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又见梅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忱  2018年09月19日18:15

人生贵行乐,书道乐无边。

每日三千字,长生一万年。

挥毫随兴会,落纸起云烟。

悟得其中妙,工夫要自然。

当你到梅庭参观,首先看到的是这幅书画作品和髯翁结合在一起,效果淡雅的主题宣传展板。

偶然的倒影

梅庭,温馨和煦的阳光,透过木条与磨砂玻璃组成方块造型的隔段,照进了屋内暖暖的!恰好又有外边回廊中坐着两位前来参观的姑娘,她俩的背影映衬过来,让人瞬间恍惚感觉到了那个“民国时代”,就好像看到主人依旧在挥毫;在读书;亦或许正在房中迎来送往,这里曾经是群贤毕至!

每次到台北市,都会专程前往北投区。因为民国老人于右任的梅庭就在哪里,拜谒中似乎有种与先生交流的神往。梅庭是一处顺势而建,上下两层的小楼样式,极具那个时代的格式特点,房屋被梅树、桂树、樟树、龙眼树等绿阴围绕。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早年间是日据时期日军军官住过的房子,因此,也有说是日式风格。几度易主,经年修缮后看上去结实敦厚。

室内基本保留了于右任先生生前居住的结构,只是配合文创活动经常会有一些主题公益展陈,偶尔会摘下他的书法复制品,改挂别作。活动结束后便会恢复原来的模样。无论什么内容的活动,中间的大书房基本保持原貌。那里有他生前的书桌及主要书法作品,其中一尊雕像摆在桌边,传神而不张扬。

梅庭所处地势错落之故,在屋后庭院中回看全貌,依势巧妙,观得的是其二层格局,而在室中也有通道直下一层以备“防空”之用的楼梯,这是那个动荡时代权贵们的标配,精且全的房屋布局和主人的身份地位及起居习惯分不开的。

于右任先生与家人合影

现在梅庭的左右两边已没有任何发展空间,而前面的庭院虽略显局促,但有五棵参天大树相伴,给人的视觉上的年代感既沧桑又雅致!大门外是一条市政道路,但由于有梅庭的围墙相隔,便有了一种闹中取静的妙不可言,方便而不受其扰。也许当年没有这么多的车来车往的喧嚣,又是另一种宁静的质感吧!

站在回廊往前眺望,现在己是两栋高楼呈现眼前,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层峦叠翠和心中的辽阔与静谧!这也许是商业与文化的无奈对峙吧。

有评论文章,“于右任是被政治权力边缘化以后,才到梅庭中来隐居的”。另有,“这里是他夏季避暑之用的”。不管是政治因素,还是气候原因,有了今天的梅庭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有了一个与草圣“对话”的机缘,思考与展望也便有了些许依托!

于右任先生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实际所在,因此,其作品的广为流传和影响力,是近现代其他书家无法相比的。他的故乡陕西省对其研究和传承也十分倾力,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书法集和草书千字文。台湾省的许多地方都有其手书制作的牌匾和为寺庙、学校、机构等处的题字,大家最常见的就是在两岸三地和美国等国家均有的美食餐厅鼎泰丰的匾额了。普济寺、行天宫、宠惠堂、台湾电力公司等等,都极具标准草书的辩识度,即符合草法又关照大众的普遍认知,这也许是于右任先生首创的标准草书的初心之一吧。

作者在梅庭内留影

九月秋日的梅庭,室外还是有些热,但树荫下是凉爽的。望着满是叶子的梅花树,想着冬日梅庭的景象!当梅花含苞与怒放时的梅庭,一定是更有味道和别致的!再见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