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打开书,听一首诗歌,迎牛年新春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1年02月03日08:19
关键词:阅读

岁末年初,中国文化报特约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推荐一些影响他们或带给他们思考的书籍、视频节目等,以期让读者了解这些公共文化领域从业者关注什么、喜爱什么,以及他们的思考、感悟。这份新年书单和推荐视频既有对行业前沿和问题的思考,也有关于疫情、流感、病毒学的相关内容,还涉及历史演变中的人类创新、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生命的意义、经典文本的回顾等内容。愿这份推荐能在春节假期丰富您的文化生活,带给您一点启发和思考,开启一个暖心的2021。

书 目

推荐人:任竞(重庆图书馆馆长)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美】史蒂文·约翰逊 著

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推荐理由:从农耕到工业再到信息时代,人类走过了漫长而传奇的路程。本书摆脱编年的窠臼、颠覆一般科普的横向讲解,于细微之处着手,以纵向思维阐释一件件日常物品问世引发的蜂鸟效应——在意想不到的领域造就新的全景,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带动人类文明的变迁。这是一部科技创新史、物质文明史,更是一部人类进步史。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打开了一个动态、立体、广阔的新视野,让我们了解那些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因子,进而更加珍视和期待创新。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讲历史的王老师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推荐理由:关于古人,你是否有许多问号?这本历史科普休闲读物以独特的视角,风趣、浅白的语言将丰满、生动且真实的小历史还原。书中包罗了我们所想知道的古代日常,大到风俗习惯,小到锅碗瓢盆,诸多闻所未闻的小细节、冷知识,能让我们以更广的视角了解古人的生活。历史的发展不是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历史书中也不应仅有王侯将相、英雄豪杰,更应有普罗大众的琐碎生活、芸芸众生的柴米油盐。看多了朝堂之上的挥斥方遒,关注下寻常百姓的起居日常也许更能将历史窥探一二,也正是这些细碎、点滴的沉淀,才构成了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

推荐人:周云岳(陕西省图书馆馆长)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作家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他独出机杼,教你阅读的方法、技巧,讲述大师和巨匠的秘密。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人们在匆忙生活中浮浮沉沉,总是患上各种现代病,惶恐焦虑。读书不一定能让你解决所有问题,但当你习惯阅读,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文字和他人的讲述之间,你就给自己打造了一扇任意门,并借此走向独立并获得自由。正如胡适先生在北大一次演讲上说:“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傍门户,不依赖别人,不用别人耳朵为耳朵,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不用别人的眼睛为眼睛,是为独立精神。”

《长安客》

北溟鱼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推荐理由: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金灿灿的宫殿仿佛近在咫尺,又远远相隔;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窗外慈恩寺里俗讲声嚣……本书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书中八个故事,以不同诗人的生平际遇串起大唐的兴衰,带领人们重读唐朝。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诗人的描绘中,唐朝首先是一个耀眼的时代,盛世长安,万国来朝,多少溢美之词都不为过。然而,“安史之乱”却撕破了繁华的表象,飘摇而坎坷,变成了每个人的生活。后世传颂的名字,在那时也不过都是普通人而已,战火之下,果腹可能都艰难。失去了盛世的伪装,真实的心意却逐渐显露。诗歌,找到了新的价值。

推荐人:杜晓红(艾溪湖美书馆“一日馆长”、南昌大学二附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抗击新冠肺炎援鄂国家医疗队医师)

《大流感》

【美】约翰·M·巴里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推荐理由:传染病的身影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每一次传染病对人类文明的冲击都是两面的,一方面,人口数量锐减,经济、社会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新文明往往就孕育在瘟疫的肆虐之后……

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至1919年那次大流感大流行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论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著作,对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着许多参考借鉴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会更加深刻,我想,面对一切困难,全人类普世的优良品质——团结互助、永不言弃、珍重生命等,都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实践的宝贵财富。

推荐人:蒯大申(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只有一个地球》

巴巴拉·沃德 雷内·杜博斯 主编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年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份研究报告,是为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准备的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基础意见。两位主编,一位是政治经济学家,一位是有声望的科学家。为了让世界上一流的专家和思想家就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贡献他们的知识和主张,联合国会议秘书处组织了一个通讯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58个国家的152位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其中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专家从各自角度提出意见。在半个世纪前,国际社会已意识到,整个地球只不过是航行在茫茫宇宙的一叶扁舟,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这艘小船上的乘客。人类要么同舟共济,珍惜、保护这个人类共同居住的星球,要么共同走向毁灭,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再造魅力故乡》

【日】西村幸夫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推荐理由:作者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以他为首的日本东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室,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深入日本城乡,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其做法是根据在地特色资源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凝聚社区共识,依靠社区的自主能力建立起各社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得空间美化、生活质量提升、文旅产业复苏,进而促使社区活力再现。这种以“社区营造”“打造观光城乡”为切入点的实践成效卓著,其影响波及亚洲各地。本书收录了日本17个小城镇开展社区营造的案例,讲述了17个日本城镇的居民如何自发组织保护传承家乡文化遗产的故事。

推荐人:巫志南(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我推荐两本公共文化方面的书,一是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二是关于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两本恰好构成一个组合,从侧面真切反映了公共文化行业和机构研究新动态和实践新成果。

《脱贫攻坚与图书馆作为》

《图书馆杂志》社 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推荐理由:正如副标题“全国图书馆扶贫案例集”所述,该书以富有创造性的图书馆面向贫困地区提供服务的实际案例,生动记录和再现了中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面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图书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中既有众多公共图书馆的担当作为,又有图书馆人在扶贫一线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还有来自扶贫实践极具启发意义的可贵经验。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理论研究和宏观分析,下篇内容来自图书馆扶贫实践,上、下篇之间存在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的内在关联,读此书一定“开卷有益”。

《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2020)》

王程 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推荐理由:该书以蓝皮书的形式,研究探讨新时代文化馆改革发展趋势及全民艺术普及的时代意义,全景展示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宁波市文化馆为“一人一艺”创新实践所证明的成功改革路径。这些不可多得的研究分析文稿及其内容、观点,不仅对于全国文化馆行业加快改革创新具有深刻启示,也值得全国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高质量发展借鉴。该书还有多篇关于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读者可在关注这些文字资料价值的同时,拓宽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视野。

推荐人:符湘林(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

华夏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推荐理由: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本书中尝试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维克多·弗兰克尔告诉我们:一是我们始终有选择权,二是负责任。当你有一个自己爱的人,又选择为他负责任,那么,意义就会慢慢呈现。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犹太人,从小对心理学感兴趣,16岁就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在专业杂志发表了文章,成为博士,有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的两个教授头衔。但这在二战期间的维也纳毫无价值,犹太人的身份已注定他将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但他是有机会逃离这命运的。灾难之前,美国大使馆可以给他签证前往美国,但他选择留在维也纳,理由很简单:家人和患者都在维也纳。尽管他的妻子、父母和弟弟都死于集中营。

第二个选择是他在集中营见到太多囚犯并非活不下去,而是选择了放弃;他选择了坚持。1946年出狱后,他仅仅花了9天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

疫情或多或少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愿《活出生命的意义》能带给我们温暖,面对灾难、疾病和低潮,我们始终选择坚守生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的故事》

【英】E·H·贡布里希 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推荐理由:前几年,清华大学在寄出新生录取通知书时,还附带了一份“厚礼”。校长邱勇送给新生每人一本《艺术的故事》,并附言:“《艺术的故事》是关于西方艺术史的经典之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大批爱好艺术的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书中关于艺术作品的评论,清澈而富有洞见,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深入思考,令人常读常新。”这本书从问世以来一直畅销,被译成30多种语言,是一本艺术入门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史前的洞穴壁画到20世纪实验性美术的发展历程,不仅让人了解艺术知识,更是了解艺术作品、培养美感和鉴赏力的佳作。

视 频节 目

推荐人: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经典咏流传》

推荐理由:回首2020年,如果找寻一个年度关键词,相信很多人会选“英雄”。2021年开年,《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带着“致敬英雄”主题开播,讲述英雄故事,唱响英雄赞歌。

《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用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力,《苔》《岳阳楼记》等刷屏网络,走入课堂,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第四季延续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和诗以歌”的融合演绎,在作品解读、选择和呈现上,又为“经典”赋予了更多元化表达。

解读方式更丰富。增设作品解读环节,经典演绎前通过介绍创作背景和人物故事,让观众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更“沉浸”地感受经典演绎。节目还引入大量老物件和影像资料,李大钊的故事从1916年的《新青年》说起,杨开慧的革命浪漫从她藏在墙缝里52年的家书讲起。历史物料所具有的真实力量让观众在触摸历史中心灵共振。

作品选择维度更广泛。我们看到了屈原的《渔父》、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听到了周恩来的《春日偶成》、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作品选择由诗词扩大到文章,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五千年传统文化拓展到建党百年的历史征程。不同时期、维度和内涵的经典作品绽放出时代光彩,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个榜样。

舞台呈现更场景化。从吉克隽逸唱着摇滚从大漠落日走来,到张韶涵的空灵歌声,再到《大风歌》里的烈火熔岩、《精卫》里的滚滚海浪,文字所勾勒的意象,以诗入画般,以裸眼3D的舞美视效,得以具象化、场景化呈现,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震撼体验。

作为鉴赏团一员,在节目录制中,我时常沉浸在古今英雄的情怀与故事中,心潮澎湃、感动落泪。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到,不止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经典作品中蕴含的英雄志气、民族精魂更需要青年人代代相传、赓续接力。

经典最大的魅力在于永不过时,永远具有鲜活感人、引人共鸣和凝聚人心的力量。2021年,正逢建党100周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经典咏流传》沿着诗词长河,重走英雄来路,不仅是为了重温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