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冬日焰火》:明如焰火,暖如烟火
来源:文学报 | 刘根勤  2021年05月18日08:47
关键词:《冬日焰火》

《冬日焰火》王忆/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去年底,我在泰州邂逅王忆父女。年轻的女孩王忆坐在轮椅上,一看就是高度行动不便。但是我刚坐下来,王忆就对我抱以天真无邪的笑容。她父亲说,现在的王忆,还是需要系统的照顾,全身上下能动的地方不多。在这样一种令人绝望的状态下,她却如同霍金一样,用一根手指敲击键盘,敲出了一百万字以上的作品。王忆身体是不便的,但她的生命,却通过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同时也树立了一面励志的大纛,耸立入云,迎风飘扬。

从苏珊·桑塔格开始,文学与疾病,成为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母题之一。疾病,经由作家的书写不断提炼着新的意义。

其实,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结果。艾克尔曼在《歌德谈话录》记载,歌德提出,许多突出的能力,尤其是人格魅力,一定程度上是以身体与精神的其他缺陷为代价的。基督教甚至认为,魅力是被上帝诅咒的结果。古往今来的文学家,许多是病人。要说跟王忆情况相近的,还是英国的白朗宁夫人,还有中国的张海迪,以及已经去世的史铁生。但王忆疾患的严重程度,应该是超过了这三位前辈,这种情况下,她能选择创作,而且坚持下来,放眼全世界,都不多见。

放在读者面前的《冬日焰火》,是王忆在10多年文学创作中一个艰难的尝试,也是一座里程碑。这是她以儿童的视角创作的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记载了艾小冬,也就是王忆的化身在10岁以前的经历,也展示了苏北小城一个家族面对灾难的态度,还有大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艾玲,也就是小冬,出生在冬至,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在五个月时候检查出病症前,一家人的生活很温馨。传统风格而开阔的居住空间、有条理的布局、稳定的收入、讲究的习惯与风俗、和谐的相处,以及别具特色的方言对白,让小说充满了不一样的氛围。

从第三章《小冬遭遇病魔》开始,家人被告知一个“宣判”:小冬“脑神经受伤,小脑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小说的基调为之一变,一家人陷入了深沉的苦难,奔波、检查、等待、治疗、求助、等待、挣扎、纠结、压抑、绝望……这种情绪如同黑色的幕布,笼罩了后面的篇幅,剩下的只是读者对一家人生命力的期待。书中关于小脑偏瘫这种病症的介绍,相关的治疗、康复,以及如何面对学校教育,信息量极其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临床教科书,更别说其中饱满的情绪、情感与细腻而优美的笔触了。

因为身体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对世界的绝望,因为交流不便而产生的孤独,因为他人歧视、欺辱乃至打骂而产生的悲伤,不要说作者或者当事人自己,也别说文中的父母与家人,就是读者,都会生出巨大的同情与恐惧。因为生命是如此脆弱而不可预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尤其是身体的衰老,人际关系的孤独与无助。

在面对女儿残障这么巨大的考验面前,家人用无比顽强的意志支撑彼此,走到了现在。小冬以聪明智慧,勤奋好学、不甘认输的心态,也换来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这让我想起德国诗人里尔克一句名言:没有输赢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在“后记”中,王忆说:相比较诗歌,小说写作无论是从精力还是体力上,的确带给我一些超出预料的压力和疲惫。这种体验,读者与她自始至终,感同身受。

这场“轮椅上的奔跑”,还在持续。教育家朱永新说,王忆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奔跑,是世界上最优雅、最健美的姿态。作家张海迪则评价道,最了不起的就是那些历经磨难还屹立不倒的生命之树,哪怕只剩下一根枝丫,也要为蓝天大地奉献自己的绿色,王忆就是这样一棵树。

如果要类比,我觉得王忆不是江南的柳树,也不是沙漠上的胡杨,而是太行山与大巴上的崖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心孤诣,绝处逢生。

范小青说,王忆的生命力,来自爱心,来自文学。王忆是文学、文化、生命教育的最好素材,她自己也在艰难书写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美好故事。我很高兴,在史铁生写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多年后,又见到了这部笔力非凡的《冬日焰火》,明亮温暖,照耀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