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书架到生活圈,他们如何让文化“潮”起来?
Q1:做文创目前成绩如何? Q2:最近有什么亮点案例? Q3:有何对于行业趋势的观察和经验思考? Q4:接下来,如何发力? 当下,出版机构越来越广泛地开展文创业务。
2025-08-15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AI+出版”构建智慧出版新生态
在信息技术加速迭代的时代浪潮中,面对AI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始终坚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担当,以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根本导向,通过构建智慧出版生态体系、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等举措,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
2025-08-15
-
北京作家毛建军怀揣对文学的满心热爱离世,享年67岁
8月14日晚,《北京文学》杂志发布讣告:2025年8月,作家毛建军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67岁。
2025-08-15
-
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目光扫过这些文字,您可能已经唱出声来。
2025-08-15
-
以笔为枪,书写烽火岁月的壮烈史诗
编者按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2025-08-15
-
国风沁心脾,书展无边界
左图:读者在上海书城观赏山西古建壁画展览。
2025-08-15
-
别让塑封皮挡住爱书人
去实体店购物,体验感是顾客十分在意的一点。
2025-08-15
-
12岁与72岁,共同的奔赴一样的热爱
汪宏嘉的敦煌学大辞典笔记。
2025-08-15
-
《林放不老》书展首发
林放,是《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的笔名。
2025-08-15
-
“就像找到一位文化体验搭子”
“朝花”的芬芳,飘进书展现场。
2025-08-15
-
哲学社科“五大文库”首批新书揭幕
“五大文库”首批新书在书展首发。
2025-08-15
-
必须写下“那些不值得的小事”
因为她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出版,爱尔兰作家露西·考德威尔来到上海书展,她个子高挑,在人群中像一只高冷的白鹭,但是当她开口,声音轻柔温和,语速如抒情的慢板。
2025-08-15
-
“陆游三书”六十载何以常看常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与朱刚来到上海书展,与读者分享他们眼中的朱东润和“陆游三书”。
2025-08-15
-
12岁少年啃学《敦煌学大辞典》
汪宏嘉伏在厚重的《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上专注抄录。
2025-08-15
-
广西凌云:农家书屋变身“青春讲台”
清晨,太阳刚爬上山头,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案相村的“农家书屋”就热闹起来。
2025-08-15
-
四面楚歌,从这些书中看小说家们怎样突围
编剧、作家刘恒在《文起京华》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代写作的困境——我们经常听见有人夸张地哀鸣:小说死了!那么,它是怎么死的呢?语言癌变,病死了?落入人工智能的圈套,被谋杀了?出门迎头碰上飞奔的互联网,给撞死了?总之,小说在残酷的信息爆炸的竞争环境中逐渐丧失了生存技能。
2025-08-14
-
哈佛教授马丁·普克纳对谈严锋:文化如何跨越边界,连接彼此
8月13日下午,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文化如何跨越边界,连接彼此?——《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新书分享会”亮相上海书展。
2025-08-14
-
吴玉辉长篇小说《鹰眼》:补白闽地抗战,致敬红色传统
座谈会现场 8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鹰眼》作品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2025-08-14
-
张平散文集《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动心无言·文字有声
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文化中国》艺术交流中心与隐墨空间联合主办的“动心无言·文字有声——张平散文集《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新书分享会”在北京隐墨书店举行。
2025-08-14
-
2025内蒙古生态文学周即将在呼伦贝尔启动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文联获悉,“以文立心 共话北疆”——2025内蒙古生态文学周暨文学名家呼伦贝尔行将于8月15日—19日举行。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