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桃花弥勒

来源:中国旅游报 | 王彬  2019年06月20日14:35

桃花弥勒

浙江宁波的奉化是弥勒道场。

所谓道场,也就是弘法的地方。道场有新旧两处寺院。旧寺院山门前面的影壁上镶嵌“晋朝古寺”四个金色大字。新寺院在旧寺院左侧,背后是美丽的雪窦山,宛如浪痕浅浅,在嫩绿的春光里迤逦曼衍。雪窦山前面的山丘上端踞一尊弥勒造像,巨大而慈祥,在金色的光芒里焕发一种欢喜气象。弥勒的前面,站立四尊同样巨大的天王造像,同样也是金色的,在威严之中逼摄出一种佛的慈悲与尊崇。

再前面,是供奉弥勒的大殿,檐下悬有一方赤金闹龙青地金字立匾,曰:“大慈摩尼之殿”,为赵朴初所书。大慈指弥勒,摩尼是珠宝的意思。殿内亦悬有一方立匾,曰:“人间兜率”,为蒋孝严所题。在佛的谱系里,释迦牟尼是今世佛、燃灯是过去佛、弥勒是未来佛而象征幸福与光明。弥勒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弥勒为其姓,其名为阿逸多,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称“慈氏”,在兜率天上修行说法。按照佛的说法,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弥勒便会从兜率天降生人间绍承佛祖。到那时万类宜和,人心大善,没有贪、嗔、痴、慢,更无杀、盗、淫、妄等一切不良言行,总之是人人平等,相见欢悦的极乐之境。

这样的人物谁不喜欢?在我国,弥勒的化身是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号长汀子,诞生在奉化的长汀村,在村旁的岳林寺济世,在雪窦寺弘法,最后于中塔寺圆寂。在中塔寺右侧,锦屏山的山坡上,有一处放生池,一方石碑,镌刻着布袋和尚的行迹,石碑的前面矗立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塔,说是他的瘗骨处。据《五灯会元》卷二记述,布袋和尚常用木杖挑一布袋入市,“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倘若有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来,如果继续追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如果仍然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而充满禅意。

禅,是中国人对佛法的改造,弥勒也是如此,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人物。他的化身——布袋和尚相传作有这样四句偈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立即自在”。类似的偈语,禅宗的和尚们颇有不少,有一个叫释仲安的僧人甚至写过这样一首诗: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畅予情。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识得声。

封建时代,一个叫小玉的丫鬟随从小姐陪嫁,新郎与新娘互不相识,而新娘又蒙着大红盖头枯坐洞房,时间久了难免愁恼,于是频繁地呼唤丫鬟小玉,用以引起新郎的关爱。这首诗看似是闺情诗,其实是禅宗的一桩公案,法眼大和尚用它给弟子圆融开悟,“频呼小玉”是开悟的契机。圆融“识得声”后,也用一首香艳的诗作答以表达心中悟境,其诗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在金鸭喷吐的馥郁香雾里,体味那样美妙的韵事,却不可以随便说出,说出来该有多羞人。同样道理,佛法的真谛我已经知道了,但我是不能说出,这样的好事怎能说出,当然这样的顿悟是说也说不出来的。

这样充满禅意的诗,在唐人的诗歌中也时常可以读到:“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是李白的一首宫怨诗,看似表达宫中女子的幽怨之情,却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可以想见,夜色明媚,树影清澈而生动,蓦地一张珠帘卷了起来,一位少艾的宫女蹙眉地坐在那里,看到这样的画图,难道不会在我们的心曲涌起一痕波纹?李白的这首诗不是呆板的摄影式记录,而是写意地捉住诗人的微妙体验,犹如禅宗的教义,通过微笑与花朵而表达一种境界。弥勒的“行也布袋,坐也布袋”也是这个意思。布袋是什么,是红尘的悲辛与欢喜,放下这些即是放下布袋,就会进入真如之境。然而,说来简单,在响水噤声的王朝末世,那些幸福与理想岂是个人修炼可以得到,而这时,愤怒的人们便会追随这位笑嘻嘻的和尚,用他粗糙的布袋做招展的旗帜,呼啦啦地作为追求光明烈焰的象征,又岂止是微笑与花朵所能表达出来的呢?

一日,释迦牟尼在灵山,大梵天王把一朵金色的婆罗花献给他,行礼之后退到一边,带领众人请他说法。释迦牟尼和颜悦色,拈起那朵婆罗花,意态安详而一语不发,大家都很奇怪,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有站在一侧的迦叶会心一笑。释迦牟尼很高兴,对众人说我现在觅到传人了,用佛经的说法是:“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婆罗花是一种什么花呢?相传是极品仙花,花朵圆润、层叠,凝聚一种祥瑞的奇幻光泽。然而,这只是佛家传闻,不过是一种玄妙的理想罢了。而在现实中,在浙江宁波的奉化,在弥勒的“应迹”之地,我认为应该是桃花——那样粉艳、娇媚而又那样端庄的桃花。奉化也的确是桃花的故乡,据说有几万亩的桃林,每当东风骀荡,点燃朝霞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便绚丽地采撷下来装点故乡的妖娆。陆放翁有诗“一树梅花一放翁”,夸张而真切地吟哦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在一千株梅花的面前,放翁慨叹难以一一赏鉴,如果是桃花,又该怎样?而在弥勒的奉化,自然是可以做到一树桃花一弥勒,在娇俏的流荡青春气息的桃花林里,“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笑嘻嘻的弥勒站在树下聚精会神地仰脸观赏,发出会心微笑,该是一种何等欢天喜地的景象?

你好弥勒,弥勒,弥勒,桃花里的弥勒!

(王彬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