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城头山下稻粱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龙 一  2019年11月04日07:47

我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遗址,希望能够从先民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城头山文化遗址建有数座内容丰富的考古现场展览馆,也有古城格局和原貌的露天展示。院内绿地如毯,护城河环绕,是当真下过功夫的设计。我在遗址中行走,希望能够感受到先民们从5000年前开始,先后4次在这片高岗上建城的热情和勇气。除此之外,我关心的重点在城墙下和周边地区出土的8000年前稻田遗迹。这些稻田实物标本和原始灌溉系统证实,先民们当时已经将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大规模种植。

世界考古界有一个共识,5种主要的禾本科粮食作物中,小麦是一万年前在中亚两河流域驯育成功的,而稻米则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被驯化并且在洞庭湖区和江浙平原开始大面积种植的,时间略晚于小麦。澧县城头山遗址位于洞庭湖西北岸,这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水稻耕种。今天的稻米作为粮食作物,虽然产量排在玉米和小麦之后,但在200年前,稻米仍然和小麦并称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以亚洲为主的地球半数以上人口。

城头山遗址周边开辟有示范稻田,夏季收割后的稻根处,此时又长成了稀疏的二茬稻,据说这种产量极低的二茬稻是本地极具特色的美食。古代的稻米种植,产量不会太高。在中国古代,南方的稻米和北方的小麦决定着中国人口数量和国运兴衰。

粮食作物关乎国运兴衰。上一次粮食作物引发世界大变局是4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美洲新大陆的玉米、高粱、番薯和土豆被引种到欧亚非三大洲,引发了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商业增长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如今没有新大陆可以发现了,人们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对现有物种和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上来。

中国有了杂交水稻,这就是我们的幸运,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我们至今仍然有足够多的野生稻品种可以开发。杂交水稻的功能不再是粮食这么简单,它可以提取乙醇燃料,可以作饲料,可以制造食用油,可以制造果蔬的肥料,可以制造新型材料,等等。中国耕地紧张,地块零散,但杂交水稻可以种植在盐碱地,种植在滩涂,甚至未来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在海边看到广袤的稻田。在这项决定未来的技术上,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站在城头山遗址高处,四外望去,遥想先民将自己的城市建造在大片稻田中央的情景,有些明白了他们宽广的眼界。城墙和护城河是他们军事安全的保障,而稻田中的稻米则是他们粮食安全的保障,城中出土的陶瓮和炉灶,便是他们的“高科技”烹饪工具。由此我想到,在未来的世界大变局中,武器装备、互联网科技或现代金融都关乎国家安全,而粮食和能源更是国之根本。

来到澧县,一大碗香喷喷的二茬稻米饭,上边盖满厚厚的一层鲊辣椒蒸腊肉,这便是先民们发明的著名美食“淳熬”啊!那天我吃得很饱,感觉很安全,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龙一,本名李鹏。代表作有《地球省》等中长篇小说,其中《潜伏》《借枪》《代号》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