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振羽:请君一读《广陵散》
来源:江苏作家网 | 王振羽  2022年08月11日09:26
关键词:《广陵散》

天气闷热,非比寻常。已过立秋,仍毫无秋意。认真读过郭平教授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广陵散》,思绪纷然,感慨多多。应该说,这是一部风雅别致的小说,这是一部久经打磨的小说,这是一部特别考究的小说,这是挺立在当下长篇小说之林中的一部特别文本,虽然没有被喧哗鼓噪,但却会经受住时间淘洗终被认可讨论的江南文人小说。

《广陵散》的风雅别致,与它讲述的对象有关,当然也与创作主体密不可分。《广陵散》曾经考虑过用《琴殇》来命名,整部小说围绕着琴而展开,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寂寞空寂,何等的清高风雅不同流俗。小说细说古琴的源流嬗变,纵谈古琴名曲的种种韵致,琴界高人的风标清望,沉潜其中,云蒸霞蔚,气象之万千,层峦之叠嶂,让人仿佛入山阴道上,颇有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之感。这样的说琴、谈琴,这样的品赏名曲、月旦人物,不是教科书式的四平八稳,不是发泄个人私愤一孔之见的自说自话,不是纠缠于门派高低的师心自用一叶障目,更不是卖弄显摆专业知识的孤芳自赏坐井观天,诗性的语言,体贴的观察,入微的拿捏,小说之中周明的探寻,明子的日志,叙事线索的自然双重设置,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如泉水叮咚,如独坐幽篁,如漫步田野小径,真是心旷神怡,欲罢不能。

《广陵散》的久经打磨,与它讲述的故事与人物有关,更与作者潜心文本惨淡经营倾尽生活积累有关。《广陵散》中的人物并不繁多,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但讲述琴人故事,从琴界一隅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就要看作者的眼力与取舍、看作者的功夫与笔力了。小说没有拘泥于校园之内汪洋恣肆地书写琴人之间的倾轧、纷争以及琴人在现行体制之下的生存困境、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鸡争鹅斗山高水长,更没有纠缠于琴人之间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而大费周章煞有介事,他聚焦于小说中人物在时代中的跌宕起伏、命运遭际,他们的明智离开,他们的孤独坚守,他们的载沉载浮,他们的内心纠结,他们的人在滚滚红尘中的无奈悲凉。作者倾注笔墨最多感情最为充沛的人物,无疑是周明与徐大可。在我看来,徐大可的人物形象似乎比周明要更为丰富立体,更为血肉丰满,更为耐人寻味,也更为令人扼腕叹息。徐大可习唢呐,周明操七弦琴,两人是同窗好友,虽然门类有别,但都是民族乐器,遭遇的窘境虽有差别却大同小异。原以为,小说中的徐大可可能会更能适应时代的大潮,更能在市场的潮汐中呼风唤雨长袖善舞,但他最终的婚变、父母的结局、祝融对他出租屋的光顾、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一眼失明、他对周明的热心肝胆与逐步疏离、投资理财的血本无归、身罹恶疾的来日无多,凡此种种,都在为一介草根不懈奋斗努力抗争却如此结局绘出一幅凄婉的画图吟唱一曲悲壮苍凉的挽歌。周明的书生意气,周明的清高自许,周明的辗转腾挪,周明的情感结局,也并非概念先行,自我意淫,也都是合乎逻辑,水到渠成。还有曾米诺的远走西班牙,余韵的最终归宿润城,季风的机关算尽身败名裂,“长清”古琴最终落入商人严重的掌心。这样的小说走向,这样的情节安排,都是对生活的审慎观察所致,也都是作者耐心打捞细心琢磨惨淡经营所致。

《广陵散》的特别考究,如同它对古琴名曲的诠释,不是信马由缰,不是不着边际,不是毫无节制汩汩滔滔。作者写扬城琴家后人,写钟鸿秋弟子齐丹青,借齐丹青来仰望钟鸿秋。周明与她两次见面,一是梁溪古镇的彼此唔谈,一是齐丹青已经缠绵病榻的隔窗瞭望,一代琴人的悄然远去,一代艺术的如此衰微,颇有广陵散绝知音难再之叹。作者并没有明说余韵因何而怀孕,也没有说她与一姓许的有什么故事发生,但这样的文字处理,还是很有讲究,余音绕梁,颇具匠心。作者在三十余万字的文本经营中,一直保持着语言的雅洁与诗意,一直保持着叙述的张力与节奏,这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更不是眼高手低者所能为。

有人写茶,有茶人三部曲;有人写玉雕,有《穆斯林的葬礼》而备受瞩目;有人写棋,黑白分明,变幻无穷;有人写壶,壶里壶外,尺幅千里,春秋过往;有人写驴,驴的买卖,牵动时代巨变多方神经。郭平教授本就是琴界名家,他写琴,写琴与人、与时代,二十多载的潜心贯注细细揣摩,二十多载的不急不躁笃定从容,成就了一部堪可令人欣慰的江南文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