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邓文:儿童科普绘本创作与思考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 邓文  2020年07月21日08:30

原标题:儿童科普绘本创作与思考——以《萌眼看世界》系列绘本为例

《萌眼看世界》系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6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和政府对“文化自信”理念的积极倡导,中国原创绘本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绘本创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中汲取营养,一批具有东方韵味的优秀原创绘本得以涌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绘本市场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创作者的培育、绘本阅读文化的积淀、图书出版的商业模式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科普绘本作为将少儿科普与绘本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综合了科学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难点,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原创科普绘本品种并不多见。笔者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绘本创作者,依托自己的生物科学教育背景,发挥图文融合创作的优势,创作完成了一套儿童原创自然科普绘本《萌眼看世界》系列,包括《想踢足球的蜗牛》《神秘的海底枪击案》《小青蛙和小蟾蜍》《愤怒的火山》《恐龙王国》,希望能为弥补市场上儿童原创科普绘本的“缺位”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 放飞想象力的主题构思

创作伊始,主题构思是最关键的一环。本套绘本以各种动物、植物、溪流、山脉等客观事物为故事角色,将人类的意识、能力、知识和意图体现在拟人化的角色上,通过夸张和幻想的方式来描绘现实,这样的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学发展和特有的审美视角,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在构思昆虫分册时,笔者将昆虫的基础知识点梳理了一遍,发现这类自然知识有一个特点:由于昆虫的种类五花八门,所以相关知识点非常繁杂、细碎。如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呢?那就需要众多的昆虫角色出场。可过多的角色又会冲淡故事的表现力和情节张力,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体育比赛是很多孩子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题材,笔者选择了足球赛这一表现形式:双方球队共计22位球员,且每位球员的位置、特点和打法各不相同。每名足球队员用一种昆虫代表,将不同昆虫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与不同的足球队员对应起来,便可以让小读者通过形象化的比喻了解这些昆虫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足球运动资料,完成了“花园队”和“猛士队”的成员设定:奔跑速度超快的虎甲虫、蟑螂,以及擅长蹦跳的蝗虫、蚂蚱是前锋;力大无穷的锹甲和独角仙是中场;擅长团结作战的蚂蚁则成了后卫;至于守门员,当然是有两把“大镰刀”的螳螂。两支球队分别采用“442”和“433”阵型。为了增强趣味感,把球网设定为蜘蛛网,一只刚刚结完网的蜘蛛拖着一条线,趴在球网上方的树枝上。另外还增加了歌手蟋蟀和舞者蝴蝶为比赛开场助威。

绘本作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种文体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儿童的精神层面进行滋养和塑造。科普绘本不仅能够传递知识层面的信息,还应该能对孩子的品质培养、习惯养成等起到正面影响。因此,《萌眼看世界》系列绘本的每个分册设定为培养孩子的一种优秀品质,例如,《小青蛙和小蟾蜍》描绘的是忠贞不渝的友谊,歌颂了舍己为人的勇气;《想踢足球的蜗牛》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发现自身的长处;《愤怒的火山》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理解原谅的意义。

此外,既然是中国原创绘本,就要考虑如何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风貌展现给我国儿童乃至全世界儿童。知识没有国界,如何在科普绘本中体现中国特色,着实让笔者思索良久。中国是世界上出土恐龙化石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化石发现,使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恐龙研究最前沿阵地,中国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中国恐龙虽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但国内的公众却知之甚少。为何不在绘本中为孩子们展现来自中国的恐龙呢?因此笔者将“意外北票龙”“圣贤孔子鸟”“赵氏小盗龙”“华丽羽王龙”等一系列中国恐龙的形象融入了绘本故事中,期望中国的小读者能够在阅读后拥有更强大的科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 简洁精巧的故事架构

对于绘本来说,文字就像骨架,它构建了绘本的整体轮廓和走向。主题设定后,笔者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故事文本的撰写和修改中。也许很多人觉得,绘本里就那么几个字,写起来肯定很轻松吧!其实,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一本绘本必须在非常有限的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也许很多孩子都是听着这样一首首极其简单且循环往复的儿歌长大的。著名蒙氏教育理念创始人、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儿童喜欢重复性的行为,这是为了缓解个体对来源于环境和自身的无法预期和无法控制的焦虑,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本套绘本大量采用回环往复的手法铺排结构,一步步引导小读者走向高潮。如在《愤怒的火山》中,用5页的篇幅讲述“山不喜欢周围的一切。山不喜欢花草树木……山不喜欢流淌的小溪……山最不喜欢的要数森林里的小动物……”,通过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将山的脾气暴躁、自私自利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起伏回环的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十足。

无论是创作小说、漫画、戏剧还是电影,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讲究四个字——“起承转合”。这是故事的节奏和脉络,也是人物冲突发展的方向。儿童绘本故事也离不开“起承转合”,但在具体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例如,绘本故事的情节比较简练,通常为一条主线,支线情节较少,即使有也常用图画来表现。尤其是故事的结尾,由于受众是儿童,结局通常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出其不意的结尾,基本上也是惊喜大于惊讶。有些带有悲剧色彩的民间传说,依其进行绘本创作时,常常采用奇幻式、隐喻式的结局使年幼的读者能够欣然接受主人公的命运。在撰写《神秘的海底枪击案》故事时,考虑到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将受害者螃蟹的结局改为“打晕”,而非“打死”。儿童绘本中并非不能出现“死亡”,而是因为这则故事的重点在于章鱼探长的探案追凶过程,而非与儿童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三 富有辨识度的图像语言

在故事文本完成后,就开始了分镜头的设计。如果视角总是一个平面,容易让小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因此,笔者尝试运用电影中的多角度镜头,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断变换镜头角度,特写、远视、俯瞰、仰视,等等,让小读者的视线也跟着起伏变化,动感油然而生。用充满张力的视觉语言展现气氛的紧张与惊险。通过镜头的角度变化和运动轨迹,制造出更多的动感,增加小读者阅读的趣味。

接着,开始制作故事板。先根据每页文字和设定好的分镜头脚本,粗略设计每幅图画,然后在电脑上起草稿。草稿绘制完毕,再将所有草稿合在一起,制成故事板。一次次地把24页的故事画面拼起来看整体,掰开揉碎了看局部,一点一点地打磨。草稿确定后再重新描线,制成线稿。最后进行上色和其他效果处理。这套绘本的作画方式选择了电脑绘画,但是完全采用在手绘板上一笔一笔绘制的“笨”办法。一种天空的蓝色,在Photoshop调色盘上试了几十种,把灰度、对比度调了又调,最终才得出一种比较满意的蓝色。

摸索绘画风格是花费时间和精力非常多的一件事。在画完一本之后,笔者不是很满意,希望这个系列画风一致,同时也是想要画得更好。因此,用了很长的时间尝试新的画法,可是却久久不能找到更满意的选择。这时,一位专家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要换呢?这就是你独特的风格。”仿佛醍醐灌顶:这些作品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按照责任编辑的说法,就是“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的儿童简笔画”风格。

四 选取趣味十足的知识点

这套科普绘本重点遴选了能激发小读者好奇心,又比较新颖、不太常见的科学信息,并将这些科学知识以有趣、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在《小青蛙与小蟾蜍》中,围绕“生物入侵”的知识点,选取了入侵夏威夷群岛的海蟾蜍的故事,并绘制成多格漫画,通过轻松搞怪的风格,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学习知识。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延伸阅读深度,融入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是笔者思考的重点。一开始,我本设想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涉及哪些知识,就在其后插入一个知识页,详细展开知识解读。这样的形式虽然能做到随着故事讲知识,但比较容易造成阅读过程的割裂,导致阅读体验的舒适度下降。最终,经过审定本套绘本的科普专家的指点,将每本书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做成6~8页的知识部分,并整体调整到故事部分之后。因此,本套绘本从主体来看属于虚构类科普绘本,每个分册通过一个小故事,将想要传达的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而在每个故事后附加的、用以衍生阅读的纯知识部分,又发挥了非虚构类科普绘本的独特优势。此外,依据审定专家的意见,还在知识部分加入了真实的物种照片,让小读者可以一目了然。

五 增进亲子互动的游戏与实验

科普游戏是一种很受儿童欢迎的科普形式。因此,在每册绘本中都精心设计了数个桌面科普小游戏,如“火山迷宫”“青蛙找不同”“虫虫扑克牌”等。以《神秘的海底枪击案》所附带的海洋飞行棋为例。笔者设计了一张大大的飞行棋图纸,上面手绘了飞行棋路线,还附有一张印着数个造型呆萌的海洋生物和一张骰子平铺图卡纸,小读者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剪下卡纸上的海洋生物图案作为筹码,剪下骰子平铺图拼插粘贴好,就可以和朋友们下一次别开生面的海洋飞行棋了。不过这可不是单纯的游戏,其中穿插了很多趣味十足的海洋生物知识。孩子在趣味无穷的游戏中,便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这些自然知识。

为了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笔者还设计了多个小实验。实验材料非常简单,每个人家里都能找到。实验步骤通过多格漫画展示,简洁又清晰,便于小读者理解。如在《愤怒的火山》中,为了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火山喷发,笔者设计了一个“自制喷发的火山”小实验。只需要家庭厨房里常见的塑料饮料瓶、盘子、食醋、小苏打等材料,就能亲手制作一座喷发的火山。还有简单的实验原理解析供家长和小读者参考。动手又动脑,在体验中学科学。

六 思考与启示

(一)培养儿童科学思维

科普绘本的立足点,一个是“科学”,另一个是“普及”,如何把科学和普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呢?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质疑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好奇心还能促进自我驱动力的提升。科普绘本的创作必须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科学生活化、趣味化。科学启蒙教育并非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科普绘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虚构类绘本,将知识点融入故事,以故事为载体,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另一类是非虚构类绘本,没有故事的连接,而是通过知识点的有机展示,达到相同的目的。虚构绘本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吸引小读者的注意力,降低知识接受的门槛,故事化的图文内容还可以让小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展现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天然精神养料;非虚构绘本通过精心布局的知识干货展现,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图书的知识密度,增大信息量,拓展延伸阅读的深度,并通过严谨的逻辑,有理有据的推论,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没有不对的形式,只有不好的内容。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科普读物并没有孰优孰劣,关键要看作者对科普题材的精准剖析和娴熟运用。

(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1],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能进行具象化思维,认知停留在事物表面,认为“万物有灵”,即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有生命的个体,都享有和人类同等的权利[2]。优秀的科普绘本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心理学,符合儿童的天性与心理特征,具有童心和童趣,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

创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儿童的具象化思维特点,在绘本的角色设计和情节设计上考虑儿童的认知兴趣和认知范围。饱满的画面颜色、夸张的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入儿童熟悉的友谊与亲情元素,将儿童带入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世界。彰显对儿童“万物有灵”“自我意识萌芽”等心理特征的认同,通过理解和尊重使儿童产生共鸣。

(三)启迪儿童美学教育

绘本与很多图书不同,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插图,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与文字同等重要的图像语言。在绘本中,如果文字是骨架,图画就是血肉与羽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绘本的图画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而是在用一组图画讲故事,即所谓的“视觉叙事”[3],画面的连贯韵律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幅幅画面,创作者需要像一位电影总导演一样去设计、调度。

很多绘本大师的作品具有非常醒目的辨识度。如因恐龙系列绘本闻名于世的日本作家宫西达也,他的作品非常纯粹,用粗犷的线条和极简的造型展现出了恐龙世界的雄浑与温情,搞怪的人物造型使人一眼就能记住。而且,儿童对绘本画面的要求并不是如照片般完美呈现,过多繁复的细节甚至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即使是超现实主义流派的绘本,画面也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绝不是仅仅用于炫耀画技。儿童科普绘本的图像语言要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构筑独特的视觉空间,使潜移默化的美学滋养渗入儿童的灵魂。

(四)倡导儿童情感互动

绘本理论大师、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不是给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父母、老师读给孩子听的书;不是教育孩子的书,是让孩子高兴的书,能记在心里的书。[4]绘本不能带有功利色彩,让孩子读得开心、玩得高兴、培育健全心灵、体验情感互动才是绘本最根本的作用。在创作科普绘本的过程中,设计亲子共读、游戏互动、实验操作等多种阅读活动,能够为儿童和家长营造温馨亲密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动手、运动和探索能力,让孩子把科普绘本“玩”起来,让科学启蒙不再是只通过传统方式死读插图版教科书,而是真正地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

从创意到出版,《萌眼看世界》系列绘本足足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中,这个“孩子”终于“出生”了。伴随着创作的喜悦与激动,笔者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原创之路漫长而曲折,作为一名少儿科普工作者,感到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为孩子创作更优秀的儿童科普绘本,为家长和老师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

现在正是我国科普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推动中国原创科普绘本的繁荣和发展是我们科普人共同的使命。期待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科普创作界的同人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王大顺,张彦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Clare Painter,J R Martin,Len Unsworth. Sheffield,Reading Visual Narratives:Imag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M].London:Equinox,2013.

[4]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邓文,笔名登朵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少儿科普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萌眼看世界》绘本系列、短篇童话集《家有二孩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