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儿童文学金秋笔会上,与会作家、评论家一语点醒年轻写作者—— “时时处处不要容忍平庸”

来源:文学报 | 陆梅  2019年11月30日09:07

作为一年一度沪上儿童文学作家和少儿文学编辑共同期待的文学生活,2019上海儿童文学金秋笔会11月21—23日在浙江平湖举行。今年笔会主题为:儿童时代文学新势力。比之往年,研讨会现场出现很多年轻面孔。在经历各自的摸索和写作实践后,年轻作家们渴望突破。上海作协儿委会、中国中福会出版社联合《儿童时代》杂志以三位年轻作家的写作为引,展开了一场与评论家、作家同道的对谈。

冯与蓝、黄文军、唐池子三位作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写作观以及正在遭遇的瓶颈与困惑,与之对谈的三位评论家李学斌、梁燕、张锦江在充分梳理了作家的才情、博学、多副笔墨、多样化风格以及多种形式的探索后也切中肯綮地指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儿童小说的意义,是为写而写,编一个故事,还是创造一种童年真生命?儿童小说的轻和重,怎么以轻逸之美表现儿童成长中的沉和重?年轻写作者当然需要量的累积和实践,但是当你度过了技巧上的提升和探索之后,怎么面对接下来的写作考验?不一样的境界和格局会朝向不一样的写作,是为写而写的“匠气”——不断重复自己编织一个个可复制的故事,还是像魔法师那样创造和发明一种奇迹——成为自己,同时有勇气打碎自己,在螺旋上升的写作路上成就一个新的自己。当下儿童文学作家如果有写的意愿和能力,出版社编辑们都会伸来橄榄枝,写书出书签售书邀约不断,当“给孩子的写作”成为一门相对容易的手艺后,作为一个有要求的作家首先是警醒和警觉,提醒自己不要志得意满,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沉醉在看得到的鲜花和码洋里,而这恰恰又是艰难的。

面对与会评论家和作家同道们的善意提醒,几位年轻作家的回应也真诚,充分意识到了传承的意义、成长的意义。对他们来说,一个人过各种招式,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是求索的必然,而去掉标签,不要限制自己、固化自己也是成长的要义。研讨现场,周锐送给年轻作家一句话:“时时处处不要容忍平庸。”同时也向一起参与研讨的年轻编辑提醒:“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老前辈,不要害怕自己的幼稚。”周基亭、任哥舒、刘保法等作家以“资深老编辑”的经验分享,作家和编辑之间应当永远保持真诚朴素的文学友情,作为编辑要有文学情怀,要有高眼界,要真心热爱这份职业,持守文学理想。上海作协儿委会主任殷健灵、副主任周晴,《少年日报》总编辑赵玉平、《少年文艺》主编谢倩霓等也寄望大家,对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一份坚持至今的“文学生活”是珍贵的,而身在上海的我们又是幸运的,在这个喧嚷的俗世保有一份童心的纯粹和温暖,是写作儿童文学的福分,我们应当珍惜。研讨会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苏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