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江南·江南百工”海外巡展开幕 江南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非遗文化植根于民生,凝结着先民无穷的智慧。昨天上午,由市政府新闻办指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朵云轩集团承办的“艺江南·江南百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巡展开幕式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9月22日至10月14日期间,巡展将陆续亮相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郑和·朵云轩 (马六甲)艺术馆,通过展览和交流,向海外介绍、推广中国海派非遗文化。巡展以山房雅趣、珠翠撷珍、匠新造物为三大主题,邀请手工艺大师现场进行技艺展演,以浸入式场景呈现匠人匠心的生活空间,通过精致工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巡展是“艺江南”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的首次海外展出。该项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方网联合主办,上海日报等媒体支持,旨在向海外展示江南文化的魅力。今年10月,“艺江南·金山农民画展”将在日本京都举办。
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更多

李渔:另一面“帮闲”
李渔的“帮闲”却又不是简单的“帮闲”;他有的也不只是文采,还有不同寻常的思想与精神。
更多
散文 | 夕潮心海
文章回忆初遇海边夕阳的狂喜与七年后的沉静,及如今对黑夜微光的凝望,反思现代生活中心灵与自然的疏离,感悟微光的价值。
散文 | 泥泞里的晴空
《泥泞里的晴空》以雨为引,书写异乡泥泞中的挣扎与成长。从初入社会的窘迫到扎根立足的坚定,在冷雨与暖意交织间,于艰辛泥泞里望见希望晴空,藏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笃定。
散文 | 古桑洲记
描绘湘江绿洲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变迁,记录探访株洲古桑洲的见闻,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思考。文中“飞鸟如信使丈量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等意象,凸显文学性表达。
散文 | 整个夏天试图去寻找呼伦贝尔草原的风
风裹挟着草种、尘土、羊群的碎语、马匹的汗息,甚至还有远方朋友零落的名字,浩荡地穿过我,穿过我的眼眸,穿过我的胸膛,穿过我浩大的寻找和相认,又奔涌向天边
诗歌 | 我们讨论了话题(外三首)
刀锋或者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