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朱宁生: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朱宁生  2020年04月07日21:22

1937年,父亲17岁,带着他写的抗日诗歌《怒吼吧,醒狮!》,从家乡湖南汝城的小山村到长沙八路军办事处找到徐特立同志,徐特立同志看了他的诗歌大为赞赏,给他开了去延安的介绍信还给了路费。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延安,立刻被安排进抗大学习,1938年4月入党。

在抗大学习期间,他认识了许多延安知名作家,诗人、作曲家、词作家,使他如鱼得水。无论是政治觉悟还是诗歌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父亲写了一首《延河曲》,发表在抗日军事大队的诗墙报《战歌》上,副校长罗瑞卿和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也来参观。并投稿要求入社。中央领导人来讲课时也来看墙报。一次毛主席来讲《论持久战》,参观墙报后高兴地说:“好得很,抗大出抗日军人,也出抗日诗人!”毛主席的评价,给大家极大的鼓舞。著名作曲家杜矢甲给《延河曲》谱曲后,在延安传唱了很久。以后父亲又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红色的旗帜飞扬》《反投降进行曲》《延安医科大学校歌》《别了,白求恩大夫》《白求恩纪念歌》《百团大战进行曲》《反法西斯进行曲》……这些歌词分别由延安著名作曲家杜矢甲、郑律成、向隅,李焕之、马可谱曲。这些抗战歌曲在解放区广泛流传,起到了鼓舞军队和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与斗志。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把一些歌词带到刚解放的张家口。不久敌人进犯,我军从张家口撤离,父亲匆匆把这些歌词与文件埋藏起来。以后由于工作繁忙,也就把这件事忘却了。

解放以后,张家口的同志在一次挖掘中发现了我父亲的手稿,派人送到家里,父亲惊讶于惊喜交融。

父亲常和我讲,正是党的培养,才使他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成长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