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37款推荐好书只有4本能翻阅 书店怕污损“一封了之” 别让塑封皮挡住爱书人
来源:北京晚报 | 张楠  2025年08月15日08:40

去实体店购物,体验感是顾客十分在意的一点。但记者发现,为了避免书籍污损,有的书店将过去可供顾客随意敞开翻看的书籍,用塑封皮牢牢“封死”。有网友吐槽:书店在“凭封面卖书”。

[吐槽]

顾客只能“凭封面买书”

林女士想买套书当作礼物送人。她在西直门凯德MALL的西西弗书店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大部分图书都被一层塑封皮“封死”,根本无法翻开查看。“我要买的书价格几百块钱,不算便宜。可我连书内部的排版、图画样式都看不到,难道只能靠封面来买书?”她不解地找到店员询问。店员却抱歉地告知,无法将塑封皮拆开,只能看看封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将图书用塑封皮“封死”后再进行展示销售已成为书店的常规做法。在西直门西西弗书店的独家好书推荐书架上,37款推荐好书中,只有《宋词》《月亮和六便士》《万历十五年》等4本样书可供顾客翻阅。有网友表示,畅销书区的大部分书没有试阅本,书店完全是在“凭封面卖书”。

在王府井书店童书区的一处书台上,摆放着30多种畅销童书,却没有一本可以打开翻阅。在位于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展示台上的大部分书都提供可供顾客翻阅的样书。但书架上的图书则大多被塑封得严严实实。如,在文学名著区一层摆放着16种图书的书架上,只有《局外人》《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这3款图书有可供翻看的样书。

[探因]

样书污损无法正常销售

“图书可以拆开看吗?”“不能拆!”王府井书店的一名工作人员颇有些为难地表示,“一旦拆开塑封,书就不好继续销售了。为了保护图书,只好将书封在塑封皮中。”

记者在王府井书店内看到,一些没有被塑封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损。有的书页被翻烂,用胶条反复修补;有的图书封面被拦腰撕开,还有的书封面被扯掉。显然,这些污损的图书无法再出售。

当记者在西西弗书店随机选取一本“塑封书”想让店员帮忙拆封时,店员为难地表示,像这种库存量较少或是价格比较贵的图书,按照规定不能拆开查看。为了帮助记者了解图书内部的样式,店员从一家淘宝网店内找出了同款图书的介绍:“您看看网上的图片,对照参考一下吧。”

[应对]

小书皮护书翻阅两不误

不过,并非所有书店都将图书“一封了之”,也有一些书店不断探索好办法。

位于西单商圈的钟书阁书店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网红书店”,店内大部分图书都提供可供阅读的样书。为了保护样书,外面包有学生常用的透明塑料书皮,书皮上还贴有“样书”字样。店内的样书很少见到有严重脏污或破损的情况。

店内也有个别不提供样书的书籍和杂志。如果想要翻阅这些书该怎么办呢?记者注意到,店内循环播放广播,提示顾客“如需拆封图书请联系店员”。记者将一本被塑封的童书拿到收银台询问店员是否有样书可读。店员查看后发现,该书的确没有摆放样书,随后毫不迟疑地将封皮拆开递给记者。

位于三里屯的PAGEONE书店内,大部分图书至少提供一本可供阅读的样书。一些价格较贵的硬皮精装原版书,被精心包上了透明书皮,既可以让顾客随意翻看,又避免图书被污损。

读者林女士建议,如果书店担心图书污损影响销售,不如将书籍的部分书页扫描成电子书,制作二维码贴在塑封皮上,让顾客自行扫码查阅图书内容。

[记者手记]

护书与阅读不该非此即彼

在人们的记忆中,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原是书店中最悦耳的声音。如今,本应可触可感的阅读体验,却被一层薄薄的塑料皮隔开,塑封皮成了横在读者与书籍间的冰冷屏障。当“凭封面买书”成为常态,书店也将真正的爱书人挡在了门外。

护书与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该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与其“一刀切”将所有书籍封起来,不如以智慧破局,为样书穿上透明书衣,大方拆封引导试读,用“有温度”的做法让护书与阅读体验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