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方成长小说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孙胜忠  2020年08月14日09:12

作者:孙胜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ISBN:9787100181679

从歌德发表《学习时代》至今已有220余年。在这不算短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这部公认的成长小说原型魅力不减当年,而且这一小说样式还在欧美国家得到了不断发展,乃至“成长小说”这一术语成了在对小说作哲学探讨时发挥“中心作用”的热词,从黑格尔的《美学》到狄尔泰的《体验与诗》,再到卢卡奇的《小说理论》概莫能外。“成长小说”还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术语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人们试图借此表明它是至今发现的最能够破解“现代资产阶级文明困境”的“最和谐的对策之一”。这个困境就是“‘自主’理想与‘社会化’迫切要求之间的冲突”,它所提出的是“个性化”与“常态化”如何共存的问题。成长小说能否化解资本主义文明的困境有待商榷,但莫雷蒂话语中隐含的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意识和他所提出的解决路径却值得深思。尽管西方文明标榜个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充分展示个性的自由,但它同任何体制一样,只要有制度的存在,就必然有“同质性”的要求,因此,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就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如何化解这一根本矛盾。在莫雷蒂看来,这需要一种文化认同,不能一味地强求。例如,不能说既然有社会化的要求,个体就必须服从权威或社会,而是要让社会成员普遍认同这一价值观念,不能让个体屈从“常态化”,而要让“自由的个体”成为“心悦诚服的公民”,即令其将“社会规范”看作是“自己的”,将其“内化”,把“外在的强制力与内在的冲动融为一个新的整体”,直至二者不分彼此。这就是莫雷蒂所说的“文明的安慰”,也是成长小说“历史意义”之所在。这种观念正是成长小说力图表达的,因此,只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成长小说就不会消亡。但它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社会语境的变迁改变表达形式,这是本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笔者通过梳理西方成长小说发展脉络,分析不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本重点论证的。研究表明,歌德的《学习时代》业已成为经典,成长小说这一小说体裁也一直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发展,并不断地吸收新的血液,形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