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百年求索,纵探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路径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来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畅然  2018年11月11日09:38

11月9日,第六届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盛大开幕,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最新专著《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亮相本次国际童书展,并举办“百年求索,纵探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

11月9日,第六届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盛大开幕,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最新专著《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亮相本次国际童书展,并为该书举办“百年求索,纵探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作者王泉根,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副社长、儿童阅读专家王林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红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福康,《中华读书报》编委陈香,《出版商务周报》总经理盛娟等参加了研讨。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吴双英首先致辞,对作者王泉根教授和与会专家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本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及出版社的出版宣传工作的支持,对学术出版的声援和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关注。其次,她表达了对王泉根教授本人以及他所创作的学术成果的敬意。《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全书800多页,近百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厚重的一部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是中国最厚重的儿童文学原创理论著作之一。该书的出版是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王泉根教授潜心多年收集儿童文学史料的结晶,它体现了王泉根教授在理论研究和材料把握上的史胆、史识和史笔,它从多个维度补充、完善、丰富、发展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史进程。最后,吴社长表达了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深深祝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将继续致力于出版有价值的少儿出版物,推动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出版。

随后,本书作者王泉根教授的发言令人甚为感动。他说:“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有很多话想说,我曾经无数次地被邀请作为嘉宾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新书发布会、作品研讨会。今天我非常荣幸我的一部小书被诸位所关注,邀请到这么多的好友来参加我这部书的研讨。第一,我要感谢的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这本书有两个历史的时间节点——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开启近代中国醒民育人的大幕;2016年,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将中国儿童文学推进到一个让全世界仰视的高度。《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将这两个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作为全书的编年起讫,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逻辑必然。这两个时间点,让我们看到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第二,要感谢改革开放以后四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因为这个四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中内涵发生变化的一块,它的原创创作最为丰富,它的理论观念也是最为丰富多彩。我们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这个四十年的儿童文学所产生的重大的各方面的成果。第三,要感谢今天到会的嘉宾,每一位都是我的好朋友。感谢相关的媒体,尤其是上海的媒体对这个研讨会、对这个书的关注。当然特别要感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很荣幸这本书能得到社里的支持和重视。”

曹文轩教授作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发言也让在座的专家和读者深受鼓舞。曹教授评价这本书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历史的全面、完整的档案,是一本大书。它所记载的每一事象,都是富有意义的,是历史长河中大大小小的灯塔和路标。曹教授随即引出“自动呈现的历史和被指点的历史”的话题,谈到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史,但这本大书同样具有文学史专著的功能。这些精心选择的材料,按时序排列,稍加解读就在无声地、自动地呈现历史。我们从这一点到那一点目光掠过,看到的就是一部线索分明的历史,而且这份历史可能更真切,是可以被我们触摸的历史。我们的目光可以停留在每一点上,因为每一个点都在告诉着我们什么。那么,一部文学史专著所呈现的历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是他人指点给我们的历史,它的好处在于省去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的麻烦,又能很快得知一段历史的全部过程。但这种文学史的质量高下常常是与写作文学史的人的专业水平高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喜欢、更看重泉根教授的这样一本书,让我回到了历史的现场,让我停在每一点上,琢磨那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非常非常棒。天下的学问无非是两种,一个是做资料的,还有一个就是做理论的,泉根教授是理论和资料都做,就目前中国这一批学者做资料做得最好的,一定是一个叫王泉根的人。他是学术界的拼命三郎,能够像他那么去做的,也不多,这是值得我们做学问的人好好学习的。这个工作简直是不得了,就中国目前的学问来讲,在这一路上走的学者比较少。曹教授非常感叹,我国真的需要有一部分学者能坐坐冷板凳,把做文献的学问做上去。

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福康随后发言。陈教授作为王泉根教授30多年的老友,对其治学理念和学术功夫很是了解。陈教授言:“一切社会科学归根结底都是史学。文学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文化是整个历史的一部分。泉根写的这本书是文学史里面的一个专题——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文化观念进步的产物,达到一定程度才有的。我们现在所有的那些文学史最多的最常见的是一种通俗的写法,从西方学来的。我们真的研究者最喜欢看的是编年体,因为他把史实一条条地写下来,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去研究。王泉根先生有治学的方法,他就是一切从史实出发,这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不仅是一部书,也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书来用。所以说这个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湖南少儿出版社能够出这样厚的一本书,也是非常有眼力、有担当的,它在历史上是可以留存下去的。王泉根教授也是非常有魄力的,书里的每一条内容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文献作为基础,要看大量的书,包括报纸、刊物这些散在四方的,本身就没有好好地整理过,他需要有一种披荆斩棘的学术勇气,才能做出这么厚的一本书。所以我在这里第一是对王泉根先生的这样一个学术成果表示钦佩,表示祝贺。第二是感谢湖南少儿出版社出了这么好的一本书,是我们以后研究者有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书。”

接下来,王泉根教授的两位弟子王林和李红叶相继发言。中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王林先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回想起了跟随王泉根教授一起学习的日子。到老师家里上的第一课谈到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叫史家功夫,第二个词叫爬梳钩沉。时至今日我都记得很清楚。当初,王泉根教授在读硕士的时候,到全国的各个图书馆,那时不让复印,估计复印也很贵,是老师自己抄下来的。一笔一笔抄下来。所以说我今天看到这个书以后,我其实真的是挺激动,也很感慨。刚刚曹老师也说了,在学术这条路上能够下这样的笨功夫的,老师实在令人敬佩。这一本皇皇巨著,王泉根教授精益求精,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会遗漏的情况,一定要做到最准确。他正是受到绍兴同乡鲁迅先贤的这种思想精神的影响与鼓励,将自己数十年间的精力、思考与智慧奉献给了鲁迅所说的儿童“用书”工作——但不是为儿童写书、编书,而是研究如何为儿童写书、编书及其历史的“真正的学究”式的工作,虽然寂寞、冷清,但一想起鲁迅的话“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却也是自得其乐。回顾历史,用这样的书去呈现这样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加知道我们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而不只是去欢呼。在此也想特别祝福老师,可以再往后延续这本书。

李红叶教授从头到尾地看了全书并做了很多的审校工作,她感到很震撼。在她的心目当中,老师首先是一个文学史家,有非常自觉的史家的身份意识。老师心中有一种宏愿,就是想要从中国儿童文学的源头开始梳理,这个工作是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史料乃学术之本,搜集、整理史料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科“历史化”的内在要求。儿童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边缘学科,当王泉根先生长达百万字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摆在眼前,人们或可能蓦然之间感受到中国儿童文学的“厚度”,另鄙薄中国儿童文学的人刮目相看。本书以逐年纪事的方式展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实绩,延及文学外部的各种促动因素,包括时代思潮,文化运动,对外交流,以及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互动关联等等,从而使我们获得对于现代意义的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印象。也即是说,我们对儿童文学整体印象的获知并非源自单线条的对象勾勒,而源自对文学事件得以发生的多维语境的把握。而这,恰恰是理解儿童文学何以成为儿童文学的要义。本书实乃“非常之人”以“非常之功”完成的一件“非常之事”。王老师的拼劲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彻底的奉献和担当精神,而在我看来也同时非常典型的代表了第四代儿童文学学者对于儿童文学事业的彻底的忠诚和热忱。

《中华读书报》编委陈香深知对于该书作者王老师做了很久很久,而且做得非常辛苦,它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根基的重塑提供了一个前提性的基础。最近十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期。那么我也提出一个概念,说是黄金十年,这个概念也反复被社会各界所频频引用,有时候面对这种创作现象和出版现象的纷繁,我们感觉到理论言说的无力,包括评价尺度的无力,我觉得这种无力感它并不仅仅是说创作现象纷繁多元所带来的无力,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缺乏自己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传统。因为现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传统,它的大的框架是源自于西方的脉络,那么由此就带来一个问题,当我们继续沿着西方儿童文学理论的脉络来描述中国儿童文学的现象表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言说的无力。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体系和评价审美的尺度,最需要做的恰恰是回过头来切实把握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内涵的特点,确立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著作,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逻辑,解释中国儿童文学自己的传统。所以泉根教授这样一部皇皇巨著,我看到了他深刻的学术思想和良苦的学术用心,它将以一种全新的资料和思想智慧,筑造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之路。编年史,它力图将文学的发展还原为我们最基本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现场的重现,这一努力,功不可没,是基础性的工作。总而言之,要描述我们这个气象万千的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要真正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系统,史料的发掘与重现,不仅仅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更是一种基础性的前提。而这种史料的整理,收集是一个最艰辛的学术工程工作。所以感谢王泉根教授的工作,感谢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谢谢。

《出版商务周报》总经理盛娟作为一位年轻的后辈,也有很多感慨。从出版行业的角度来谈,这本书让我看到儿童文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由作者、出版社、发行和读者共同支撑起来的。所以我也体会到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家或者出版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我发现越投入越热爱。这本书它全面梳理和回顾了中国儿童文学,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少儿出版发展的一个历程。我自己是一个80后,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找资料可能不会像这些前辈一样去图书馆查,可能更多的就是去网上搜一下,但是其实这个不能保证这个内容的准确,那这样一本书就是非常权威和准确,还有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