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 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共同主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崎嵘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文学评论家、研究类型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持。[详细]

相关文章

胡平:类型文学与纯文学

类型文学这个名字起得不错,起码说明:甲、同类型作品间有许多相似性。如穿越小说,都是写主人公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时代;乙、同类作品的生产是批量的,不怕重复。为什么要批量?因为特定兴趣的读者对一类作品的需求是不以一两部作品为满足的。

夏烈:关于类型文学的札记

新世纪的中国类型文学,脱胎于15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渐次成长为网络写作和大众文学的主流。换言之,它已然可以独自用“类型文学”概念彪炳门第,无需再仰仗网络文学概念的赏赐,沦为一个二级概念。

山东青年诗群研讨会

向沉潜质朴的诗歌精神追求致敬
——“山东青年诗群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3年6月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山东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山东青年诗群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学锋、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全委韩作荣出席并发言。会议由中国作协创作部主任梁鸿鹰主持。 [详细]

研讨会发言图集(按发言顺序) 摄影:杨云

李敬泽

李敬泽

张  炜

张 炜

张学锋

张学锋

韩作荣

韩作荣

梁鸿鹰

梁鸿鹰

阎晶明

阎晶明

叶延滨

叶延滨

吴思敬

吴思敬

刘福春

刘福春

李  怡

李 怡

李小雨

李小雨

张清华

张清华

王光明

王光明

商  震

商 震

李掖平

李掖平

孙书文

孙书文

孙基林

孙基林

高艳国

高艳国

刘文东

刘文东

赵月斌

赵月斌

敬文东

敬文东

杨庆祥

杨庆祥

诗人代表王夫刚发言

诗人代表王夫刚发言

诗人代表东涯发言

诗人代表东涯发言

10位山东青年诗人简介及作品展示

路  也
路 也

路也(女,196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参加诗刊青春诗会。曾为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美国KHN艺术中心入驻诗人。2011年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 [作品展示]

邰  筐
邰 筐

邰筐(1971年出生于山东临沂,现居北京,任职于高检的《方圆》杂志,首席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诗刊社22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2008——2009年度驻校诗人。曾参加第22届青春诗会,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泰山文艺奖、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等多种奖项。)
[作品展示]

蓝  野
蓝 野

蓝野(原名徐现彬,1968年生。出版过诗集《回音书》。2007年获《诗歌月刊》“全国十佳青年诗歌编辑”奖,2008年获首届泰山文艺奖,2010年获《诗选刊》第三届“中国最佳诗歌编辑奖”。2011年获诗探索?华文青年诗人奖、《青年文学》年度诗歌奖。2012年获第二届中国诗剧场“诗人奖”。)[作品展示]

阿  华
阿 华

阿华(本名王晓华,生于山东威海。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五届青春诗会,获首届红高梁诗歌奖。)[作品展示]

李  辉
李 辉

李辉(1969年出生,山东滨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新浪(NASDAQ: SINA)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作品展示]

王夫刚
王夫刚

王夫刚(1969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五莲,现居济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2010—2011年度驻校诗人。曾参加诗刊社第19届青春诗会,获团中央、全国青联首届鲲鹏文学奖、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和诗刊社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作品展示]

轩辕轼轲
轩辕轼轲

轩辕轼轲(1971年生于临沂,2000年参与《下半身》诗歌运动,曾在《人民文学》《大家》《芙蓉》《天涯》等刊发诗及小说,现在临沂市工商局批发城分局工作。出版诗合集《三个刀伏手》、《我们柒》。获得人民文学2012年度诗歌奖。)[作品展示]

东  涯
东 涯

东涯(女,本名王华英,1969年出生。2010年参加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获十九届全国鲁藜诗歌奖优秀奖。)[作品展示]

寒  烟
寒 烟

寒烟(女,本名刘燕,1969年生,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第二届“宇龙诗歌奖”、《诗选刊》2007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中国首届“十佳”诗人奖。)[作品展示]

木  鱼
木 鱼

木鱼(本名苑希磊,1990年出生,山东德州乐陵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底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展示]

评论摘录

李掖平:远空、低谷,尘世与乌托邦——山东青年女诗人创作简论

在山东青年诗人群落中,几位女性作家的靓丽风姿是格外引人瞩目的。捧读她们那或雄阔浩瀚,或低回哀婉,或风轻云淡,或唯美智趣的诗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悲悯仁厚的博爱情怀和飞扬灵动的敏俏才华,更可以沉浸于高远与平朴、厚重与灵俏、尖锐与柔软、凌厉与温婉相融相成的诗情诗境之中,畅享远空、低谷,尘世与乌托邦的诗美之魅。[详细]

霍俊明:对城市和时代“弃置之物”的发现——崛起的山东诗群的一个精神侧面

在当年的马尔克斯以及中国的先锋小说家那里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多年后”这三个字该寄予多少个体唏嘘的命运以及时间所带给我们的被强行剥夺的过往和时光?我们都难以自控地跟随着新时代看似“前进”的步调和宏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在喧嚣和麻木中折返身来看看曾经的来路和一代人的命运出处。 [详细]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70后作家的新变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多正能量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70后作家的新变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70后作家的新变研讨会于6月5日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京的部分小说委员会委员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文学评论家、专家、学者约30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持。 [详细]

研讨会发言图集 摄影:杨云

李敬泽

李敬泽

胡 平

胡 平

梁鸿鹰

梁鸿鹰

吴义勤

吴义勤

施战军

施战军

王  干

王 干

白 烨

白 烨

孟繁华

孟繁华

彭学明

彭学明

李 洱

李 洱

牛玉秋

牛玉秋

陈晓明

陈晓明

张颐武

张颐武

张 柠

张 柠

杨庆祥

杨庆祥

刘 涛

刘 涛

郭 艳

郭 艳

李云雷

李云雷

梁 鸿

梁 鸿

计文君

计文君

岳 雯

岳 雯

研讨会发言摘登

白烨:他们为文学添加了新的色彩

白烨:他们为文学添加了新的色彩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青年作家,大致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写作,这时的当代文坛,面临着市场化的兴盛、新媒体的兴起等构成的强烈冲击,文学期刊的生存日益艰难,文学出版向商业化倾斜,整个文化环境躁动不安;[详细]
孟繁华:70后的身份之迷与文学地位

孟繁华:70后的身份之迷与文学地位

  70后作家的创作面貌,很难从总体上做出评价。这与70后这代人的文化记忆有关。60后作家与50后作家没有明显的界限或差异,80后作家完全没有集体记忆。70后作家处在历史夹缝之间——对于历史,他们若隐若无似是而非。[详细]
郭艳:代际与70后青年写作

郭艳:代际与70后青年写作

  在当下的文化情境中,青年写作与代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代的人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性,即便是同时代的人身份认同也是多元和自相矛盾的,代际与现代个体身份焦虑成为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存在。[详细]
岳雯:走向他者,进入历史

岳雯:走向他者,进入历史

  从个人成长记忆出发,叙写少年往事,是许多七十年代生人的选择。路内的几乎所有长篇小说,徐则臣的“花街”系列都可划归此类。然而,随着写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有的70后作家已经不满足于此。变化在悄悄地发生。[详细]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80后批评家研讨会

80后批评家在成长
青年创作系列研讨·80后批评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批评委员会和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80后批评家研讨会于5月13日下午在中国作家协会十楼会议室召开。会议深度研讨了80后批评家的整体状况、发展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中国作协扶持青年理论批评人才的经验,鼓励青年批评家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青年文学的繁荣发展。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持。 [详细]

研讨会发言图集 摄影:杨云

李敬泽

李敬泽

南 帆

南 帆

吴义勤

吴义勤

梁鸿鹰

梁鸿鹰

雷 达

雷 达

吴秉杰

吴秉杰

陈晓明

陈晓明

林建法

林建法

白 烨

白 烨

张燕玲

张燕玲

李国平

李国平

高建平

高建平

程光炜

程光炜

阎晶明

阎晶明

陈汉萍

陈汉萍

何向阳

何向阳

80后批评家代表发言 按发言顺序

何同彬: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何同彬: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毋庸讳言,我们当下的青年群体——包括青年批评家——本质上是缺乏真正意义的“青年性”的,而没有“青年性”的文学和文化是没有活力和希望的。那什么是“青年性”呢?“青年性”的核心价值是基于共同体责任的反抗,反抗什么?反抗蒙昧、反抗私欲、反抗诱惑、反抗权力的滥用和公器的私权化,反抗没有责任感和理想情怀的庸碌,反抗基于谋求名利和安全性的过度“和善”,反抗那“温柔”又“残酷”的世故习气……需要反抗之物如此之多,以至于反抗尚未发生或刚刚发生,青年就被压垮了,或“招安”了。[详细]
刘涛:现在的工作

刘涛:现在的工作

  2000年秋天,我考入南昌大学,读中文系。当时,身边有三五好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起学习写作。彼时,我们并不了解时代的新变化,但皆深受先锋文学影响,一起写先锋诗歌、先锋小说,使用怪异的意象,玩弄叙事技巧,自欺欺人。现在想来,这些作品大都言之无物,形胜于质。为了写好先锋小说,我开始迷恋叙事学和后现代理论,搜求了大量中英文叙事学著作与后现代著作,读得晕晕乎乎,以为有得,如此不觉几年过去。大四时,我决定考研,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方美学专业,以为懂此就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详细]
金理:文学批评的“同时代性”

金理:文学批评的“同时代性”

  近年来我自己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时,关注的对象大多是我的同时代人。因了共同承受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同时代人会形成此一代际所特有的社会心理、文化品格、精神结构乃至群体意识;但无疑,即便共同于一段时空而存在于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也不可避免形形色色的差异。所谓的“同在”、“同时代”,并非假设同质、合流、无差别,而是预期在众数、多元、异质、个体、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参与、“不齐而齐”。且如董启章所言,正因为知觉到差异甚至是鸿沟的存在,故而“必须为理解或沟通搭建一条可行的桥梁。[详细]
杨庆祥:什么是好的批评

杨庆祥:什么是好的批评

  就批评谈批评,太空洞。从我最近做的两件工作谈起吧。第一件工作是程光炜教授最近几年主持编撰了一部比较大型的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我和黄平负责其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部分。因为条件和人力所限,我们仅仅遴选了比较重要的40余种期刊,时间跨度是1949—1989年。我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组织一批研究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复印和校勘工作,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将这批目录资料进行了录入排版,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居然多达450万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详细]
黄平:从个体出发,重返共同体

黄平:从个体出发,重返共同体

  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故事一样,要真实地讲述什么,就要首先从“我”开始,尽管这种沉溺在“我”的内部的故事,往往走向更大的不真实。我出生在辽宁东部的一座时间仿佛静止般了的小城。在我成长的年月,没有卫星电视,没有电脑与网络,甚至没有报纸与杂志。在宁静的苍白中,小城贫乏的基础教育,无法满足我莫可名状的求知欲,对于新的、不同的世界的好奇,这只有通过最传统的文学阅读,大量的对于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等伟大的十九世纪文学的阅读。[详细]
傅逸尘:批评当随时代

傅逸尘:批评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一段普通画跋中的话,二百余年后却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奉为圭臬的一种艺术观,以及倡导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然而,笔墨如何随时代,随什么样的时代?这“笔墨”是指狭义的中国画技法与形式,还是泛指中国画的精神与内涵?不同的解读使得中国画的面貌与走向居然大相径庭。我这里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