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放牛村闲趣

来源:贵州民族报 | 赵瑜  2019年10月08日13:44

初夏,驱车上南山,从南山公园路过,再往后山走,东拐西拐,看到一头牛的雕塑,就到放牛村了。

这里我二十多年前就来过,因为工作的关系,来询问村民们退耕还林的补贴发放情况。记得当时的村民朴实地对我笑,指着才种的腊梅与金桂,说拿到了拿到了,花苗都买了,过几年就成林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路泥泞难走,只有一条从村委会通往南山植物园的约3千米的机耕道,有民谣云:“南山有个放牛坪,山高坡陡路不平,上街下街出门难,肩挑背磨累死人。”村民们就盼着这些苗苗快快长大,快快开花,卖到山下去,换回家用。到了2001年初,放牛村新修了香樟林酒店到马道子1500米公路,实现了村公路的小循环,村民给其取名“五福路”,示意交通的便捷给5个小组都带来了幸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放牛村已经成了都市人的后花园,周末的休闲地。这里有“桃花园”“腊梅园”“映山红园”,花期盛时,满山灿烂,游人如织。

尽管村里的公路四通八达了,而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用脚走走停停。初夏,去踏踏放牛村的青石板山路,寻找一种清幽的感觉。

山道蜿蜒而下,满目都是深深浅浅的绿。有古木盘根错节,亦有绿藤飞泻如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听着鸟叫虫鸣,心里慢慢就变得安静清凉起来。树木一年年就长高长密了。”朋友幼时就住在山上,是老南山了,却也禁不住摸摸这棵树,认认那棵树,一路介绍过去,令我也开了眼界。例如古佛寺小组有个古佛寺,年代久远,砖瓦破败,但寺前有一棵百年黄桷树,枝繁叶茂,绿意悠悠;又说有个叫封家屋基的地方,有棵三百年的大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路边蕨类植物一丛丛铺下来,映绿了人的眼。朋友说,春天蕨类发芽,有农户就采撷蕨尖挑到市场上。蕨尖鲜嫩润滑,食之爽口,是不可多得的山珍美味。有野花椒树,象是灌木,矮矮的,果实却簇簇皆是。摘下几颗,闻起来也是麻溜麻溜的。据说此种野花椒用来腌泡菜是最好,撒一把在坛子里,不多时就散发出清香。徜徉在绿色世界里,不会相信是重庆的暑天。接连几天阴雨,又突然艳阳高照,山里的植物猛地窜了个头,空气也是凉丝丝的。大家心情好,都觉得身轻如燕,爬着弯弯的山路一点不累,还象小孩子踏青一样,这里发现一种新奇的野花,那里看见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到了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湖边长廊和小广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文化墙,有国家政策、村规民约、家训警言,配上一幅幅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的图画。文化墙秀的是乡村正能量,引领的是文明新风尚,扮靓了村庄,寓教于乐地将行为规范、道德文化、经典国学等知识熔铸一体,成为村民的一道靓丽风景。

树木青翠,香樟、泡桐、桃树、槐树……还有野芭蕉,根连根地繁衍,扇叶很大,枝干也粗,只是果实很小,不能吃。我暗暗羡慕这里的村民,我那“雨打芭蕉淅沥沥”的美梦,在这里就可以享受到。

走进放牛村的农家,可以看书、种花、摄影、钓鱼,偷得浮生半日闲。踱入一个院子,满院子的杜鹃盆景让人惊艳——盆景是园林艺术的珍品,起源于中国,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杜鹃是我国传统名花,盆栽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培养的品种也十分丰富。盆栽或加以造型,培养成各式桩景,风姿绝艳,在我国及世界花卉中享有盛誉,有人称之为“花中西施”。放牛村和邻居双龙村的农人喜爱盆景,每年都要举办盆景展,而在春夏之交的五六月,正是杜鹃盛开的季节,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盆景展上的主角。杜鹃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以及各种复色,分外精巧,小小盆景,一方天地,惊觉农人的艺术气质。这样的院子,是一间花屋?是一个浓浓文艺气息的展馆?或者是一个美丽的游园?反正都像。

村干部自豪地介绍,夏鹃是南山独有的品种,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盆景,为做出特色,村里请来专业的盆景大师培训,组织交流学习,开设大型盆景展,让南山的盆景享誉国内。盆景不仅美化了环境,收益也非常可观。一盆有造诣的盆景,可能售价达到几万或者几十万元不等,而获奖的盆景,甚至能出价到上百万。一旦形成规模,就能成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美丽的放牛村,村民们聚居于南山之中麓,风景宜人,勤劳致富。旅游在这里:春天,去攀登一下“大金鹰”,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夏日,在南山寺的暮鼓晨钟中找到满心的清凉安静;稍纵即逝的秋季,到田间地头去采果子,抱一大堆金灿灿的柑桔回家,体味丰收的喜悦;而冬季,在农家院子的露台醒觉醒来,还会发现山顶睡眼朦胧的初雪呢。

这是一个适宜人居、又绿色发展的村庄。它不繁华,然而这正是它的特征,过度的工业和商业开发,也会产生“掠夺”的倾向,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臣服”也不是“征服”,而应该和谐共处,协调发展。闲趣满满的放牛村,说闲不闲,正是南岸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