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 更多>>

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作品研讨会在吉林举办

6月8日-11日,“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作品研讨会”在长白山白河林业局林区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作家》杂志承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协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出席会议,雷达、阎晶明、白轶民、胡平、韩作荣、尹汉胤、张未民、张守仁、蒋子丹、彭程、宗仁发、王松、李浩等36位作家、评论家应邀参加会议。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孙德全指出,作为“生活与创作”系列现场座谈会的第一场会议,安排在作家深入生活的现场举行,体现了中国作协对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创作这一项目的重视。吉林省作协主席杨廷玉表示,中国作协把首场现场会放在吉林举办,是对本省创作的极大鼓励。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始终是文学的重要母题,善待生命、保持生态多样性等都是其中之义……

作者简介 更多>>

胡冬林 (1955~),满族扈什哈里氏,吉林长春人。笔名胡敦敦。1977—1978年在吉林省海龙县师范学校中文班学习,大专学历。1974年在吉林海龙插队。1978年后历任长春市82中学历史、语文教员,吉林省乡镇企业局调研处《中国乡镇企业报》驻长春记者站记者,吉林省文联小说月刊杂志社编辑,副编审。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鹰屯——乌拉田野札记》、《青羊消息》,动画片《关东三宝记》(26集,编剧),木偶剧《神奇山谷》(104集,编剧)。散文《青羊消息》获首届吉林文学奖、全国首届环境奖,第八届长白山奖,散文《拍溅》获中国作家散文大奖赛大奖,吉林文学奖二等奖,并获第九届长白山奖。长篇动物小说《野猪王》获第十届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长篇散文《蘑菇课》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吉林省专业作家,创作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散文《青羊消息》、《鹰屯——乌拉田野札记》、长篇小说《野猪王》。长期坚持在长白山林区考察访寻,对当地动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长白山生态保护有着深刻的见解。最新作品:长篇散文《原始森林手记》、《约会星鸦》、《蘑菇课》、《狐狸的微笑》,长篇儿童科普小说《巨虫公园》,动物散文精品集《狐狸的微笑》。

专家发言 更多>>

白庚胜:用生命构建长白山生态文学
白庚胜:用生命构建长白山生态文学

非常有幸能在胡冬林等千千万万黑土地上的人民、文化人、作家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用智慧传承下来、用生命张扬开来的长白山参加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作品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宣部文艺局、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作协、长白山管委会对这次研讨会的支持、关心,感谢那么多的评论家、作家、媒体记者前来参加这次活动。中宣部对中国作协创联部定点深入生活活动的关心是一贯的、细致的、实在的。白轶民处长参加了四年来三次活动的各次会议,而且他称中宣部领导认为此项工作非常有创意,可做得很深很深,中宣部将继续支持。比如今年就将此项活动列为中宣部支持中国作协工作的几大内容之一。

孙德全:在“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 《狐狸的微笑》研讨会”上的讲话
孙德全:在“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 《狐狸的微笑》研讨会”上的讲话

召开现场座谈会的想法,是在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和成型的。几年来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过程,让我们发现,在作家扎根生活、采访和创作的过程中,有太多经验值得梳理;在生活与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里,有太多问题需要探讨;而作家在勤苦采访、深入体验之后创作完成的作品,也的确需要深入座谈、关注评议和推介,来让更多的人发现其价值。基于上述几种原因,我们产生了为参与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部分作家召开座谈会的想法,希望借会议之机,评析作品、探索深入生活的新方式、扩大作家作品的影响力,也鼓励和号召更多作家深入生活。

阎晶明:生态文明的态度,生态保护的欲求
阎晶明:生态文明的态度,生态保护的欲求

中国创作联络部搞定点深入生活已经好几年了,今天以胡冬林的《狐狸的微笑》为成果之一,在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的地方召开会议,值得高兴和祝贺。这样一个成果性的总结或者说带有鼓励倡导性质的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胡冬林这样能够深入到一个地区数年时间,和普通的林业工人在一起,深入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特别使其成为一名动物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最后拿出这么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无论是他这几年的生活经历还是创作结果,都是让人敬佩的。关于这部作品,第一,胡冬林是从生态文明的态度,生态保护的欲求,再加上动物发现的角度来创作,这是进入大自然,进入生态环境,进入动物写作非常必要的姿态,特别是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下,这样的态度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非常重要。

雷达:他发出真正的天籁之音
雷达:他发出真正的天籁之音

我认为胡冬林把中国的生态文学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他也有他的不足。我形成这样的看法决不自现在始,当年我看了《青羊消息》,《鹰屯》、《野猪王》之后,就确立了这样的看法。我自己的博士生中已有三四个人在写生态文学方面的论文,他们谈国外无非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再往上就是《瓦尔登湖》等;谈国内比较多的是《二十四节气》,《山南水北》,《伐木者醒来》,《狼图腾》、《大漠祭》等等,我就告诉他们,请注意吉林长白山里的胡冬林。我觉得真正评论胡冬林的目前还不多,其实胡冬林的创作成熟,内含大气,独辟蹊径,非常值得研究。他在创作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语言,切入方式,其深度超过了不少写生态的人。

韩作荣:胡冬林是我们忽略了的,应该重视起来的作家
韩作荣:胡冬林是我们忽略了的,应该重视起来的作家

我是怀着敬意来向胡冬林致敬的。因为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哪一个作家能沉到林子里沉了这么多年,而且能写出这样让人读完之后感到一种震惊的作品。对于胡冬林,我有种预感,在文学界或者散文界,他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说他的作品能够留下来,成为大家的这样的预感。看一个人的作品好不好,我有两个非常简单的办法,第一,我读过一篇文章,我就能把这个作家记住。这恐怕是作品本身的魅力。胡冬林我不认识他,但是对他的父亲胡昭很尊敬,他是东北三省唯一一个获得全国诗歌奖的诗人,那是文革以后,写了《军帽下的眼睛》等很多作品,我很崇敬他。后来我听说我非常欣赏的作者竟然是胡昭先生的儿子,心里有另外一种感动,这种文学的传承,这种基因式的东西,从小对他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好作品看一遍就能记住。

胡平: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符号
胡平: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符号

胡冬林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他是一个让我非常骄傲的中国人。电视里的外国考察大自然片子很多很精致,如射水鱼喷水捕食蟋蟀的瞬间,我特别感动这些外国人费了那么多时间来拍,也不挣钱,就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全神的热爱。这类片子中国也拍,但是档次差得太多了。冬林使我特别骄傲,中国人也有这样的作品。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他跟这些偷猎者搏斗,我们看到,有几波团体还要害他。这些人代表了普通人,都是为了利益,为了欲望,而中国文化的本质也是为了利益,为了欲望,中国人像冬林这样的,当然还有,但是比较少,他简直可以说是伟大了,因为他突破了中国人那种界限,从他的书里也看到了,这种献身精神,主要是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尹汉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尹汉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刚才大家对胡冬林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肯定。我想说的是,生态文学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年轻的文学。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很不好的陋习,那就是对生态动物缺乏应有的尊重。世界上很多发达的文明国家,对生态和动物是极为尊重的,对生态和动物的态度,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道德底线,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拿餐桌来看,中国是将动物吃得最彻底的国家,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冬林长期将自己的文学关注点放在保护动物和生态上,首先表明他是超越了当今大多数人境界的。我们肯定他的这种深入生活方式,最根本的,是他的深入生活和写作,与当今那些功利写作者划开了鲜明的界限。他是放弃了一切,把自己融入在大自然中,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

高伟:探寻胡冬林深入生活创作的密码
高伟:探寻胡冬林深入生活创作的密码

胡冬林长期坚持在长白山深入生活,从1998年起一直不间断地探访这里的动植物,近5年半以来,他一直住在长白山,以自然山林为伴,用自己的笔描写自然森林里的每一位生灵,为它们画像;为保护珍稀动物,他孜孜以求,艰苦奋斗。2011年他成为吉林省的“十大感动人物”之一。胡冬林深入生活及其创作成就不仅在吉林省,乃至在全国都是独树一帜的。之所以中国作协创联部决定跟吉林省作协联合举办这次“胡冬林现场深入生活座谈会”,并且选择胡冬林作为我们中国作协“生活与创作——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系列的开篇之作,我想,首先是因为胡冬林的深入生活是长期的、自觉的,而且胡冬林的深入生活是有他的文学理念和源头的,他的文学观念和实践都是扎实的,其带来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有目共睹的,令人信服的。

张守仁:《狐狸的微笑》的经典性与独特性
张守仁:《狐狸的微笑》的经典性与独特性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狐狸的微笑>的经典性与独特性》。近十年前,我作为首届环境文学奖和《中国作家》与中共三文学会联办的全国散文大奖赛的评委,极力推荐《青羊消息》和《拍溅》获奖。因为我觉得胡冬林这两篇散文具有经典性与独特性。由于对冬林动物散文的欣赏和关注,对于生态文字的重视,在七年前秋天,我曾来到长白山度过了五六天极有意义的日子,实地感受冬林生活和写作的环境。冬林领着我倒山林里走了几天,踏着落叶,看树桩、枯树干上长出的各种形状、不同颜色、诸多气味的蘑菇;观察点缀着白斑的星鸦公用它细长的嘴把松塔里的松籽啄出来,吞在颊囊里,运到树缝里藏起来,作为过冬的储备粮;在半干半湿的草丛湿地上,辨认野猪们一路搂扫过去捕食蚯蚓和蜗牛的足迹……

孙喜彦:这本书写出来我们山里人的心声
孙喜彦:这本书写出来我们山里人的心声

在这里我只想说,胡老师作品的出版,是他将近六年的心血。他点点滴滴的生活全在我的脑海里。我说明天早上早点走,他半夜就出门去。我带他上山拍过一种蘑菇,鬼笔,长出来不一会就凋零了。他趴在那拍,后背被蚊子叮了上百个大包,我非常心疼。上山查树苗,跪在地上,脚是湿的……他写的笔记各位老师看过了。他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在他的房里能看到很多森林里的东西。他是山里的清洁工,我是他家里的清洁工。每隔三五天,我就带夫人去给他打扫卫生。他经常把各种鸟类、动物的粪便拿回家里,拔出来鸟的喙,问我这是什么喙。我说他不是环保文学家,而是医生在解剖……

李浩:珍视生活的给予
李浩:珍视生活的给予

多年之前,其实也没有很多年,我还对“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这类的词不以为然。我对《巴黎圣母院》不厌其烦的建筑介绍不以为然,对《尤利西斯》中都柏林每条街区的真实对应不以为然,对奥尔罕·帕慕克拿着录像机拍摄伊斯坦布尔的街景和生活不以为然。我承认,我属于那种书斋型的作家,也曾反复地提到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天堂,应当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我觉得,我的或者我们的书斋生活同样是一种生活,生活不在别处,每日每夜,我都处在生活之中,从未曾有过脱离。不是一类生活值得深入而另一类生活就不值得深入。我反复强调,用略萨的话来强调,小说不是生活生出来的,而是用语言写出来的,从生活到语言需要作家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变动一一即使现在……

王松:在集体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东西
王松:在集体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东西

先说一点关于冬林的感受。昨天下飞机走在路上,冬林坐在我旁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你看路边这片森林,我一看见就想进去。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前年,庐山国际写作营,几位中国作家和来自国外的作家最后有一个交流环节。当时一个瑞典女作家,是一个老太太,提了一个不太友好的问题。她说她家后面是一片森林,有两位中国的艺术家到她家做客,她带着这两位艺术家到后面森林里走一走,这两位艺术家只走了十几米就不敢再走了。她说,是不是中国的文学艺术家都有恐惧大自然的天性。我想,我们的冬林就非常生动而且精彩地回答了这个瑞典老太太的问题。昨天从胡冬林深入生活的这片原始森林里回来的时候,我和他一起走,他走在我的前面。

彭程:善待一切自然生命
彭程:善待一切自然生命

祝贺《狐狸的微笑》出版,该书不但是对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的杰出贡献,放在世界大自然文学的背景下来看,也是一部毫不逊色的优秀之作。作为一名喜欢大自然文学的读者,对这方面的题材一向较为留意。结合有关的阅读体会谈一些对胡冬林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一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是在与同类作品的比较中容易理解得更清楚。不少大自然题材的文学作品,已经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印记。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四十年时间写出36卷巨著《自然史》,其中最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

杨廷玉:为生命高歌礼赞
杨廷玉:为生命高歌礼赞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文艺盛会,我们大家应该共同记住这个美好的日子,今天是2013年6月9日,农历癸巳蛇年五月初二,再三天就是端午节。为什么要记住这个日子呢?因为这个日子注定要载入吉林省文学发展的史册,注定要载入长白山文明演进的史册。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和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作家》杂志承办,长白山管委会协办的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作品研讨会在美丽的长白山下,在这个诗意葱茏、生命蓬勃的氛围里隆重召开,这岂不是一件文学的盛事么?我首先代表吉林省作家协会,代表我省所有从事专业、业余文学创作、研究和编辑的同仁们,也受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许云鹏同志的委托,向所有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为我们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长白山管委会表示感谢,也向这次活动的主角胡冬林表示由衷的祝贺!

蒋子丹:中国知识界一个新增长的关注点
蒋子丹:中国知识界一个新增长的关注点

我涉猎生态文学很偶然,2003年时我接触了一些北京搞流浪动物收养的妇女,我被她们那种献身精神所感动,她们简直是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我想接触她们,写她们,让社会知道她们,给予一些支持。接触她们后,我发现动物世界的话题是一个浩如烟海的话题。动物在城市人眼中就是猫和狗,或者就是养在屋里的小松鼠小乌龟,实际上动物分了好多种类,伴侣动物,农业动物,工作动物,野生动物,大概是四大块。一旦介入其中就会发现,它们与人的关系由于距离的不同表现得非常不一样,又涉及到宗教、伦理、法律……一趟进去,我发觉这潭水很深。我那两本书是2008年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写了5年,那中间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根本就不会写作,甚至有一点要得抑郁症的先兆,因为一旦用心涉入到动物的世界……

胡冬林:我在原始森林的五年
胡冬林:我在原始森林的五年

今天是6月9日,长白山盛开着铃兰、鸡树条荚蒾、缬草、金露梅、白车轴草等四五种野花;香菇、猪嘴蘑、羊肚菌等美味蘑菇萌发;大斑啄木鸟等一批鸟类的幼鸟即将出巢飞上蓝天;熊四处游逛,吃绿草白花,捕猎幼狍和小野猪。长白山迎来初夏,渐入最美的百花盛开季节,也迎来北京、省城的领导、老师、新老朋友们。你们专程赶到遥远的长白山,为我的深入生活和散文集召开现场研讨会,这是中国作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活动,是吉林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文学人生中一件最大的喜事。在此,向所有来会的领导、老师、新老朋友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万分的感谢。

标题栏 更多>>

鹰屯

鹰屯

青年消息

青年消息

狐狸的微笑

狐狸的微笑

巨虫公园

巨虫公园

野猪王

野猪王

专题内搜索

微博互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