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读《大刀记》:团结起来的人民战无不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杨延斌  2022年04月02日08:57

重读郭澄清先生的三卷集长篇巨著《大刀记》,深刻地感悟到《大刀记》的文学艺术成功之灵魂,是全书充分叙述了军事科学辩证法思想的战争理论与战术,《大刀记》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文学叙述与军事理论相融合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哲学辩证法的文学叙事启蒙杰作。这部创作于五十多年前的鸿篇巨著,充分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和依靠了中国农民拿起刀枪参加抗战的英明决策过程。今天重读《大刀记》,仿佛越是经年日久之后的今天,越是闪现出了大刀精神的弥足珍贵!《大刀记》是一部文学叙事经典,也是一部军事科学理论思想战例经典,更是一部启智之书。

幸遇《大刀记》

我于1976年1月从黑龙江省西部的查哈阳农场,调入小兴安岭南麓的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小镇。那里有个备战备荒背景下建在山沟沟里的兵团化肥厂,后称浩良河化肥厂。当时这个厂职工中的绝大多数,是京津沪哈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群体素质比较高,求学上进的氛围很浓烈。在这种氛围的感召影响下,20岁的我从生日那天起,就痛下决心走上自学之路。而且从第一天自学起,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一定要把自己打磨练就成一个作家!一天,我发现了三卷本长篇小说《大刀记》,是1975年7月那个版本。

当时一看到《大刀记》的书名心里就一振!在那个年月能看到新小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简短到400多字的内容说明,一下子就被这些文字吸引住了:“《大刀记》是三卷集长篇小说,写的是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生活。作品通过对八路军一支游击部队和人民群众战斗经历的生活描述,通过对抗日战争从相持阶段到大反攻胜利这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概括,以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了我军民的鱼水关系,以众多的英雄形象体现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真理,有力地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热情地歌颂了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长工的儿子大刀队队长梁永生,是贯穿全书的主要英雄人物…… 全书充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

至今,在我的脑海深处,通过阅读《大刀记》印下了《大刀记》的核心精髓,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利用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引领各个党派各阶层极其人民大众,打胜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当年我在那个小镇书店翻开《大刀记》开篇中的闹元宵一章时,首先被小说中的语境所吸引:像“日头刚落窝儿”,“亩半坟地,间半草房”这些方言土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看到这样的亲切语言,我心里一下子有了山东老家的亲近感。因为书中描写的战争环境,距离我家乡山东平原县只有几十公里。那是我告别家乡八年后,第一次在遥远的北大荒,看到如此亲切的家乡故事。几十年来,郭澄清这个名字就一直占据我的心房。

当年,别看三部集的《大刀记》定价只有3.2元钱,但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却是大钱。我没犹豫就买了二成下了。很幸运的是,书店只剩下一套《大刀记》。以后那个小书店再没见到这套书。这样,那个有4000多人的化肥厂就只有我这一套《大刀记》。那些和我关系好的知青们就三天两头给我糖或饼干吃。我知道他们惦记的是我时刻都锁在皮箱里的《大刀记》。我当时在心里就琢磨着:一旦把《大刀记》借出去,别说可能回不来,就是能转回我手里,也可能翻折得缺章少页。于是我就暗下了决心,谁也不借!但是,厂图书馆馆长找到我说:“反正你也早把《大刀记》看完了,咱厂领导说给你五块钱,你把书匀给化肥厂图书馆吧!”我果断拒绝了,才确保了1991年调回德州时,把那套首版《大刀记》带回了家乡德州。

20岁读《大刀记》时,当时的思想基础很单纯幼稚,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战略战术或者战略思想这么高深的层面,只是看看书中除汉奸打鬼子的热闹而已。《大刀记》中的乡土语言和地理环境描写我感到很亲切,这是我一开始就把《大刀记》当成手中宝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济南全国书展上,我经《都市头条 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介绍,结识了郭澄清先生长子、名医郭洪志教授,以及文学专业的张丽军教授,李宗刚教授,陈夫龙教授,就像在北大荒发现《大刀记》一样,我认真听教授们讲述有关创作《大刀记》故事的讲座那一瞬间,就像五十多年前在小兴安岭那个小镇书店买书的情景一样,感受到家乡的亲近,也感觉和《大刀记》有一种缘分。那天在郭洪志教授给读者签字环节,我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我决定重读《大刀记》。

唤醒人民群众

一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大刀记》能在文坛长盛不衰,是因为郭澄清先生具有富含哲学思想,思辨性的文学叙述,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有胆有识有谋略又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梁永生。梁永生作为贯穿《大刀记》全篇的八路军大刀队初级指挥员,就像绝大多数八路军指战员在参加抗日战争之前一样,原本也只是个普普通通只知道拼命的乡村武夫。他在没有经受共产党八路军的革命思想教育之前,就是个自以为只凭借一身武功和一把大刀,加上有一股不怕死,敢于拼命的“愣葱精神”的劲头儿,就能杀掉白眼狼那些日伪汉奸报仇雪恨了。

郭澄清先生笔下的《大刀记》,哲理思辩性的文学叙述特色,成功地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依靠人民群众打胜了一场埋葬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在军事思想层面,从战略与战术,人民与战争的各各层面,充分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队伍,真正的是一所能够教育人民,改造人民,锻炼人民,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的革命大学校。郭澄清先生塑造出的梁永生等英雄形象,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中的典型人物代表。英雄的梁永生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一样,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只知道报个人私仇,鲁莽地耍大刀闯天下的无知青年,经历了思想改造后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他经历过二十多年的“认命”到“拼命”再到被逼走上“闯关东”的路,最后认识到所有的道都是此路不通时,也曾经想过回到“认命”的老路上,躲进深山老林里去过几年安稳消停日子。没想到他咋也逃脱不了地主土匪那些坏人和日本关东军的欺凌。正当他站在“这世道儿,走到天边也没有好日子了”的人生路口抉择之际,是否再回到“认命”的老路上时,却幸运地从何大哥嘴里听说,有一支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队伍,已经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到达了陕北,并且已经北上抗日。尤其听说红军是打鬼子的队伍,共产党是替穷人说话报仇雪恨的“穷人党”时,就一下子振作起了精神。他就联想到了“要是共产党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血仇,穷爷们的血仇,就要能报了,穷人可就有出头之日了。”想到这些,他就像在迷雾中见到了阳光一样,心里猛然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到前方有了奔头,他就毅然决定“赶回老家去,也许我赶到老家时,共产党已经到了呢。”此时此刻,梁永生如同《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看到了《共产党宣言》,只不过梁永生是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而陈独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

在《大刀记》中,经受革命思想洗礼后的梁永生,就像脱胎换骨地变了个人一样。他梁永生虽然人还是那个人,手里的拿的还是那把祖传大刀,但因为思想受到了共产党革命思想教育和八路军严格纪律的训练,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大转变。梁永生不仅不再鲁莽行事,还能时时处处把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把八路军一心打鬼子为人民打天下的革命宗旨和革命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时时处处影响到人民群众,启发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教育到身边群众,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唤醒,鼓舞起人民群众勇敢地拿起刀枪,一心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鬼子干革命,建立人民政权,勇敢地和地主恶霸汉奸伪军以及日本侵略者们,坚决英勇地战斗到底,直至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极其一切反动派。

我开始读《大刀记》的第一章时,思想情绪就被引领到一个很高意境。例如“正在秦海城和秦玉兰跟在锁住身后,朝村里走着。…… 村里传出一阵嘹亮的歌声: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袍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边有工农的子弟兵,后边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读到这样的情节,我像置身到了一种势必要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气场,感觉到士气备受鼓舞!至此,《大刀记》的全篇格调也就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格局和境界。这种抗日的革命气氛,很能够震撼到读者的灵魂深处!我作为一个晚辈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一个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习作者,由衷敬佩之至!

《大刀记》中梁永生等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受到共产党八路军革命思想教育后,能把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仇恨和民族大家庭的仇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杰出代表人物。《大刀记》中明确地描写出这样的道理:要取得那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千百万,拿起刀枪勇敢地走向抗日战场。也就是说那场抗日战争,除了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

梁永生在人生重要关头,在大兴安岭通过何大哥知道了共产党,他毅然回到山东老家后,又受到具有革命先进思想的王和生影响,明白了要改变自己命运,必须坚决地走上到延安去找毛主席共产党这条光明大道。而且这个梁永生只要认准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就能够下定决心:“就是走几个月,…… 走几年,我也一定要到延安去。”他认为只要找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是找到了穷苦人的希望。而一个普通武夫梁永生,一旦当上八路军,成为共产党员后,就从行为到精神思想来了个脱胎换骨。这样的艺术形象是很深入人心的,这也是《大刀记》能够很戳人心之处。

梁永生的变化都被身边的民众看在眼里。比如在“烽火燎原”一章中这样描写到:“通过一位留着海仙涤的老汉边抽烟边说道‘永生这孩子,好比是一棵长到肥土里的好苗子,打从他当了八路军,在了党,又好像小苗儿得到了阳光雨露,出息得真快呀!’还有一位留八字胡的老汉,架着烟袋和老爷爷对着火,狠狠地吸了一口接过话头说:‘是啊!青年人只要跟他在一堆子混上几天,就眼看着长成色!甭说旁人,俺铁蛋就是一个!’这时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汉,一面磕着烟灰,一面把话头抢过去说:‘你怎么光说青年人?就是咱这老一号儿的,只要跟他(梁永生)谈上一阵子话儿,也觉着愣愣地长精神儿!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的梁永生,经过党的干部形象代表县委书记方延彬的多次教育引导,已经不再是个普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在广大民众心里,梁永生和大刀队,大刀队和梁永生已经是和八路军部队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郭澄清先生笔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别致灵活,也是最可行和能够复制的。作家就像和老百姓在田间地头拉呱儿似的,使用广大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并感到亲切的语言艺术,让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共产党打败侵略者及其汉奸伪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新政权的政治主张,没有空洞的口号,不说不切实际的大话。

梁永生对革命的坚定意志,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带动鼓舞着人民群众。他对革命的责任感,让他在任何困难局面下都“必须用革命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决不能容许自己的感情,去冲动革命的意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经受一次打击之后,应当是变得更坚强,更刚毅,而不应当是它的反面!”所以梁永生在人民群众面前自然而然就表现出“干革命,需要汗,需要血,就是不需要眼泪!”的坚毅果敢精神!

常言道强父手下无弱子。梁永生的儿子梁志勇在父亲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带动下,很快也成长为抗日战场上的英雄战士。所以梁志勇和他的战友们就能够:“在素常里,全像一头老黄牛,给他轻载拉轻载,给他重载拉重载,为了抗日救国的事业,他们忍饥忍寒不吱声,吃苦耐劳面挂笑。一旦和敌人接上火儿,他们又都变成了小老虎儿,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全都迎着子弹上,冒着硝烟冲,前头的同志倒下了,后头的同志又补上前!”

郭澄清先生在《大刀记》中描写最精彩的亮点还在于,梁永生绝非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胜利法宝就是把党的支部委员会建在连上。在武器装备远远不敌鬼子的八路军队伍,所以能有所向披靡的战斗力,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连队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和一批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共产党员。而曾经是连队指导员的县委书记方延彬,就是个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比如方延彬在一次对梁永生的谈话中说道:“老梁啊,你要知道,咱们全中国的苦瓜无其数,可是苦根儿只有一条。因此说,全国各地的苦瓜,实际上是一个大苦瓜。也就是说,我的仇,你的仇,以及全国穷苦人的仇,应当放到一起,应当看成一个!”“你准备了几十年,奔走了几千里,为啥呢?为了报仇,为了报你的家仇!是吧?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是为了啥?是为了全国的广大劳动群众都翻个身,为了我们的民族得到解放,也就是说,把那些侵略人,剥削人,压迫人的家伙们,打倒在地,并建立起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你想,到那个时候,全阶级,全民族的‘大仇’解决了,你.我的‘小仇’,不也就报了吗?”方延彬深深影响了梁永生,后者也很注重在大刀队发挥党支部的集体作用,他这个党支部书记和大刀队队长一担挑的主心骨,把共产党群策群力的民主作风发挥到了极致。这又是《大刀记》所以能直戳读者心灵的耀眼之处。

整部《大刀记》小说,在唤醒人民大众勇敢坚决地参加抗日救国的过程中,没有用那些俗套的集会演说,生硬地向读者灌输大道理,却只是通过县委书记方延彬,大刀队队长梁永生,善于利用在百姓炕头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式,解决了唤醒民众起来抗战的大问题。而一旦发动调动起了人民大众抗战的思想觉悟和积极性,就汇聚成了抗日战场上不可抵御的惊涛骇浪。

我在读《大刀记》的过程中,耳边时不时就响起电影《地道战》的旋律。尤其看到大刀队开展的一次次游击战斗场景,自然就会想到歌中唱到的“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全部消灭完……”《大刀记》中每一场战斗的胜利,都证明了,只要把人民武装起来,就会形成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人民的思想一旦被革命精神武装起来,就能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比如小锁住端着匣子枪孤胆站在一群伪军面前时写到:“要知道,除了这匣子枪的威力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大威力——这就是小锁住那股大无畏的精神!”

郭澄清先生在《大刀记》中,如同《三国演义》的笔法,演绎出的一个个精彩的战斗故事,全书生动的具有哲理的思辩文学叙述特色,就像钉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已经深深而牢固地占据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房。作家是在用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战争一切困难争取胜利的法宝,对任何不正义的战争都不可怕,真正战无不胜的力量是觉醒的团结起来的人民!

2022年3月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