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访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 共建人文湾区,文学不可缺位

来源:深圳商报 | 魏沛娜  2020年05月15日08:08

作为知名的文艺评论家,蒋述卓近年来不仅对大湾区文学展开理论建构与阐释,还积极参与推动大湾区文学的出版交流活动。在他看来,文学要反映人的社会心理的变化,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

近日,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大湾区文学创作,既要秉持岭南文学创作传统,又要更多地着眼于创造新的文学样式和文学观念,积极探索文学见证时代、参与时代的书写可能。

深圳商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一个崭新的文学概念,有哪些特质值得关注?

蒋述卓: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它具有区域特点,跟岭南文化、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刻的关系,但大湾区首先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因此在写作题材和对象方面,文学必然要重点反映城市的生活,这将会成为大湾区文学一种普遍的特质。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还具有世界性的特质。在粤港的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很早就有梁凤仪等作家写财经小说。这就是说,创作要跟大湾区的现实紧密结合,包括科技创新题材都要进入到大湾区文学行列。

深圳商报:近年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等不断引起人们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理解这些活动在深层次方面激发大湾区各地文学合作借鉴的意义?

蒋述卓:这些出版文学活动的开展都旨在加强大湾区文学的沟通互动,而且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形成一种更有效的合力。比如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就是希望大家能形成一种共识,激发各地作家的合作交流积极性。粤港澳地域毗邻相通,文化同根同源,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合作的天然属性,共融共享又是大湾区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大湾区文学的形成并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实现的事情,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我们需要稳步推进。在这方面,我尤其赞赏广州、深圳所做的探索工作。

深圳商报:您认为大湾区文学是否具备深度开发潜力的内容基础,成为文化产业重视挖掘的对象?

蒋述卓: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建构,如果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缺少文学的话,那将会逊色许多。文学具备深度开发潜力的内容基础,成为IP改编的对象。所以,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文学。没有文学,文化建设的内涵无从谈起。也因此,共建人文湾区,文学不可或缺。深圳文学在大湾区文学中可能会走在最前面,这可能跟深圳的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对文学文化的重视有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