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师总是低声说话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谭楷  2018年11月30日07:02

前不久,在北京举办了一个盛会,给七位翻译大家颁发“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隆重的大会,众目聚焦于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唐闻生颁发奖状。她该给杨武能教授颁奖了,走过杨武能身边竟未察觉,被工作人员友好地一拽,才转过身来,微微一笑——其它六位获奖者,家住京城,其中有两位是部级高官,还有译马列著作大家,唐司长都熟识,而这位来自巴山蜀水的翻译家,却是面生得很。唐司长小小一失误,活跃了会场气氛,让杨武能灿然一笑。

杨武能是谁呀?你不需要记住他的名字。

你童年听妈妈讲过格林童话吗?你在青春期读过“少年维特”吗?你读歌德、席勒、海涅、里尔克的那些诗歌、小说和剧本吗?你童年的欢乐,青春的热泪,壮年的沉思,竟然与德国文学有那么深的渊源。它早已融入你的血液,化着你的心跳,变成大脑中细不可察的微电波,甚至成了你脱口而出,讲给儿孙的“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你竟然没有意识到杨武能的存在!他是一头默不的作声的老骆驼,60年来孜孜不倦,译著上千万字,为我们搬来了一座德国文学的金山。

有人问我,据你多年观察,杨武能教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我想,在我认识的名教授之中,他说话声音总是很低。几乎没有见到过他大声说话,更鲜见慷慨激昂。摆龙门阵总是如此,上课呢?学生们反映:他是永远的低音,不尖起耳朵听,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是,正因为他小声说话,课堂特别安静。那经过多年提炼的字字珠玑,那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让学子们个个叹服。

他说,传授真学问,何须大声喧哗?

在现实生活中,杨武能更是低调得让人听不到他的声音。

几乎是同一时期,张艺谋的《老井》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闹红半边天,杨武能获德国总统颁发的“国家功勋”金质奖章,中国传媒悄然无声。之后,杨武能获国际歌德协会颁发的歌德勋章,德国和欧洲传媒一片叫好声。这一枚令全世界作家和翻译家仰望的歌德金质奖章,如高悬天宇的一枚金星,被中国的杨武能摘下,在只知道诺贝尔奖或奥运冠军的中国几乎无人知晓!

德国一位报纸主编恩格尔先生,生前曾对我讲过:“杨武能居然将12卷的《歌德全集》全部译出,这让德国学者不能不佩服!他甚至比好多德国学者更懂得歌德!

“十八世纪的德语,经过一个半世纪变迁,从语法到表述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细微之处,差之毫厘,错愕千里。杨武能的精细与缜密,堪比最优秀的德国学者。不,还得加上比骆驼更有耐心。他在早已干涸的大河小溪中寻寻觅觅,鲜活地还原了从‘狂飙突进时代’开始的德国文学的崛起,数十年未曾停止。”

1991年,经杨武能介绍,让我认识了他的好友傅惟慈、董乐山两位大翻译家。那一年,小小科幻世界杂志社胆大包天,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200多名中外科幻作家,浩浩荡荡开进卧龙自然保护区,去看熊猫,跳锅庄。狂欢背后是我的大烦恼——标准间太有限,除了安排几位八十开外的外国科幻大师,其余的均挤住招侍所四人间。一位业余作者悄悄告诉我,说我得罪了某某中国的大师,他们在发脾气。我只能报以苦笑。第二天早上,当我向董乐山夫妇致歉时,董乐山说:“挺好的!我们俩都住四人间。昨天晚上,我们聊得好晚,非常开心,我们俩结识了六位年轻朋友,我们不是亏了,是赚了呀!”

后来,我把傅惟慈、董乐山挤在四人间过夜的事讲给杨武能听,杨武能说:“我要是去卧龙,也要住四人间!”

顿时,我想起了杨译的那些德国文学名著;董译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傅译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他们才高八斗,学养极其深厚,又如此放下身段,混迹平头百姓之中,按重庆俗语说,从不“冒皮皮”。在假货泛滥,明星成灾,浮夸成风,上厕所都能碰到个把“大师”的当今中国,让人眼花缭乱得难辨谁是真大师,谁是假大师。

凭我的粗浅经验——大师全是低声说话的人。

此文写到此,突然想起,杨武能并不是永远低声说话。那是二十年前,在四川大学举办的纪念歌德的演出活动之后。杨武能最后上台讲话。从未见过他是如此激动,如此神采飞扬。他先用德语,再用中国话朗诵老歌德的诗句:

愿人类高贵,善良,乐于助人!

因为只有这,使他区别于——

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生灵!

正如好刀一旦闪露锋芒,将令人终身难忘。他挥动手臂,做了个前进的姿势,目光炯炯,投向远方。

那一瞬间,我禁不住热泪滚滚,仿佛听到老歌德的呼唤;同时,心中定格了一尊杨武能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