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本周之星 | 韩春山:志愿者(2022年总第21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06月10日13:27

本周之星:韩春山

韩春山,60后,当过兵,中共党员。山东德州人。曾就读于武警石家庄指挥学校、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政工系。勤文学,喜摄影。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马颊河的儿女》《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计六十余万字。有中、短篇小说在《时代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把文学融入摄影,时有作品进入省、市影展。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现为德州市陵城区作家协会主席。

 

作品欣赏:

志愿者

午饭后,耿爱国躺着玩了会儿手机,然后丢到床上去了客厅,接着又悄悄返回来把手机拿走。

整个下午,耿爱国除了不间断地打开手机瞄上一眼,就是站在阳台上向外张望。这期间他一共接了四个电话。

第一个是来自“中国”的陌生号码。手机正在充电,电源线刮擦到了茶几上的水杯,叮咚一阵乱响。一位福建女士问他需不需要铁观音。因为疫情原因出口变内销。他坚持听完,说了句不需要就挂了。抬头时发现谷丽红半睁着双眼正疑惑地望着他。

午休不是调到静音吗?谷丽红嘟囔了一句,回到床上继续睡。

等待了两个小时后,耿爱国根据杨华提供的手机号打了个电话,在震铃十多秒钟后他就挂断了。半个小时后他又打过一次,这次是自动挂断的。耿爱国开始在心里做假设:对方工作太忙——手机号有误——手机出现故障——不可抗力……他还曾一度怀疑自己手机出了问题,让谷丽红给他震铃,给他发微信。

耿爱国当了三年义务兵八年志愿兵,回来后在县民政局拿到了一张去饮食服务公司的介绍信。显然,档案里的二级厨师资格是去饮食服务公司的依据。耿爱国这样认为。耿爱国对饮食服务公司的了解源于孩提时代。包子铺里的灌汤包、理发用的电推子、照像馆门前的艺术头像等时常在他心里搅动。耿爱国当兵走的那个晚上,就是在饮食服务公司澡堂子里过的夜。可眼下街面上已看不到当年的影子。经过七拐八拐,在高楼后面的角落里找到几间红砖红瓦的办公室时,耿爱国的心也凉到了底。

饮食服务公司只有三个人:王经理、李姓女会计和门卫老姜。其他人内退的内退,下岗的下岗。公司仅剩下五百多平米的三层门店和几间办公室。门店两年前租了出去。经理王焕简单介绍了公司情况。

老耿呀,目前咱们公司就这仨岗位,你看看哪个位置适合你?……干门卫……干会计……哪个位置对你也不适合。王焕仰起头,他的头上方悬着一张蜘蛛网,边缘粘着好多飞虫,一只蜘蛛正从另一侧慢慢向它们靠近。

把我这个位置让给你咋样?王焕表情平和,让耿爱国真假难辨。王焕又说他已打了三次辞职报告,还没有批。

耿爱国回到家里仔细琢磨,既然王焕不想干了,他有可能接上经理的位置。耿爱国当过炊事班长,代理过司务长。他认为饮食行业和这些差不到哪儿去,甚至想到他当上经理后第一个要换的就是门卫老姜。那天他去报到,敲了半天门老姜才出来。耿爱国认为门卫虽然不用像部队哨兵一样立正站着,起码也要坐在门口,眼睛时刻盯紧出入人员。

半个月后,耿爱国又去了趟公司。王焕没有提让他接替经理的事,而是带他找到了包租门店开饭店的莫老板。莫老板说他们这儿不缺厨师,适合耿爱国的只有保安岗位。耿爱国想他是公家人,真要当保安,就当老姜那样吃公家饭的。王焕降低条件,若是能给个厨师岗位的话,工资可以从承包费里扣除。莫老板笑笑,说饭店未来要与世界接轨。出饭店门时太阳正好直射过来,耿爱国感觉自己小了好几圈。

第二次手机铃响是在耿爱国打了那个电话后不久。他朝着无数次看过的钟表瞥了一眼,时针在四点半的位置。

您好先生,打扰您一下,我们是阳光地产公司,在你们临齐县城有商铺在售,前有鬲津湖后有别梦川……

耿爱国挂断电话来到了阳台。他们这个小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转业后他成了户籍册子上的非农业,成了上够不着天下够不着地的人,好在有祖上这座宅院。村子改造成社区后,住进楼里的耿爱国算作城里人。楼前是繁华城区,街道上的市井百态一览无余;楼后是视野辽阔的乡村,万物生长能尽收眼底。住在这里为他现在的防火员工作提供了便利。

这些年,耿爱国换过多次单位。最初目光瞄向的是县城几个主要宾馆和有些规模的饭店,后来是些小餐馆。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星期,都没有干长久。大饭店讲究与时俱进,菜品花样多,且每天都有更新。耿爱国压力山大,不等老板炒,自己就先败下阵来。小餐馆讲究成本最低,利润最大。耿爱国常常在食材新鲜度上与老板发生争执,让旁观者分不清谁是掌柜谁是伙计,被炒在所难免。后来亲戚承包了一所职业学校的食堂,聘耿爱国做主厨。试了几天后,耿爱国感觉能对上路子,菜品也用不着花里胡哨,师生们感觉实惠。虽然利润没有想象得丰厚,却能让亲戚省心。从此,耿爱国的工作算稳定下来。

街道上的车辆比原来少了很多。疫情的消息是上午九点社区物业在微信群里发出的。去上海考查地产项目的阿亮检测出了奥密克戎病毒。疾控部门通过流调发现,阿亮一天时间内去了两个酒店一个商城一个洗浴中心,还会了一次情人。情人是牡丹园楼盘售楼处的小艾。前天下午的牡丹园开盘仪式规模宏大,临齐城的重要人物悉数到场,还有民间乐团助兴。作为司仪,小艾不断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之中。有人分析:小艾本不是阿亮的菜。她背靠的树比靠下三路起家的阿亮要粗,要壮。大家担心,小艾情感世界这么丰富,假如会过阿亮之后柔情之水任意流的话,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到那时……情人相会事小,瘫痪一座城事大。

耿爱国和阿亮是同年的战友。因为有机会安排到事业单位,阿亮在部队只待了一年便离开了。后来阿亮下海,豪车美女似乎是一夜间的事。提起阿亮,耿爱国心里在滋生出不屑的同时,更加怀恋部队生活。

刚到职业学校那会儿学校在搞军训。他被操场上教官的队列口令吸引,手下忙活,耳朵却朝着操场的方向支楞。军训刚结束,早操队伍就开始拉胯。耿爱国对体育老师说他可以帮着巩固。他曾是连里尖刀班班长,碍于文化程度上不了军校提不了干。眼看服役期满,部队安排他学习烹饪技术后,改任炊事班长,后转成了志愿兵。耿爱国接过哨子跑到操场中央,一声“立正——”刺破苍穹,七八百人的学生队伍里顿时鸦雀无声,几只鸟儿舞动翅膀的剪影出现在东方微红的天际中。耿爱国感觉身上的筋脉一下子全被打通,仿佛回到了部队训练场上。那天的学校早餐,小米饭变成了一锅黑糊汤。

在职业学校做了八年主厨,耿爱国感觉那段时光很快乐。直到餐饮连锁进驻临齐城后,耿爱国再次失业。

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耿爱国就在家里闷着。那一年的电视上正播放一段退伍老兵的视频宣传。飞机空中轰鸣,一位正在稻田里收割的壮年汉子警惕地向天仰望。画外音:若有战,召必回。

耿爱国“嗞”一杯白酒倒进肚子后竟流开了眼泪。谷丽红慌了,自跟了耿爱国,她第一次见男人掉泪。

过后不几天,洪刚找到耿爱国,说要组织几名下岗战友去信访局讨说法。耿爱国不想去,说主要还是自身不硬,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很多。洪刚问他阿亮算不算?耿爱国支吾着说那也叫本事。

他们堆满了信访局接待室。耿爱国是来应景的,就避在后面。洪刚却暗里牵着他的手推到前台。信访人员逐一登记完后告诉大家,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早已引起国家重视,很快就要出台政策,要大家再耐心等待些日子。大伙儿吵嚷着非要现场给说法。信访人员无奈,就逐个给各单位打电话要求来领人。第一个打的就是饮食公司,对方说当年的王经理之后又换过三任经理,他是第四任。人家没上过一天班,这人咋领?

不一会儿,那些被通知单位陆续就有人来。有冷漠有热情也有客套,彼此座谈沟通。当过兵的人说话嗓门洪亮,屋里吵翻了天。角落里的耿爱国有了想哭的感觉。直到社区党建办的杨华走进屋时,他才觉得眼前一亮。前几天党建办对辖区内党员进行登记,他们就在那时认识的。

杨华说,耿叔,有啥事下来你和我说。咱是党员,这个方法不可取。耿爱国的心一下子被暖了,他背身抹了把眼角,就跟着杨华走出了信访办。

第三次电话是女儿打来的。耿爱国正在阳台上。听出是女儿的电话,谷丽红也凑了过来。那个时刻,对门李玉枝拎着大包小包走进了小区,身上的两只袋子,一只提在手里一只搭在肩上。有只扎着两只辫子的贵宾犬撒着欢跟在李玉枝脚下穿来穿去,她笨拙地左右躲闪着身子。贵宾犬的主人在后面紧追了几步,重新给狗套上了绳索。

有两名穿白色隔离衣的人在小区内喷撒消毒液。药雾追着贵妇犬和主人跑开,李玉枝也加紧了步子。

女儿问家里储备食品有没有,口罩是否够用,胃药还有多少。封控不知何时结束,有备无患。通话中有一辆警车在街上飞驰而过,跟在后面的是一辆120救护车。警报声和救护车的鸣笛在街道对面不远处的明珠新村同时停止了,这让耿爱国的心沉了一下。

上午我就说到超市敛吧一些,现在怕是被抢光了。说完谷丽红穿衣换鞋。听到李玉枝上楼,谷丽红趿着鞋开门。李玉枝放下手里的袋子,玻璃器皿碰撞声便消失了。李玉枝说超市的货架上基本空了,你现在去怕是啥也抢不到,即使明天有,还不知价格涨到啥程度。李玉枝进屋时,她肩上袋子里的茄子快要滚出来了。谷丽红反手也把门关上。

谷丽红打消了去超市的想法。她去厨房瞥了眼,出来冲着耿爱国的背影说,照这样下去再有两天咱们要扎脖子了。

防控指挥部说了,疫情期间保证市民生活用品的正常供应。挂断女儿的电话,耿爱国的目光依旧望向窗外。虽然没有参与她们的对话,但耿爱国听到了。他不仅否定李玉枝的观点,也否定这个接替王焕当了三年经理的女人。他原来不认识李玉枝,做了邻居后才知道李玉枝就是当年的李会计。据说最后一年她没能把原定30%的工资发到职工手里。收上来房租就发,收不上来就干等。在耿爱国眼里后来的经理个个是机器人。

天暗了下来。远处那条乡间小路上,以往这个时刻正是最繁忙的时候。农民工早上从这里涌入城里,晚上再从这里流出。耿爱国有时会产生一些感慨,如果那时也有这么多打工机会,他不一定选择以跳出农门为目的去服兵役。但他也想象不出,即使有这样的务工条件,自己一生的路会是什么样子的。一晃就要到退休年龄,从身心上没有多少力量干些大事,力所能及总是可以的。

小路的尽头闪过一道光亮,他惊了一下。确定那是夕阳照在某个物体上的反射光后,他的心才平和。

耿爱国在衣橱最深处找出当兵时那身迷彩服,往身上套了下,感觉衣服比前几年瘦了。四年前,他就是穿着它去派出所报的到。

去信访局后不久,耿爱国和许多退役军人一样被重新安置在公益性岗位。耿爱国选了去派出所。他打听了,公益岗位里没有厨师岗,离他相近的也就是派出所了,半部队性质。他想着会给他发一身协警或保安一类的服装,还会有统一行动,例如值守、抓捕一类。他还悄悄地在阳台上踢踢腿、弯弯腰,熟练了一回在部队学过的擒敌拳。真要有行动时不能丢面子。耿爱国想的这些都没有实现,所里安排他当了一名防火员。防火员每天不需要去所里签到。派出所辖区有七八个村庄,耿爱国的工作主要是麦秋季节勤转勤看。他让谷丽红为他缝制了一个红袖标,袖标上“防火员”三个字很醒目。耿爱国找理由去所里几次,他要更多地了解所里的情况,以免有人问起他工作单位的情况时答不出。前两次民警把他当成来办事的群众,第三次在门口碰到了所长,所长先是一愣,后认出了他,夸赞他工作很称职很负责,说完转身要走。他急忙喊住所长,问所里咋也不开个会啥的。所长迟疑,接着懂了耿爱国的意思,说不开会是好事,真要通知他开会,说明他的工作出问题了。

李玉枝来敲门时,谷丽红在厨房数鸡蛋,盘算着还能吃几天。她还没直起身子,耿爱国已经把门开开。李玉枝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她来告诉耿爱国,住在明珠新村的建设局贾副局长被拉走了,本可以送到隔离点观察,因为贾副局长体质弱,被送到医院了。刚退下来没有几个月的贾副局长是个京剧迷,他前天也去了牡丹园。怎样传染上的,外面说啥的都有。

贾副局长是怎样有接触的呢?李玉枝压低声音要往跟前凑时耿爱国的手机又响了。看耿爱国久撂不下电话,李玉枝带着憋回肚子里的八卦回家。

电话是洪刚打来的。上午时洪刚和他打过一次电话。说县里即将成立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可以在社区报名,问他想不想参加。耿爱国放下电话,趁谷丽红在厨房里剁得叮当响的时候,悄悄给杨华打了电话。杨华替他报上名并把具体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洪刚这次电话是问志愿者的事有没有进展,是否要打电话催问一下。谷丽红问他啥志愿者,耿爱国含糊其词地说,志愿者的角色适合军人。

窗外,暮色越来越重,耿爱国无聊地戳着手机屏。一个推销无线wifi软件的广告界面突然弹出,耿爱国试了十多次都无法关掉。就在这时有电话打进来,电话号只是一闪就被广告界面给盖住了,能听到电话铃响,找不到接听按键。电话铃响了有半分钟,屏幕上“不用花钱,也能上网”几个大字始终不停地跳动着。电话铃再次响起,画面依然如故。气得耿爱国把全身力量集中在大拇指上,按着界面右上角的“X”不松手,最后还在墙上磕了几下。他试着重启手机,想以最快速度找出来电显示,手机广告在和他抢时间,没等打开未接电话栏,广告界面又蹦了出来。

耿爱国说,我的手机坏了,便急匆匆出门。整天抱着个手机摁吧,不坏才怪呢。谷丽红走出厨房说这话时耿爱国已冲到了楼下。十几分钟后,耿爱国回到家里时,焦躁的表情已换成满面春风了。

早上五点起床号响起,耿爱国一个翻身爬了起来。看到还躺着的谷丽红用惊恐地目光看着他,耿爱国指指手机,嘿嘿一笑说他改铃声了。

一身迷彩服,左肩挎包,右肩水壶。走出楼道时东方欲晓,西天的月亮还在那里挂着。耿爱国让挪了挪胸前的挎包带,正了正徽章。

他让谷丽红住脚。谷丽红望着耿爱国背影说,就差个背包了。耿爱国似乎没听懂谷丽红的话中话,说他问负责人了,被子就不用带了。

那水壶挎包让带的?

负责人没说。

 

本期点评1:张俊平

平凡的和真实的

《志愿者》情节饱满,叙事流畅,在短小的篇幅里融进时代变迁和世道人心,也融进主人公耿爱国的大半生,在波澜不惊的生活流里传递温情和热量,是一篇耐读好读的小说。耿爱国的故事是我们的身边事,耿爱国是我们熟悉的人,在寻常人寻常事中发现不寻常的内涵,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又常常忽略的那一部分,进而吸引读者,引起共鸣,是这篇小说的佳处。

耿爱国军人出身,十一年的参军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复员转业后的时光里,他时常怀念部队生活,渴望那种归属感,也格外珍惜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复员后的耿爱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措手不及,平凡如一粒尘埃。饮食服务公司的日薄西山,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在社会这个大工厂里,耿爱国频频“下岗”。然而他的身上又时时透出一股倔强和自尊,虽为生计所迫,既不愿屈就,也不想给组织添麻烦,默默地扛住生活所赋予的一切,也能自得其乐。作为职业学校的主厨,偏要负责带学校的早操,过一把部队生活的瘾,虽然代价是一顿熬糊了的小米饭。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耿爱国对于自己的人生并没有清晰的规划,看着往来的农民工队伍,他想不为跳出农门计,自己也许不会成为一名军人,然而那样的人生将会如何呢,耿爱国不得而知。在随遇而安的生活里,他要做的也许就是坚守住自己认为正确的,并且认真地对待一切工作。所以曾经的战友阿亮发达了,却只在他的心里滋生出不屑,所以他为了食材的新鲜度与老板起争执,所以夕阳下的一道反光,也会引起作为防火员的他心里一惊。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莫不如此,大多数人总是难以掌握方向,选择权不在自己手里,却可以像耿爱国一样,选择把事情做好,把心摆正,这就够了。

小说把故事的背景放在疫情之下,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小说的题目“志愿者”也由此而来。封城,隔离,抢菜,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面对疫情,信任组织的耿爱国“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只对能不能当上志愿者念念不忘,心急火燎。小说的最后,如愿以偿的耿爱国穿起“缩水”的迷彩服,背起挎包和水壶,在妻子的“调侃”中兴冲冲出门了。这一刻,迷彩服、挎包、水壶就是这个平凡又真实的男人身上,最好的勋章。

(张俊平:鲁迅文学院教学研究部教师)

 

本期点评2:刘云芳

这篇小说虽以“志愿者”为题,但并没有表现主人公是如何为大众服务的,而是另辟蹊径,书写了志愿者“耿爱国”的“前传”,一个退伍军人的种种遭遇。像是一束光打过来,作者没有选择表现最显眼的那部分,而是将笔触移到背面,展示隐藏在主人公背后的阴影地带。全文通过四个电话将“耿爱国”不同阶段的经历进行了分隔和连缀,是作者在结构上的巧思。

小说塑造的主人公“耿爱国”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他不争不抢,但内心总是燃着一股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其遭遇与情感的变化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作者笔法稳健,在情节推动上非常扎实,并对现实与回忆进行了种种穿插与编织。文中,“耿爱国”拿着介绍信去饮食服务公司,却没有合适的岗位,在这样的尴尬状况下,作者写道:“出饭店门时太阳正好直射过来,耿爱国感觉自己小了好几圈。”看似不经意的一笔,把主人公面对现实的窘境、以及心理上的落差刻画得入木三分。

“耿爱国”在职业学校担当主厨时,帮着体育老师训练学生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那一声高昂的“立正”,不仅让“七八百人的学生队伍里顿时鸦雀无声”,也让读到这里的我顿时心里一怔,被这个有着军人情结的老兵打动。就算已经离开了部队,他骨子里依旧是一个军人,有着军人的信仰。因而,哪怕做了这样一件小事,也能让“耿爱国感觉身上的筋脉一下子全被打通,仿佛回到了部队训练场上。”

“耿爱国”一路以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退伍老兵的不易和内心的坚韧,以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现实生活状况一次次出现的偏差。但他一直在坦然面对。比如,被安置在派出所担任“防火员”时,他悄悄练习踢腿、弯腰以及擒敌拳,甚至盼望着去开会。然而,现实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但他依然会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让妻子为他缝制了一个红袖标。

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退伍军人的形象,他踏踏实实过着自己的生活,但当找不到工作,闷在家里看电视,他看到“若有战,召必回”的宣传片,留下眼泪的场景,让我们对军人骨子里留下的烙印心生敬仰,同时,也让这几年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我们,更有一番别样的感受。

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让“耿爱国”迫切想成为“志愿者”的心理变得更加合情合理。在得知通过审批之后,他“焦躁的表情已换成满面春风”。

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温暖,给人以希望。“耿爱国”坚定的背影,让我不自觉想到在小区里遇到的某个“大白”,某个穿迷彩服的志愿者,也许,他们正是平凡又令人敬佩的退伍军人“耿爱国”。

(刘云芳: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

 

了解韩春山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韩春山作品集

 

往期佳作:

曹洁 | 耳窑:河流生长的耳朵(2022年总第20期)

贾东旭:候鸟的翅膀划过夏日门槛(组诗)(2022年总第19期)

许起:拍甲鱼(2022年总第18期)

李日清:花开的声音(组诗)(2022年总第17期)

冷梅:内湖简章(2022年总第16期)

陈伟芳:指尖上的红(2022年总第15期)

阿未:诗十首(2022年总第14期)

蔡欣:梦有81斤重(2022年总第13期)

钱金利:虫子的忧伤(2022年总第12期)

弋吾:月光的疼痛(组诗)(2022年总第11期)

赵华奎:纸上春水(组诗)(2022年总第10期)

黄爱华:1982年的风车(2022年总第9期)

《群岛》:阿黑离家以后(2022年总第8期)

予衣:挂月亮的人(组诗)(2022年总第7期)

桥上听风雨:森林的味道(2022年总第6期)

小雪人:白茯美(外五首)(2022年总第5期)

嘎代才让:宗角禄康(外一首)(2022年总第4期)

马有福:青海花事(2022年总第3期)

北君:种植一盆内心的阳光(组诗)(2022年总第2期)

张粟山:京城寻屋记(2022年总第1期)

 

了解更多中国作家网原创好作品,请关注“本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