑’资讯,追逐那些简易、刺激、戏剧化、图像化的知识,甚至把自己的阅读需求整体打包托付给‘罗振宇’们……”即使是数字阅读,我们仍然呼吁,科技带来的海量与迅捷,并不是懒惰的借口,拒绝“浅阅读”,走向“慢阅读”与“深阅读”,才能真正地获得思想和智慧,数字阅读同样需要脚踏实地,同样需要“水滴石穿”。

“其实数字阅读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使得古籍文献资料的搜索不再那么麻烦,古籍图片一目了然,对研究来说非常便捷。”一位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采访中这样说到。

(四)“风口”上的数字阅读还能怎么飞?

人们日渐养成的数字阅读习惯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为我国数字阅读产业不断壮大、迭代升级奠定了重要的用户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快速形成阅读新风潮和产业新风口。

因为疫情,2020年第六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采用的是云端办会模式,以“e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5G+,新阅读,新体验”为办会方向。

大会设置了5G+阅读黑科技体验展区,包含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5G未来体验等互动专区,全方位展现出5G给数字阅读及泛文化行业带来的变化。其中,云上VR书店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聚焦不同图书主题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读书空间,读者可通过视频、图文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沉浸式阅读及在线订购;云博物馆汇集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资源,并借助5G+XR技术,通过云讲解、云导览和VR看展三大内容模块,呈现各馆综合馆藏介绍;5G未来体验区集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新用法于一体,用户可参与线上“云跑”活动,体验5G赋能下的超高清视频、5G快游戏、趣拍等互动。数据显示,数字阅读云上大会举办前三天,云端参会人数就已超过2000万人。

手机扫码就可以体验全媒体图书馆,进入云VR书店就可以进入钟书阁、晓风书屋等“网红书店”的实景,5G技术带来的全息、全场景的AI听书体验已经成为可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正以科技为翼,产业进程不断加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技术先觉,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赋能给数字阅读带来的空间和可能性还有多少?沉浸式阅读,交互性升级,这趟全民数字阅读快车将驶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作家网 虞婧)

参考文献: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

“e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第六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将于4月23日线上开幕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江苏:全民阅读指数“指挥棒”作用显现

深圳:阅读指数近3年平缓提升

河北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情况调查

天津:云端分享智慧阅读

全息阅读助力全民阅读

数字阅读让读书不再孤“读”

在“流量”时代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