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这部工人文学史有何独特之处
来源:文艺报 | 马 云  2024年03月29日09:30

李惠敏、田丰、陈国元合著的《中国工人文学史》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卷,近百万字。近年来,现当代文学史写作非常丰富,乡土、军事题材的文学史以及各种断代文学史都有人写,这部《中国工人文学史》则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工人题材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著者立意是为中国工人阶级立传。这个立意是现实的,也是高远的。在一般的文学史写作中,主要是为作家作品立传。这部中国工人文学史当然也是聚焦工人文学的发展嬗变,但它进而还观照到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即工人形象,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命运。目前中国工人的问题,也是现实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中国工人阶级立传,回顾百余年中国工人的命运和历史变迁,激发人们对中国工人问题产生更多关切和思考,正是这部《中国工人文学史》的现实意义之一。

该著在内容上宏大广博,涵盖了100余年中国工人文学的方方面面,在文学体裁上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体,涉及的作家作品繁多,而且大部分是我们过去不大熟悉的面孔。内容庞杂,资料浩如烟海,著者经过艰难地爬梳,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工人文学史》的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基本线索是清晰顺畅的。全书始终饱含着对工人阶级的深情,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命运起伏中不断深化思考和探索。

著者一方面注重整体架构和基本线条的勾勒,另一方面更注重具体内容的精细描画。这部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容和材料扎实。这建立在著者对作家作品的熟悉和把握上,以此为基础的认真解读,叙述细密。著者对作家生平和文学作品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介绍阐述非常细致。作品解读在文学研究中不是小问题,它是检验著者阅读量大小、是不是认真阅读作品的试金石。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需要极大的耐力。

这部书不像有些文学史那样,对一些不大重要的作品往往一笔带过,只罗列作品书目。相反,他们对以往文学史中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做过多重复性的介绍,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就没做详细分析。对一些名家的介绍,主要从工人文学的视角切入,重点解读过去文学史所忽略的一面。比如,对于丁玲和巴金,主要介绍他们的工人文学。著者对每一篇工人题材文学作品都非常珍惜,企图尽力完整解读、全面分析,将其留存下来。他们甚至对工人文学作品中的工种也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对于以往文学史介绍比较简略、有的甚至遗漏的工人文学大家草明,用专章对其大书特书,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分析。当然,著者也不只是进行平面的介绍,同时也在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在下卷“诗歌编”中,作者对于一些工人诗歌创作的分析,也是较为深入的。他们结合具体的诗作,勾勒不同时期工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因此,仔细阅读这部文学史就会发现,书中记录了百余年中国工人文学的发展史实,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读本。

著者对工人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审美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的评判,一直寓于叙述过程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眼光。如对于一些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书中都尽量给予客观的评价。著者没有因人废文,这样的评论需要识见,也需要胆量。另外,“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一般文学史较少提及或者有意缺漏。这部工人文学史将“文革”期间的工人文学创作纳入其中,对其作出了客观的评述。

该著对中国现当代工人文学创作的资料搜集尤其难能可贵,许多被历史尘封的作家作品被挖掘了出来,书中保存了大量冷僻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说这是一部工人文学史料大全和宝典。这样的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取得的。著者在《后记》中说,这部文学史的写作正处于三年疫情期间,进出图书馆查询资料十分困难。但是他们不辞劳苦,穷尽心力,利用网络空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让这部工人文学史得以问世。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没有超常的勇气和毅力,要完成这样一部工程浩大的文学史著作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作者们平时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如果只是靠短时间内的突击写作,达不到这样扎实深厚的水平。

完成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必须找出该著存在的问题的话,感觉主要是由于体系和内容的庞杂,在局部的小结构和体例设计上不太统一。有些设计没有贯穿始终,如有的篇章突出题材,有的突出作家主线,有些章目之前有概述,有的只有简单提要,在印制上也不一致。但瑕不掩瑜,这部《中国工人文学史》仍然有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