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沪上现象级原创艺术大展接连出现,撬动文创市场人气攀升 董其昌书画展以60万参观人次华丽收官
分享到:
来源:文汇报 | 李婷  2019年03月11日08:38

为期三个多月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昨天在上海博物馆落下帷幕。据统计,自去年12月7日开展以来,本次展览共吸引了近60万人次前来参观。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为本次特展开发定制的50余种160余款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创下了该馆原创展览的文创销售纪录。

作为内地举办的首个董其昌艺术专题大展,该展览凝聚了沪上几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创下了行业内多个第一:首次将书画真伪经典案例的鉴定步骤搬入展厅,首次建立董其昌数字人文配合展览,举办国内最大规模的董其昌学术研讨会……展览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重量级书画作品154件(组),系统梳理董其昌及其时代的书画艺术成就与意义。其中,不少展品难得一见。 

昨天是展览的最后一天,许多观众冒雨前来赶末班车。上午九点刚过,在上海博物馆门口,撑着伞等候入场的观众排起了长龙,其中不少是远道而来的外地观众。

下午三点半,工作人员在计算了馆内承载量后,在队尾处举牌告知观众停止排队,但仍有人不舍离去。馆方综合考虑安全等因素后,在四点前,再次开放名额,为最后的几十名观众特别放行。“最后一波赶上了,很幸福。”观众说。

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朱诚告诉记者,该馆每天接待量的最高限额是8000人次,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会适当地采取人性化措施。昨晚,上海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以“董其昌和他的江南”为主题的闭幕之夜活动,通过艺术夜话、江南丝竹音乐演奏、珂罗版体验等形式,为展览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样的现象级原创艺术大展近年来在上海并不少见。比如,昨天同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落幕的第12届上海双年展接待观众约39万人次,展览期间,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打着“飞的”前来参观。挡不住观众持续火热的观展热情,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曾两度延长展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去年联合举办的“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展三个多月吸引了42万余人次参观。

访谈更多

李洁非:通过写作勾勒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轮廓

“我自己希望通过这一写作,整理出一个当代文学史的‘精神脉络’,可能达不到一览无余的程度,但把基本轮廓勾勒出来。”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