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理论批评:在新时代获得新的活力 《文艺报》举办“回首四十年 放歌新时代”第三场研讨会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8年11月30日08:56

11月18日,由文艺报社和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办的“回首四十年 放歌新时代”系列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聚焦文学理论与批评,这也是文艺报社组织的该系列的第三场专题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理论评论家白烨、何向阳、张未民、李舫、徐可、陈福民、周由强、范玉刚、李云雷、张莉、岳雯、木叶等与会研讨。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

回望来时路,理论批评影响深远,功不可没

阎晶明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文学理论批评在文学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社会的巨变,理论批评的存在形式、表达方式、言说方式乃至批评家的身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依然有许多关乎理论批评自身的概念需要重新识别、界定,“批评的批评”值得重视,这些对于重新激活批评的活力至关重要。在谈到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时,他说,一个批评家如果不是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切入作品,那批评的前提就难以存在,能否入得其中再出乎其外同作家作品对话,这对批评家来说是重要的考验。回望过去,现代文学史中以李健吾为代表的一些批评家对待作家作品的态度值得学习,一味吹捧和恶评都不是正确的姿态,所谓“剜烂苹果”是把坏的剜掉,好的留下。批评应该说真话,讲道理,以辩证、科学、专业的态度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今天,我们回首40年是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理论批评引领风气的作用,前路漫漫,文学理论批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难题要攻克,也还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

“40年来文学能发展到今天,理论批评功不可没”,白烨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从事文学批评的经历,认为有几点值得继续弘扬。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互动融合,保持着紧密联系,二者相互激发,对现实和自身的言说十分有效。文学论争纷起,各种思想在碰撞、辨析中相互借鉴、改变,从而激发了文学界的思想活力。不同代际的理论批评家相互走近、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传承。此外,对国外批评著作的译介和传播契合了当时社会和文学发展的需要,为理论批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谈到回首40年,何向阳认为其中包含了几个关键词。首先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40年来文学理论批评领域有过各种探讨、争鸣,如今重要的是要重新找到真正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批评。第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很多学科正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建立起新的结构框架。第三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里有古今中西的融会贯通,还有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再就是双轮驱动,并驾齐驱,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互相激发、促进,相互影响。放歌新时代,要在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前进,推动文学批评有可为,有作为。

步入新时代,文学理论批评应当何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学理论批评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承担新的任务。新时代理论批评应有何为?张未民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许多理念对理解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应该是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五个重要维度。只有从这五个维度综合融通出发,才有可能攀登中华民族伟大时代的文学高峰。

“上世纪80年代理论批评的黄金时代有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陈福民觉得,走过40年我们再重新去探讨当年的理论热点,比如文学是人学的问题,文学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向内转”的话题等,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今天纷繁复杂的时代生活对作家提出了考验,理论批评应该提供一些参考和思想维度。但今天理论批评又面临“失重”的状态,我们遭遇了很多困难,比如批评家的知识修养和知识建构有所欠缺,传播媒介的更替使得知识无限增殖,资本力量的介入等等。认识到困难是为了找到方向,理论批评需要建立起新的支撑点,找到新的动力。

李舫认为,改革开放40年是艰难的40年,是试探性发展的40年,也是理论批评成长非常重要的时代。随着文学关注的主题不断变化,理论批评的思想氛围、文学取向、文化语境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今天文学正在回归自身,理论批评也正逐渐从泛化的状态回到其自身。理论批评的每一篇文章都在打破以前的局限,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崛起和突破。当然时代的变化也提出了许多挑战,怎样去伪存真,怎样重建,怎样把烂苹果剜掉,找到文学创作包括理论建设中的弊端,这还需要整体的突破。

在范玉刚看来,40年来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同频共振中,正是理论的变动主轴牵动着文艺批评的神经而呈现出斑斓色彩,生成诸多独特艺术的中国文艺现象。面对当下的文艺现实,要建构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这一建构更重要的是要契合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唯如此,才能有效传播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展示中国伟大复兴的形象,为人类文明贡献独特的声响和色彩。

守正创新,为文学史“放下第一块砖”

周由强表示,真正的理论批评只有守正创新,才能大有可为。守正创新,“正”特别重要,“正”是基础和前提,是文艺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强文艺基础理论研究,打磨好基础性的问题。批评家要大力推荐精品,用作品说话,引领时代风气。要改进文学理论批评文风,讲真话讲实话最能够感染人。新时代的文艺理论批评要有思想,思想具有无限的力量,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张莉看来,重建文学批评的信任在今天非常重要,现场批评实际上难度很高,批评家要对作品给出文学史维度上的考量和判断。文学批评家就是一种尺度、一种标准,是在文学史上放下“第一块砖的人”。批评是非常重要的导向,实际上批评家就是在建构文学史。如今各类文学榜单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纯文学的雅正的标准,这个标准首先对今天的批评和创作有引导意义,另外也要对整个文学史负责。每一段文学史都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每个阶段文学批评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木叶在和一些作家交流时发现,他们比较反感批评家用西方理论嵌套作品,将作品以拼贴方式纳入到某种轨迹进行阐释。因而自己也在反思,文学批评如何展示自己的文体和样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古典还是现代,我一直努力尝试将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元素融入文本之中,让它成为独立的可运用的资源,具有自己的文本属性和主体性,而不是生硬的教条准则。”好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自身就是美的创造,其中蕴含的思想独特性是非常珍贵的文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