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人民为中心:面向未来的孙犁与孙犁研究”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5月15日09:28
关键词:孙犁

为纪念孙犁诞辰110周年,2023年5月13日,“以人民为中心:面向未来的孙犁与孙犁研究”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与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百花文艺出版社承办。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以及天津社科院、天津日报、今晚报、百花文艺出版社、河北文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孙犁生平交游、文献史料、思想观念、心路历程、编辑创作、作品解读、文学史意义以及延安文脉谱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和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天津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施琪,天津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玉胜,今晚报专副刊部主任张璇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文学自由谈》副主编狄青主持。

施琪对大家的到来和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感谢和祝贺。他说,孙犁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在这里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纪念孙犁先生诞辰110周年,就是为了重温孙犁先生的文学成就和高尚品德。同时,举办这次活动也是对全市文艺评论工作的一次成果检阅。希望这次研讨会,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能够推出一批学术成果,为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文艺力量。

蔡玉胜在致辞中说,孙犁生于河北,成长于延安,在天津生活和工作超过半个世纪。他的革命道路、人格风范、文学创作以及各方面的文化工作,都是新中国文学的光辉典范。在此纪念孙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呼吁,广大学者要继续深入研究孙犁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贡献,不断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与文化实践提供重要借鉴,为新时代的文艺事业与文化建设发挥强大助力。

孙犁的外孙女张璇女士,代表孙犁家属,深情回顾了孙犁作为“文学大师、杰出报人、卓越编辑”的一生和贡献,并对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和与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

上午主旨发言阶段,南开大学张学正教授呼吁要重视对“作家晚年现象”的研究,他认为晚年孙犁研究是孙犁研究的一个新视域、新阶段。耿传明教授表示当代作家里最喜欢读的孙犁,在他看来,孙犁的伟大体现在站位高、心性纯、造诣高、用功勤等方面。

天津师范大学刘卫东教授考证认为,孙犁延安之行的起因与华北联大结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活动后返回延安有关。在延安一年多的生活、创作给孙犁带来了各种有形无形影响,成为了他生活、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意义深远。

河北大学阎浩岗教授提出,孙犁理解的“人民”是最广义的“人民”,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各种身份的各阶层群众。它不同于抽象的“人”,又不局限于“工农兵”。也因此孙犁小说体现出了与五四时期以及新时期以后的人道主义主题作品非常接近的道德与美学理念。

山东大学张立群教授梳理分析了“孙犁传”的出版现状,提出“孙犁传”多样化的形式使其有了多样化的研究路径,而具体研究过程中究竟是基于现代传记立场还是现当代文学立场或是两者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课题,其中既有横向迁移的可能,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限度。

石家庄学院张占杰教授认为,孙犁本人对在北平的生活、工作记录多有矛盾和不实之处。对此,他经过考证,还原了孙犁在这一时期的真实情况。

廊坊师范学院王宁教授提出,孙犁自嘲“当不了官”而游离于官场,如果将此看作“鄙视仕途”,却又未免以偏概全。她认为孙犁是志在著作懒于从政、“小资情绪”难于从政、交友纯粹反观从政、青灯黄卷审思从政。

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回顾了整理孙犁“书衣文录”的历程,并从时间自治、语言自治、生活自治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悟,他说:“时间自治,在写作者那里得以实现,扎实的现实的也许是最终的途径是语言自治。孙犁是一个有能力呈现语言自治的作家——在现当代作家中,这样的人并不多。”

《中国副刊》总编辑侯军以《孙犁主导的副刊转型》为题,提出孙犁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当办刊方向突遇歧路、路向不明、众说纷纭之际,他以超凡定力和远见卓识,提出导向性意见,带领副刊同仁或迎难而上,或探路而行,或缓步寻幽,或别开新径……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办刊新路。

天津日报副刊部主任张晓阳结合亲身经历谈了对孙犁的认识。他表示,作为后辈,对孙犁具有血脉之情、敬仰之情、怀念之情,要学习孙犁文品、人品和大家之风,用心服务读者,编辑好每一篇文章,不断厚积天津文化。

天津日报原副刊部主任宋安娜,针对有评论家提出孙犁患有抑郁症一事提出反驳,认为孙犁是否患有抑郁症,不能由文学评论家说了算,而是要由医学说了算。

天津日报高级编辑罗文华就特殊佚文收录、《津门小集》定性、80年代是否南下杭州、全集编纂等问题,提出孙犁研究需要从历史、文本和研究对象三个维度同时展开。

下午分组讨论阶段,闫立飞、刘运峰、张璇、徐褔伟等人,就孙犁的小说创作、编辑实践、文学地位、叙事策略等,展开交流和探讨。

这次研讨会是天津市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天津文化名片的一项重要活动。研讨会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研讨议题集中,全部围绕孙犁展开,充分体现了孙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是研究视野开阔,涉及文献、文学、影视、文化等不同视角,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孙犁。三是研究队伍壮大,老中青三代结合,传承与开拓并举,彰显了蓬勃的研究力量。四是研讨意义重大,通过新史料新方法新观念等,将孙犁研究推向深广,不仅有助于弘扬孙犁文学精神、凝聚学界共同意识,而且能够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