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儿童诗歌教育深入城市和乡村 诗歌也许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来源:文学报 | 何晶  2020年06月11日08:24

童心为何?诗人树才说,童心即诗,童诗的源头是童心。去年年底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大山里的小诗人》以及今年4月由果麦文化推出的同名诗集似乎佐证了这个说法。

2019年,中国银联携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河南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联合发起“诗歌POS机”公益行动,用户只需通过云闪付APP/银联二维码/银联手机闪付/银联卡支付1元钱,原本的POS单就变成了一首首山区孩子的诗。活动跨越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6座城市近6000公里的距离,上万人参与“众筹”,最后集结成了童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诗集共200首诗,作者是194位来自云南、四川、河南、新疆、青海等地的留守儿童。

“云在天上飞/我在地上追/只要跑过了它/我就能追上爸爸离家的车。”(《赛跑》)兰溪·7岁)“在一棵树下/凸起了一块/我想他了/我想爷爷了。”(《凸起的地》刘岁歌·12岁)“孤独是夜晚的宿舍/人很多/却找不到依靠。”(《孤独》周元元·15岁)这一行行的诗句质朴、直白,无关句法、比喻,如树才所说,“诗集里的每一首诗,都颤动着一份真心,像冬日暖阳下枝头上迎着风的那些树叶。这些诗,就是孩子们的心里话。”

无独有偶,由果麦文化编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同名诗集收录120首儿童手抄诗,同样出自7至15岁的留守儿童或乡村儿童。诗集背后是公益组织“是光诗歌”,他们为三至八年级的教师提供系统诗歌课程工具包和培训,截至今年3月,“是光”已经服务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21个省份的823所乡村中小学,68020个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堂诗歌课。

“是光诗歌”的发起人康瑜是“90后”,在云南支教时,她带着孩子们尝试写下人生中第一首诗。在她离开后的一个教师节,她收到了一大箱来自孩子们的诗稿。其中有一封信来自一位叫玲花的孩子,她在信中写道,“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在诗歌里找到自己。”这让康瑜决定做乡村诗歌教育——诗歌也许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放学回家的路长长的/只有我一个/家里的牛圈大大的/只有小牛一头/当我抱住它的时候/我们都有了朋友。”(《朋友》施应锁12岁)“我们就像你多余的行李/加重了你的负担/一个麻烦/横过来就是你的一条皱纹。”(《母亲》字美13岁)“人生就是小草/时间一到就黄了。”(《人生》杨建波11岁)这些从童心里流出来的诗句里,有分离的悲伤、留守的孤独。树才说:“他们过早品尝到了人生的另一种色彩,这些诗美好得让人心痛,思念之苦和孤独感让他们的诗变得更为丰富,我们同时会发现,孩子们理解大人的世界竟然如此深入。”

无论是“诗歌POS机”活动还是“是光诗歌”公益组织,都指向一条路径,儿童诗歌教育。童心与诗歌的天然连结,诗歌给予儿童的快乐、力量甚至希望,让儿童诗歌教育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

自2014年起,树才给孩子们讲诗、教孩子们写诗。他诗歌教育的触角更多在城市儿童中,还未有机会至乡村的诗歌教育中去。他的教其实是一种“不教之教”,他称之为“和孩子们一起玩”。他教写诗,往往从详细剖解一首诗开始,让孩子们从中得到乐趣,进而进行发想、模仿,最后以自己的想象构筑一首诗。如其所言,童心即诗,童心也是真。“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说:‘夫童心者,真心也。’他又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在孩子身上更为浑然天成,但大人们保有童心,他才是一个真人。”

在树才看来,童心里也包含着语言,孩子的语言潜能和语言能力在很小的年龄就展现出来。“童言童语说出来的方式和说出来的内容,比大人苦思冥想出来的诗句更有意思。”他教孩子写诗,是帮助孩子自己完成诗歌,他从来不和孩子讲象征、隐喻之类的修辞方法,也不多阐释诗究竟包含了多么复杂的意义,孩子的童心让他们的诗歌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能够认知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他们会写自己的生活。

“‘修辞立其诚’,孩子们诚实对待自己,他们的诗歌是童心的真实表达。”因为诚实有时候更为直白,更像是一种说诗。而这些诗,如《诗经》一样,“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晶莹剔透的童心、悲伤孤独的童心,都是思无邪。

事实上,儿童诗歌教育最早就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为了教授孔鲤,因而编了诗三百,于是有了“不学诗无以言”。树才认为,在当下进行儿童诗歌教育,其原由在于汉语本身是一种诗性文化,它以一种象形的方式来抵达万事万物,支撑着诗性文化,这也让我们的文化生动。更在于,写诗是一种将人的想象力推向边界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创造在语言里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儿童的诗其实与成人没有区别,想象力与创造性天性便有,写诗是一种开发。

树才对于儿童诗歌教育更有一种期许,通过诗歌教育产生优秀的诗人。他教孩子写的都是现代诗,因为这是当下正在使用的语言,它指向的也是诗歌未来的语言。“诗歌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教授的是什么。”他提及中国诗歌学会把六月份定为“中国诗歌童诗月”,同时即将在今年九月于浙江兰溪召开首届“童诗中国(兰溪)论坛”,在他看来,这表明今年将是中国的童诗年,中国童诗的未来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