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董乃斌:致马鸣谦
来源:《十月》 | 董乃斌  2024年02月29日09:33

鸣谦兄:

新年好!

尊著《少年李的烦恼》已拜读完毕,感觉非常好。我等于又重温了一遍义山的传记,但您的小说比那些传记(包括鄙人所写的两种)要丰富精彩生动有趣得多。但您的小说也是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的,并无某些同类作品的无稽想象,其真实性和历史意味并不亚于历史传记,再看您的叙事方式(如有时按月日编排叙之),亦颇具史述色彩。小说引述了李商隐的许多诗篇,并对其创作背景和内在涵义做了具体解释和描述,其中有的很是精辟贴切,很富新意。另外,书中还附了好几张图片,帮助读者对地理空间的了解。这些则可以说具有颇高的学术性。

你对唐史下了大功夫,对历史的方方面面都研究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各种人物关系都考查得非常仔细明晰,偶有假设,也很合情理。重要的是,你把一般传记中的许多空白而又为读者所关心的地方都充实起来,丰满起来,运用小说家的智慧和功力,把人物描绘活了。尤其是主角李商隐和慕云、王琬、霜姑三人(三人各有特色而均善良美丽),都写得很成功。其他次要人物也都恰如其分,而且充分显示了作者下笔的厚道(如对蔡京、令狐綯、杜悰等人)。

您的小说结构精妙,从义山在东川的日子入笔,他与张懿仙的关系讲起,过渡到他的初恋和失恋,是他烦恼的核心段落,再到他与王氏结褵,过了十多年离多会少的婚姻生活。其中曲折波澜写得相当细腻精致,可谓丝丝入扣,转换熨帖。后段回到开头,着力叙其东川生活,从初拒纳妾到与懿仙终生相处,更是妙笔。末后崔珏、柳仲郢、令狐綯诸人的证言,也补叙得好,是全书有机组成,换一个角度看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既交代了人物结局,也使小说显得更圆满周到,读来也更惬心满意。

小说的对话虽不多,但大都精彩,特别是插入对当时文坛和诗人的评价,往往一语中的,作者用笔之灵活,亦由以突显。

您一贯的叙述风格是平静温和,不刻意作惊人之笔,这部小说也是如此。您甚至把本来可以写得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宋申锡被冤杀、李郑引起甘露之变以及纷纭纠缠的牛李党争,乃至武宣二朝交替时朝政人事的剧烈变化等)都作了淡化处理,大概是为了避免肆笔讲述这些事,会冲淡或分散读者对身处困窘的少年李复杂心态的关注。这就弱化了一般传记往往较偏于政治环境描述的做法,而把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人物的个性、内心和命运的层层揭示上。这是您这部小说一大特点,也是它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细加体味才能贯通领略的根本原因。当然,这样做究竟利弊如何,不同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作为一种叙事风格,我觉得作者应有足够的自由,相信您这样做必有自己的理由。

有个小问题:您将李让山说成义山从叔,与《柳枝诗序》所谓“从昆”的提法理解似不同,“少年叔”的“叔”古代可以是对一般青年男子之称,与柳仲郢子称其为“郎君叔”不同。鄙见仅供参考。另书中称李商隐青年时代有些作品为“高唐诗”,很好,但自126页末至下页变成了“高阳诗”,是排错了吧?其他错字确乎不多。

所言浅陋,不尽钦佩赞美之意,聊表祝贺并致谢忱而已!

祝24年创作丰收,期待您下一部更精彩的作品!

董乃斌上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