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间胜境

来源:河北日报 | 蒋子龙  2019年10月11日07:37

大美须有大智。灵山胜境,“胜”在灵感。

灵感是人类极其神妙而珍贵的一种精神活动,世间恐没有人不渴望自己有灵感。石破天惊的灵感,催生出神入化的创意,然后,才有可能创造经典。

灵山,首先是“地灵”,有太湖千万年的哺育滋养,钟灵毓秀就具有了特殊的灵感。古往今来,吸引各种“人杰”到此,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灵感。

“地灵”加上“人杰”,以后的诸多神奇,便顺理成章了。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巡至此,似乎连他的神驹都灵感大发,“秦皇到此马留迹”。至今崖上犹有四只蹄印,是谓“马迹山”。后被人简化为“马山”。当时,秦王被灵感鼓动得神思飞扬,不觉将右履落于山间,为后人留下了“秦履峰”的名号。

灵山得名,来自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奠基者——玄奘的灵感。他到此见层峦丛翠、风物宜人,一度惊呼:“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遂为此峰定名“小灵山”,命大弟子窥基于此开法,世称“小灵山寺”。接下来,更名为“祥福禅寺”。

灵山大佛,正是建在这寺后的小灵山上。“身与云齐、目垂海众”的释迦牟尼大佛,是灵山胜境的灵魂。

灵山胜境,之所以引人入胜,首先是在创意上有一个天圆地方的阔大格局,胜境中的大型建筑超越想象,创造了佛教建筑形态的最高境界。而在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节,又能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梵宫华塔的灵感,是来自“莲花藏世界”。其状若含苞待放的莲花,高低错落,遥指苍穹。在一层层转圜向上的花瓣间,含藏着一座座精巧的佛寺,数十丈高的华塔,提升着千万朵莲花与千万座佛寺,“寺依花立,花聚成塔,塔在寺中,寺在花中”,环环相依,重重无尽。

巨幅琉璃的使用,是从“华藏世界”的立意中获得灵感。五光十色的琉璃,在融融火光中铸为群山,泻为海水,流为祥云,化为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映现出华盖、身光、莲台等诸多神圣的图像,八角垂芒,精光乱眼,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华藏世界。

须弥山被佛教尊为世界的中心。盈盈一水,隔开执着与忘情的两般世界,而“五印坛城”则坐落于香水海中,城的下部为一片明丽的白,上部有一抹沉郁的红,摩缘接栋,红白辉映。“白是普降甘霖、怀柔万物的慈悲;红是抽刀断水、浴火重生的智慧”,在此圆融欢畅,追逐着永恒。

梵宫的巨大体量,无与伦比的庄重气韵,体现出的却是强大的内在力量。现代社会由物质贫乏,走进物质主义;由精神空虚,走向精神多元;由偏执简单,走到喧嚣轻浮;因此,格外需要能够以重压轻、由外及内的文化力量,感召和净化人们的心灵。

无论建筑还是人,其实,内心的力量最强大。这也正是灵山之所以能成为胜境的意义。

灵山有一种令人不敢轻薄的崇高和辉煌,只要进入灵山,自然而然地会肃然起敬,心灵无法不被触动、不被震撼,生命在此一律得到净化。众生和合,自净其意,廓然无累,不囿所有。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灵山不愧为众生的心灵归所。近几十年来,新建的无数楼堂馆所,能成为经典的寥寥无几。而灵山胜境,风光绮丽,人文突现,“山是金刚体,水是清净心”,作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不仅是对现代物质世界的巨大贡献,它闪现着的精神之光,更能提升现代人的生命质地。

灵山胜境,以灵为胜。胜境,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