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鱼阵

来源:河北日报 | 刘云芳  2018年12月14日08:44

时光从婆婆奶只有一颗门牙的嘴里缓慢溢出,像鱼群般游向窗外,漫过竹林、石头围墙、蓟运河,直到云际……

饥饿、贫穷曾是这些故事的背景,它们啃噬了婆婆奶少年时的一切。除每家每户的几份薄田之外,值得称颂的便是那成片的芦苇。在这蓟运河畔,芦苇占领了各个水洼和许多田地,人们把它采回家,经过裁切、碾轧等多道工序,织成苇席。这些苇席去往全国各地,铺在不同人家的土炕和床榻上,成了时光最稳健的见证者。即使在生产队,家里的男人、女人也都一心扑在织席上。但爷爷却是个例外,爷爷天生喜欢建筑,一砖一瓦,踏踏实实,爷爷的人品和技艺都让人竖大拇指。他还一直让公公坚持练字,似乎只有一手好字才能支撑起好的灵魂。

练字之余,公公就帮着婆婆和婆婆奶收割芦苇,婆婆奶虽然走路慢慢悠悠,却有一双快手,她织席的速度无人能及。公公闲下来,也跟着别人贩卖苇席,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赶着驴车,驴子的尾巴甩来甩去,像一把拂尘,把黑夜拂成白日。

改革开放的消息传进村里,不擅言谈的公公眼前忽然闪现出一道曙光,他要谋求一条与祖辈不一样的路。那时,人们大多在本地活动,蓟运河里的鱼可能都比村子里的人行得要远。公公顺着蓟运河的方向,一路行走向前,像一条鱼奔赴大海。

只不过他的“大海”是模糊的,朦胧的。他从驴车换到卡车,再坐火车……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一起,让他打开了封闭已久的自己。那时,通讯不便,他一出门就是半个月,家人担忧,晚上连门都不敢关得太死,生怕他回来后,进不了家。

直到一天傍晚,公公带着设备回来了。村里人既觉得新鲜又感到疑惑,都围过来看,感慨道:“这东西就能下金蛋?”公公从村里招了工人,第一批塑料制品在反复试验后成功生产出来。发工资的场面像一个神圣的仪式,也让原来持怀疑态度的人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工人们眼瞅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别提多高兴了。

工厂步入正轨后,公公便在外边跑订单,婆婆管理着厂子的运营。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

很快,公公婆婆就买回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24吋的黑白电视放在院子里,桌椅板凳排了好多排,就连院墙上都坐了人。公公站在后边不断调整天线,荧屏上的雪花慢慢散去,霍元甲们的身影神奇地显现出来,那场景真是前所未有。就是这样一台电视机,燃起了村里人致富的希望,能买一台电视几乎成了各家各户的心愿。

然而,最快乐的并非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是能在弱者有难之时可以伸出一双援手。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来家里借钱,或是有亲戚生病了没钱看病,公公婆婆总是伸手相助。

在别人眼里,公公婆婆俨然成了一对创业的楷模。村里人也开始想方设法在不同行业里谋发展。他们也像一群鱼一样,在时代的河流里,争先恐后地往好日子奔。

婆婆奶说,她小时候蓟运河上游发大水,水一直没了河岸,漫到家门口。清晨,一开后院的门,就看见月亮睡在水里,鱼欢腾着。她迈着小脚,拎了篮子,将鱼、虾、贝类捡拾起来。在贫困的年代,鱼是救命的饭。但有时候,鱼太多了,他们只好将鱼送回水里,让它们随着大队伍,一路向前。

大约有过这段经历的鱼,跟其他的鱼是不同的,就像人一样,因那一段创业的经历,公公婆婆的青春岁月便有了别样的光华,而这光华又晕染了村庄四十年。这四十年中,芦苇依旧吟唱,但许多人凭借古老的技艺,让它们走到了更远的地方;这四十年中,人们的饮食、着装、交通、住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十年中,经历过特殊时代的人们,逐渐苍老,却在村里的小广场上跳着舞寻找一颗年轻的心。

婆婆奶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讲不完。入夜,借着月光,我看到前边房子的瓦如鱼鳞一般,顿时觉得这村庄和村庄里的人都形成了鱼的阵仗,他们游动,他们飞奔,他们在伟大的时代里,寻找着各自的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