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来源:中新网江苏 | 于从文  2022年06月16日16:33

6月14日,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盐城市作家协会供图

6月14日,聚焦中国首个滨海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的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核心地位于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这触发了生长于这片土地的盐城作家徐向林的创作灵感。经过深入采访调研,徐向林用半年多的时间创作了1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

作品研讨会现场。盐城市作家协会供图

作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叙事主线,深度解密盐城黄海湿地的前世今生和神奇地貌,讲述珍禽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黄海森林、条子泥保护区等湿地的修复及保护故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事、生物多样性故事。浓墨重彩呈现了以新中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新中国首位麋鹿驯养师丁玉华及“黄海林工”等30多个典型人物、群体和一大批民众保护湿地、共建共享生态家园的感人事迹。

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盐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江苏省作协一级巡视员、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王朔主持研讨会。江苏省文联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章剑华,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强,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军,盐城市文联党组成员、市作协主席张曙光,以及10余位江苏省内报告文学专家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上,来自江苏省作协、省报告文学学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省内部分高校的汪政、丁晓原、王晖、秦林芳、汪修荣、沈杏培、张娟、陈德明、傅宁军、张茂龙、何同彬、韩松刚、张曙光等文艺评论家和作家,围绕《东方湿地》的题材选择、主题立意、文本叙事、推广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题材好、主题好、文本好。”章剑华在评价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时表示,该作品是江苏目前尚不多见的生态文学作品。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称《东方湿地》是“江苏生态文学的一个突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认为该书“填补了江苏在这方面的创作空白,并达到了一定水准”。

《东方湿地》作品选题的时代性、世界性、独特性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与会专家认为,作者在锤炼作品的文学品质上也相当努力,“有一段作者穿越到明朝,与盐民诗人吴嘉纪对话的场景描写”,可视为对纪实文学的某种突破和创新;而“在非虚构写作中表现作者主体”则是有意融入自己的深刻认知和独特表达。

同时,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创作经历,对《东方湿地》的打磨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建议。汪政用“洋气”二字对作品的整体面貌提出期待,他指出,生态环境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议题,“洋气”其实就是要跳出地方性,努力写出“世界性”和“现代性”。丁晓原以小说家范小青的报告文学《家在古城》为范例,对报告文学的结构和写法提出了建议。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和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认为,《东方湿地》关于湿地前世今生的叙述固然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性和厚重感,但篇幅过多可能导致难以聚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据介绍,《东方湿地》已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列为2022年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跟踪资助项目,作品全文已发表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