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江上数峰青

来源:北京日报 | 李梦  2020年07月07日08:56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不单全世界的乐团及音乐家纷纷举办音乐会纪念这位影响音乐史数百年的伟大音乐家,电影导演也不愿放过这个难得机会。加拿大导演拉隆德的新片《终曲》请来越老越有魅力的英国知名演员帕特里克·斯图尔特担演主角,讲述年迈钢琴家亨利与《纽约客》音乐评论人海伦一段浪漫忘年恋,亦道出音乐与人生的奇妙勾连。

影片中,遇见海伦之前的亨利刚刚从丧妻之痛中走出,重返舞台,举办钢琴独奏会。虽说仍旧得到乐迷热烈欢迎和众多乐评人的赞赏,但他本人却对年岁增长导致的技巧退步与反应迟缓而忧心不已。经纪人试图将亨利的音乐会日程填满,帮助他走离孤独的泥泞,而时常闯入亨利梦中的,却是一架奇形怪状的钢琴,以及坐在那钢琴前手足无措的自己。

说得俗气些,海伦的出现,宛若年迈钢琴家阴霾生活中的阳光初露。他们踩单车在山野穿行,他们谈笑,他们分享生活里的烦恼与隐忧。而就在两人互示心意之后,海伦因车祸离世,给老钢琴家原本重见生机的人生又带来重击。影片以双线叙事穿插推进:一条是钢琴家回忆那些与海伦相伴的欢乐日子,另一条是钢琴家在海伦去世后离群索居、孤寂徘徊的生活。而不论回忆抑或现实,贝多芬笔下的旋律是恒久不变的慰藉。

此片另名《礼物》,既是指海伦与亨利之间以音乐为名互赠的人生礼物,也可视作导演送给爱乐人的暖心好礼。巴赫、舒曼与贝多芬等德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家频繁亮相(配乐多到甚至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一部影片,还是为这些经典旋律拍摄的超长版文艺MV),时而热烈,时而缱绻深沉,诚如片中旁白中海伦所说得那样:“德国作曲家的作品永远是我们的良伴。” 舒曼的《梦幻曲》与巴赫的赋格固然各有意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片头和片尾分别出现的两段贝多芬奏鸣曲。前者热烈高昂,后者静水流深,映照人生不同景况,引人怀想。

片头出现的是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的第三乐章。快速跑动的旋律,大力和弦,以及左右手往复交织的音阶,都再明显不过地彰示贝多芬写作此曲时倾注的丰沛情绪及能量。当影片中隐居数年后复出的亨利在舞台上弹奏这个乐章的时候,他不止依照贝多芬原谱,更在其中投入思考,对自身经历以及苦乐况味的思考。钢琴家隐藏的苦痛与忧虑,仿佛随着那些如搏击般热烈的乐音奔涌而出,像暴风雨,像压抑许久喷发的火山,一发而不可收。此曲几乎与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创作于同一时期,旋律中亦呈现出“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敢与无畏精神。

当影片行至最末,失去海伦的亨利按照两人当初的约定,去到瑞士聆听教堂里演出的贝多芬钢琴作品音乐会,第三十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响起,平静、沉实,又不乏力量,宛若风暴之后的初晴,天地澄明一新。亨利终于明白,唯有经历苦难的淬炼,才能得到人生的升华,才能进入浩渺天地间畅游自在,并坦然迎接乐之终章与生之终章的到来。

两段贝多芬钢琴旋律,可谓全片点睛之笔。一热烈一安稳,于动静交替间,完整全片叙事,并留下袅袅回音。这让我想到唐代诗人钱起的两句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人生聚散,唯乐音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