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举行主创座谈,用创新、匠心塑造“平凡的伟大” 中国电视剧界齐心行动 为中国人民齐心抗疫的故事写传

来源:文汇报 | 王彦  2020年06月14日09:43

《在一起》把镜头对准抗疫中的普通人,用普通人视角为平民英雄写传。 (出品方供图)

这是中国电视剧界前所未有的一个类型——时代报告剧。“时代”强调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报告”强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

这也是中国电视剧界少有的集体创作——十个单元、十个剧组,共计20集,国内现实题材创作的中坚力量纷纷赶来。导演张黎说:“我拍过很多电视剧,时代报告剧是头一回,建组时如此踊跃的也是第一回,来报名到最后进组的人数约为5∶1。”

这还是中国电视剧界以前所未有力度拧紧创作发条的一次突破创新——2月中下旬策划,3月7日第一位主创去往武汉,4月14日第一个剧组开机,争取10月全国播出。

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就是以中国电视剧界的齐心行动,为中国人民齐心抗疫的故事来做荧屏速写。

《在一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疫情下“全民互助、共克时艰”的平凡的伟大。

6月12日下午,在无锡、《生命的拐点》单元拍摄城市,《在一起》创作座谈会举行。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方的相关人员以及该剧部分主创参加座谈。与会者普遍认为,这次的创作都是聚焦小人物,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次重大现实题材创作。从某种层面上说,小人物也可以是大英雄。

找到最具共鸣的个体,代入大时代中“人”的感同身受

《生命的拐点》视角落在疫情暴发时形势最严峻的医院,可谓“暴风中心的中心”。在那里,面对人类完全未知的敌人,在援鄂医疗队尚未从四面八方赶来时,医护人员只有一条路——“拼”。擅长《大明王朝1566》等历史正剧的张黎,在拿到剧本后用“战争”来作比,“实际上就是一次遭遇战,一次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敌人未知,医护人员们只能‘打呆仗、用拙将’,一直到大部队增援。”

写风暴中心的医院故事,编剧梁振华调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自称从小在医院长大,因为父母都是医护人员。巨大灾难到来时,医护们既日常又紧急的状态,是他从小就看在眼里的“任务即召唤”;面对灾难时,中国人的勇气、团结、执行力,也是他在过往反复确证的认知。在他看来,用两集为故事立魂、回到事件“现场”、回到 “人”,是剧本关键。“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医和患、我们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只有风雨同舟才是最科学、最高尚的选择。”

编导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与故事的情感链接,因为这场战“疫”原本就是人民战争。基于此,《在一起》把镜头对准不计其数的普通人,用普通人视角为平民英雄写传;以具有广泛共鸣的个体,让观众代入大时代中“人”的感同身受。

座谈会上透露了一个细节。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往往能为戏剧构建最好的张力,泛指的武汉人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戏剧的需求。但大家认为,在这部反映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剧中,英雄的城市武汉以及千千万万的武汉人民,必须留下专门的篇章,再难也必须做,于是有了以基层社区工作者为主角的《武汉人》这一单元。导演杨阳说:“疫情期间,他们可能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他们用耐心、爱心甚至生命帮助身边人互爱互助、共渡难关。他们是最基层的普通人,但他们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民族的身躯。”

同样,彭三源编剧并执导的《我叫大连》、杨文军导演的《口罩》主角也都是从小人物开始,折射生活发生剧变、时代需要人挺身而出时,个体的成长。生而为人,巨大灾难面前,担忧、恐惧、慌乱,都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候,英雄的意义恰在于,在不可预知的危险面前,有的平凡人克服恐惧、迎难而上,成为扛起重要使命的英雄。

《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 《搜索》《方舱》《武汉人》《我叫大连》《口罩》,十个单元几乎没有“名人”,但可能每个平凡人都“榜上有名”:坚守阵地的医护工作者,被称为“平民英雄”的外卖小哥,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滞留武汉成为抗疫志愿者的年轻人,克服困难为复产复工尽绵薄之力的小老板……

发生在他们身上平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汇聚成了一幅平凡而又宏大的抗疫画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是几个人、一座城的战斗,而是太多凡者不凡的中国人心手相连、彼此支撑的人民战争。

抹掉“完美妆容”,以工匠精神回到那些细节真实的“现场”

主创们有个共同心愿:《在一起》这部剧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看看真实的中国抗疫。

如何让人信服?首先,《在一起》需要以工匠精神,以“短平快”的文艺轻骑兵形式,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不变创作规律,在短时间内打磨出一部精品。

座谈会后,与会者集体去往《生命的拐点》拍摄现场探班。在无锡市某医院,从拍摄的部分细节中,有些打磨精品的路径清晰可见。

张嘉译和周一围出演江汉医院的新老院长、一对师徒。他们都感慨这次虽戏份不多,却是自己压力最大、对这份职业崇高感受最强烈、也是对题材最具有切己感的。张嘉译说:“我们拍戏时才做了二级防护,因为冬戏夏拍,即使二级防护都全身湿透,全套装备穿完后,拍一场戏就是一身汗,很难想象三级防护穿8小时。而且,拍戏毕竟是演绎,现实中医护人员当时面对的,肯定更加艰难。”

可再难,也得在这高温梅雨季节穿成冬天里严谨防护的样子。相比现实中医护人员身上发生的,拍摄时的这些难题,都只皮毛而已;表演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向着真实的方向近些再近些。

谭卓和张天爱穿着护士服和防护服出现在众人面前,脸上一片素净。抹掉“完美精致的妆容”,甚至无妆,是两位女演员对于这次创作的态度。抹掉“完美精致的妆容”,因为这就是她们所塑造人物的日常工作状态,也因为需要抹掉“妆感下的完美”——即便是所有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有英雄无畏的铠甲,也有铠甲之下普通而柔软的内心。

编剧往真实感靠近,导演往真了拍,演员们往真了演,服化道、后期制作也都在求真、求精。

为了讲好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在一起》的创作机制是突破创新的——边策划、边创作、边拍摄,十个剧组乃至中国电视剧界可谓“马力全开”。为了讲好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在一起》在创作标杆上依然遵循艺术的规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武汉人》单元选用了不少湖北籍群演。比如《在一起》的整体音乐制作谭旋、任博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音乐人。疫情期间,在网上传唱、抚慰了许多人的《武汉伢》就出自他们之手。和武汉在一起的人生经验,可以补足一部分创作时间上的仓促。此外,为了使作品呈现整体统一的气质,十个单元将由张文统一剪辑,他之前的作品还包括《安家》《小欢喜》等。

在主创们看来,这场人民战争中,中国大地上涌现了不竭的热能,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在一起》必定无法穷尽所有动人的点滴,但它一定会是14亿人心手相连、相互支撑的真实凝练。这便要求创作者们以“工匠精神”接力,从编、导、演、服、化、道全流程入手,磨出一部精品。“我们平实地去呈现,努力地去做,无论结果,都会燃尽激情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