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体》破壳,科幻影视爆发前夜?多类型科幻作品从青岛出发 
来源:青岛日报 | 米荆玉  2021年11月16日08:43

伴随着典型的低频钢铁混音、警讯轰鸣声,伴随着昏黄色调(地球)与冷蓝色调(外太空)对比,国产剧版《三体》预告片11月3日正式发布:物理学完全颠覆、科学家眼睛里植入了倒计时显示、整个宇宙同频闪烁……刘慈欣小说里的景象一一视觉化,而更可怕的构想即将登场:可以脱水沉睡的三体人向地球发射了“智子”,锁死了地球的科技进步,监控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直至400年后三体舰队抵达并占领地球。

经历了2009年至今的版权漂流,《三体》蕴藏的巨大商机正在逐渐被开发出来,这部目前中国原创科幻里第一IP迎来了多轮改编:Netflix打造的英文版《三体》10月底披露主演阵容,第一集由中国导演曾国祥(《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导演)执导。腾讯版《三体》已经释放预告片,预计将于明年上映;动画版《三体》据说也将于明年上映,而且动画版以“罗辑”为主角,剧情从原著小说第二部展开。

10月份青岛举行的影视博览会上,八光分影视总监、科幻学者西夏表示:“科幻电影要比文学落后二三十年,小说写出来,二三十年后才能拍出来。背后的逻辑在于,少年时代被这些科幻小说打动的人,二三十年后有了话语权,郭帆就是典型例子,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导演)也是一样。”《三体》系列影视已经破壳而出,而国内科幻大环境的各个要素仍处在低位运行:观众作为科幻读者是否有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理解力,对科幻作家的幻想是否有足够的包容度?科幻导演是否能结合现有国内的科幻拍摄技术进行创作、是否能形成个人化的影像风格?影视基地对科幻影视从拍摄、特效、制作乃至上游投资是否有深入的行业理解、操作积累?科幻影视不能等待所有要素齐备了之后才发展,然而在《流浪地球》取得成功之后近三年间没有成功的科幻大片出现,说明行业仍然处在蓄力、蓄势的过程中。

科幻考验观众接受度

小说《三体》2006年起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3年后它的版权以10万元被影视制作人购得。2018年,《三体》改编权被以1.2亿元的价格转售给游族网络,经过漫长谈判,《三体》的国内版权、海外版权分别有了合作方,才有了腾讯版和Netflix版两个《三体》。在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里,刘慈欣的作品最为影视观众熟知,然而《三体》的改编并不被看好;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原著小说三部曲体量巨大、构架恢宏,需要巨额投资才能完成,而另一方面,国内观众对科幻的接受度、宽容度也是一大关隘。

科幻小说对未来社会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刘慈欣更是拥有世界级科幻大师的想象力。《三体》里物理学家叶文洁以个体人生的经年积累,对人类彻骨痛恨,不惜牺牲自己的丈夫、女儿,甚至在接收到善意警告后仍然向三体星发射了讯号,引发了地球和人类接下来400年的动荡和浩劫。

小说原著深刻反思了部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对同类的戕害。第二部里人类对“破壁人”从尊敬到鄙视再到膜拜的过程非常讽刺,第三部里“执剑人”更是要面对一部分人类的卑污和异化。刘慈欣的笔触尖锐冷冽,以至于他被戏称为“自虐型科幻”。小说的读者群接受度较高,而影视观众往往容易被话题挟裹,《三体》里不光是情节主线充满张力,对未来社会家庭关系、社会架构的想象也容易成为标靶。

做一个合格的科幻影迷,在当下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东方影都拍摄完成的科幻喜剧《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作品,而陈思诚的科幻亲子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也在东方影都拍摄。本届青岛影博会还披露,陈思诚签下了科幻作家七月的新作《小镇奇谈》,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四川少年“抹去九十年代”的故事,被誉为近年来国产科幻的神作。《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表示,“我跟刘慈欣聊过,科幻小说里的未来是现实生活中最不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概率都是最小的。科幻作家创作这些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刺激的吸引人的情节,给读者观众提供阅读快感。”在当下流行的科幻作品里,既有特德·姜“心灵鸡汤式科幻”(电影《降临》),也有“黄金时代三巨头”太空歌剧般的史诗力作(电视剧《基地》)。可以说,观众和读者一道决定了国产科幻影视的水准。

要科幻,也要导演风格

《三体》的故事不止限于地球、三体星,第三部出现的歌者文明让作为“地球人”的读者备受打击,太阳系被降维的情节也成为刘慈欣贡献给科幻史的名场面。青年电影人李泽旭深入接触过多部大制作国产电影,接受采访时他坦言,改编《三体》对导演意味着重大的压力,“业内有个说法:好电影一般是由二流小说改编的,因为留给导演二度创作的空间特别大。而《三体》这种超一流科幻小说,给导演的发挥空间特别小,改编的话承受压力特别大,一不小心会挨骂。”在刘慈欣的作品序列里,《流浪地球》并不特别突出,当年郭帆导演选择了《流浪地球》改编,也是非常稳妥的做法。从《三体》预告片来看,该剧大概率基于小说的描述去具象化,很难做一些革新,类似从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成电影《银翼杀手》的案例难以实现。李泽旭认为,“《三体》能把刘慈欣的鸿篇巨制影像化,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下一步国产科幻影视往哪里走、如何在小说基础上提出各项革新,也是一个挑战。”

影视科技的发展,让构思宏大、动辄炸掉木星的科幻电影能够落实为影像。然而这也带来了偏重科技、忽略内容的风险,刘慈欣自己也表示:《三体》最重要的是其表达的思想和对于科学、哲学的探索,理解了《三体》的内核,就会发现特效没有那么难。在李泽旭看来,“越是高科技的影视技术,导演越是容易成为匠人。”对于当下科幻电影,风格化应该是导演们下一步追求的目标,“大型商业片比较难体现出风格,比如蒂姆·波顿、韦斯·安德森的作品,通过影调、色彩,影迷一眼就能看出来导演的风格,而商业片的风格化比较弱,如《变形金刚》、漫威系列等作品。”国产片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流浪地球》也看不出来导演郭帆的风格,只能看到刘慈欣宏大的视觉架构。随着技术的成熟、经验的积累、影视资本的注入,以郭帆为代表的科幻导演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幻故事如何讲述,中国科幻如何风格化的问题也将迎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