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风从乌兰察布吹过
来源:《民族文学》 | 禾素(傣族)  2022年06月08日15:14

乌兰察布的天空

蓝得如此干净

我并不知道

脚下的土地是什么颜色

农民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他们脸上洋溢着

温情的笑,他们言语朴素真切

眼神和天空一样纯净

丰裕村的风来势不小,在察哈尔察右后旗空旷的大地上猛烈地吹着。我们一行人在狂风中有些狼狈地前行着。风肆意地卷起我的长发,乱发挡住了视线,我伸手不停拨弄的时候,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瞧这风刮的,快到屋里躲一躲吧!”拨开乱发抬头一看,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娘站在大铁门前招呼我们进屋,犹豫了一下,几个人即笑着和大娘打招呼,大娘不由分说拉着我的手就往屋里走。丰裕村村民的住屋都是平房,清一色的朱红屋顶配上米色的砖墙,感觉温暖而厚实,家家户户都设了一座雕花大铁门,看起来挺有气势。屋前的积雪让我这个南方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如果不是大娘牵着我的手往里走,我想我肯定会跑上去踩上几脚玩一玩过过瘾,就像初到乌兰察布时在集宁的霸王河边那样。

几个人进到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和蔼可亲的照片,两旁是山水画及牡丹图,客厅有沙发、茶几、电视、带穿衣镜的大衣柜,衣柜旁放着一张小床,小床侧面有两盆细细高高、开着艳红色花朵的天竺葵,看得出主人热爱生活并懂得享受生活。看着眼前的窗明几净、笑意盈盈,谁承想这一家曾经是贫困户。大娘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农民才能有今天这样舒坦的日子啊!这是老百姓由心而发的感慨,让人禁不住为之动容。

和大娘闲聊中,听她不时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大娘的方言口音太重,听不太清楚的我特意又问了一次——景明,大娘说是上一任的村主任,带领全村人跟着党的政策走,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见窗外的风消停了些,我们便告辞出门。到了村委会所在地,我们的面前站着一位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黑蓝色的长外套,手捧着一撮金黄的雪菊,用一口浓重的方言在跟大家介绍丰裕村自产雪菊的情况。他笑起来的时候面带一丝和年纪不太相符的腼腆,说到激动处,眼里却又透出一种自豪的光。一旁的知情人向大家简单介绍,眼前的这位男子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正是丰裕村上一任的村主任景明,也就是大娘提到的那位带领村民致富的农民企业家。其中有一句话让我不禁内心一震,景明年轻时,面对极度贫困的乡村与家徒四壁的境况,曾经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回属于一个农民的尊严!”一个农民的尊严,听来掷地有声,是如此让人震撼。

在前往村后的农业示范园区参观途中,我与他短暂交流。景明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学的时候,他也是一名勤奋努力的好学生,因为生在农村,贫困的家庭无法负担他上大学的费用,他只能满怀遗憾地回到了那片贫瘠的土地。离开学校的当天他就发誓:“要在农村活出城里人的体面,要活出大地的尊严。”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景明早年离开丰裕村去了山西省大同市经商,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打算带着资金返回家乡创业。2009年,景明放弃了在外地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额的经济收入,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投资创业。“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希望穷尽毕生的精力在农民自己的责任田上做出成绩。”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经过多年的努力,景明成为全旗马铃薯种植大户,更是带动当地村民连同周边种植大户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因为当年曾经失学的遗憾和痛苦,多年来他全额资助多名贫困学生,使他们不会像他当年一般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放弃学业。

这个农民企业家开着的那辆奥迪车,也随主人那样充满了泥土气息,村民们笑说景明主任的奥迪名车简直就是当拖拉机一样使用,可见他是毫不计较地扑在这片土地上干活儿。2001年,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和一致推举下,景明上任为丰裕村村主任,任职期间景明深刻意识到改变农村的现状必须要让村民们脱贫致富。2013年景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云天化集团引驻丰裕村,并鼓励发动群众将7000多亩土地流转至云天化集团。云天化集团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多个工作岗位,村民们不仅可以分到土地流转的资金,还可以到企业打工,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从此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让农民有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景明协调组织举办了首届丰裕农民丰收节,举办文艺汇演、百家宴和花卉展等一批文化活动,充分强化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村民物质、精神双脱贫。2019年底,丰裕村被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候选单位。

丰裕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呀!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景明扎根于丰裕村,用自己20年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丰裕村的乡亲们同心同力朝着“农丰、户裕、村庄美”的美好愿望阔步前进。

闲话的途中经过一片结了冰的湖面,我们眼睛带光地冲了下去,天然的溜冰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迎风起舞,踢踏舞、孔雀舞、藏族舞、蒙古舞或者没来由的舞蹈,在冬日的冰湖上舞动,天空湛蓝,风从湖面穿过,我们或笨重或轻盈地各自舞着,旋转着,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承载了多少幸福和欢乐。

疫情下的出行,整个世界的运转像是被装了一个时间延缓机,从前快速运转的一切,都被迫延缓,像镜头里的延时,整个世界的步伐一卡一顿地,变得缓慢,变得谨慎,诸多现象,让你颇感讶异。

回想一周前的12月14日,当我身着傣族盛装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正是傣族人民迎接傣历新年的时刻,对我个人而言,意义尤为重大,能够在此刻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盛会的召开,既是迎接新年的到来,更是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如此盛会,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整个过程,我神情专注而又禁不住激情澎湃,作为香港作家,同时也是身在香港27年的傣族作家,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愈加重了。在认真聆听的同时,我也在认真思考,未来的日子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用手中的笔,将港人的家国情怀,将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乃至少数民族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合与凝聚在一起,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

会后即以傣族作家身份受邀参加“《民族文学》名家走进乌兰察布”文学实践活动。在乌兰察布,在丰裕村,我再次深刻体会“深入人民生活、领悟人民心声”对一个作家创作的决定性意义。一次偶然的旅程,却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

(阅读全文,请见《民族文学》汉文版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