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安忆受聘浙大担任驻校作家:“我与杭州有着很深的渊源”

来源:杭州日报 | 张磊  2019年09月10日07:31

9月9日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安忆接受聘任成为一名“驻校作家”,并开启了一门八堂课组成的文学课,讲述的内容就是“小说的构成”。

讲座前,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为王安忆颁发求是讲座教授聘书并为其佩戴校徽。他在致辞中说,作家们对生活和心灵深邃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经验,一定会助力大学的通识教育,活跃校园文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文学表达能力,丰富大学的精神内涵。

“希望驻校作家的计划是很平实的、‌‌持之以恒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熏陶过程。‌‌希望当代中国这些杰出的作家,‌‌能够成群结队地‌‌持久地在浙江大学平台和舞台上来‌‌表达他们的‌‌想要说的那些话‌,把他们最‌‌愿意和大家分享的东西‌‌都能分享给现在的大学生。”

对于此次入驻浙大,王安忆说她自己与杭州有着很深的渊源,她的母亲虽然出生在上海,但祖籍就在杭州,当年还特意曾回到杭州寻访老宅。“母亲心里面,她就是杭州人,所以我对杭州也是有特殊的感情的。”她希望这次能和浙大有着长长久久的交往。

这次的交往就是从八讲的文学课《小说的构成》开始,第一讲从小说的形式入手,阅读《追忆似水年华》,她挑了这部巨著的第一部的一小部分来解读其特点,手里拿着一个蓝色小本子,不时地翻阅,显然是做了很多功课,“为什么选择这本书,‌‌是觉得‌‌这部小说很有意思,‌‌它不像别的小说用‌‌人物情节‌、结构,把时间的状态给重设,这本书没有干预时间,让它直接体现出来,也就形成了独特风格。”

在随后的七讲中,王安忆还将从《坎特伯雷故事》《傲慢与偏见》等名著以及美国纪实小说、俄国小说、中国当代小说等类型入手,解构小说的“四梁八柱”。

现场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与学生的互动,有学生问她关于当下“快节奏的文学创作”的看法时,王安忆表示,当下每个人都可以写,从另一方面来讲,写作就变得不严格,变得随便。“现在有很多看似标准的标准,比如受众、票房,但我总觉得应该还有另一种类别的标准。”

她认为自己成长过程中是很幸运的,因为是在一个有标准的年代,“有编辑老师会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更好一点,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个美学上的追求。”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在创作上因为太宽松,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创作者,即便谁都不来批评你的时候,也需要自我批评。”

在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互动关于语文教育时,她说,“它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规范写作方式”,从这点来说,她接触的大一学生让她觉得中学语文教育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至于推荐书目这个问题,她则是表示反对:“看书这个事情真不能推荐,一旦推荐其实是把自己的经验强加于人,阅读这件事情还是需要积累的,如果在20岁前没有培养好阅读习惯,以后就很难再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