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共议儿童未来 聚焦文学发展 ——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长沙举行

来源:文艺报 | 行超  2018年09月12日08:10

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自1990年创始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亚洲儿童文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推动儿童文学的思想和学术交流。28年以来,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加强,与会专家从亚洲扩大到世界范围。8月18日至20日,第十四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长沙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省作家协会、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沙市文联、第十四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筹委会承办,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的近300位儿童文学作家、专家学者前来参会,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和走向,探讨在社会转型和新媒体语境下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1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儿童文学理论家、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创始人之一蒋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总经理丁双平,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山,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章宇,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湘,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湖南省政府原副省长、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唐之享依次上台致辞。中国少读工委原主席、少儿出版专家海飞,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龚爱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胡坚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沙市文联主席汤素兰主持。

蒋风在讲话中回顾了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过去,缅怀了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另外两位创始者——日本的乌越信教授和韩国的李在彻教授。蒋风表示,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每届年会上,都会发现许多年轻的新面孔,他们都是儿童文学界的新鲜血液,是亚洲文学大会组织蓬勃生机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亚洲文学大会组织后继有人的标志。丁双平从出版人的角度,分享了出版优质少儿读物的重要性及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他认为,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阅读,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与挑战。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对儿童的尊重始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让广大儿童享受到塑造性格、鼓舞精神的优质阅读,这既是社会的需要、行业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出版人不变的使命和追求。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儿童文学是属于他们的愉悦精神、坚定意志、启迪人生、塑造对生命和生活之爱的精神载体。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引领儿童认知世界,实现自我成长。刘章宇说,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为当下的少年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积极健康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其精神追求,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周湘表示,每一个儿童都是浸润在人类文明的光辉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儿童文学是人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最能沟通人类共同文化理想的世界性文学,对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而“湖湘文化”让湖南儿童文学以独特的艺术色彩和文学底蕴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宝库。唐之享表示,在全球化发展的语境下,中国需要向世界讲述别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中国的孩子需要认识世界,为孩子发声的中国儿童文学也需要走向世界;而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儿童也需要认识和感受富有东方魅力的中国儿童文化。

本次大会以“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及走向”为主题,会议以汉语、英语、日语、韩语四种语言同步进行学术研讨,举办了以“亚洲儿童文学的境遇和走向”为主题的主论坛和四场分论坛,分论坛分别是:以“童年书写的想象和未来——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困境与突破”为主题的儿童文学论坛、以“童书的边界和未来——新媒体语境下儿童文学的出版与传播”为主题的出版产业论坛、以“童年的想象和未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和视觉素养”为主题的图画书论坛、以“中国儿童阅读方案及未来教育场景探讨”为主题的儿童教育论坛。与会论文已结集为《童年书写的想象与未来——第十四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论文集》出版。

儿童文学是为了更好的童年

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但参与塑造着社会公众的童年观,也潜在地塑造着作为读者的儿童大众。进入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发行、传播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在近年来中国图书市场整体增长缓慢的情势下,童书包括儿童文学的出版、发行却逆势上扬。随着国内儿童图书消费量的急剧攀升,儿童文学类童书在整个中国图书出版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谈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我们关切的不只是它的现状,还有它未来的方向和可能,以及儿童文学如何才能塑造、给予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童年。

方卫平认为,从当代儿童文学艺术的基本状貌来看,我们对于儿童文学的独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既取得了相对于过去的重大进步,也存在着某些影响其走向更远未来的重要缺陷。例如,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如何走出“唯儿童主义”(即“只要孩子喜欢的,就是好作品”)的狭隘视野,不是仅仅将简单地娱乐儿童大众作为艺术的目标,而是深刻地认识到,在儿童大众的现实趣味和儿童文学的审美趣味之间,同样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前者提醒后者不要忘记“孩子喜欢什么”,后者则以“孩子应该喜欢什么”的思考和体验提升前者。当代儿童文学需要审思什么是童年生活中真正具有高度文学表现价值的趣味,而不仅仅是简单录制或仿造童年生活的某些现实。发现这种独属于童年的、同时又蕴含价值高度的审美趣味,也许是当代儿童文学走向经典的必由之路。

杜传坤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反思出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以及童年观的形成和变化做了深入梳理,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确立于五四时期建立在儿童/成人具有本质差异的现代儿童观基础上,强调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和“成人的预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然而若将儿童的特殊性推向极端,可能导致儿童文学成为儿童惟一能够阅读的文学以及只有儿童才会阅读的文学。她指出,儿童文学需要突破现代性的童年话语框架,尊重差异也认同共性,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出版:花的事业 果的工程

在中国书业版图上,儿童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数据显示,从2005年以来,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10%的幅度增长。其中,儿童文学的比重不断扩大,占据了超过40%的图书份额。可以说,过去十几年,是儿童文学出版的“黄金时代”。面对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要求与呼唤,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中国少儿出版能否延续或者开创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将出现哪些新的时代要求和文学特质?

王琦认为,儿童文学出版是儿童文学创作链条的最后一环,少儿出版者的站位和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文学创作的面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紧紧围绕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致力于出好书、出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对少儿出版的站位要求。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是花的事业、果的工程。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要把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融入儿童文学创作生产之中,增强孩子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认识中国。走出去是中国童书的文化使命。童书版权输出,事关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现代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依赖内容创新的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原创图书品牌和版权。在当下,优秀原创作品真正融入世界范围内的阅读依旧任重道远。国内童书的创作理念应该得到提升,编辑、出版人的出版理念应该以儿童为本位,关注儿童本身,同时合理调整出版格局。国外童书中的童趣、想象力、游戏性、幽默感,都值得创作者和出版人琢磨。总而言之,中国少儿出版与儿童文学创作结合密切,儿童文学作家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文学观、儿童观、国际观,以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繁荣促进中国少儿出版。同时,中国少儿出版在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下,以少儿出版的站位引领儿童文学创作、少儿出版的视野丰富儿童文学创作、少儿出版的胸怀观照儿童文学创作。

图画书的韵味和启示

儿童文学的各种文类中,绘本是最早让儿童接触的读物,借着美丽的图画、简洁的故事,让儿童可以很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并从阅读中获得启蒙。与此同时,绘本是一种全新的媒介,通过简短的文字给人带去深刻的韵味。文字和图画彼此融合,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在论坛上,来自亚洲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本国绘本的创作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来自韩国的林廷珍向大家介绍了由中日韩三国共同企划出版的和平专题绘本,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绘本享受视觉上的美好并不断开拓个人的想象空间。据她介绍,“祈愿和平——中日韩三国共创绘本”系列共出版了11册,其中韩国作家作品4册(《花奶奶》《非武装地带的春天》《玉米》《春熙是孩子》),中国作家作品3册(《迷戏》《火城》《两张老照片的故事》),日本作家作品4册(《和平是什么》《靴子的行进》《你能听见我的声音吗》《樱花》),通过这些绘本可以给三个国家的孩子们进行很多关于历史和和平的教育。她认为,绘本将来可以应用在企业宣传、国家机关活动,或是老人和青少年精神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在韩国,现在已经有许多机构在试图制作宣传用的小册子绘本了。

香港学者林形提到,在香港儿童文学的各文类创作中,原创绘本作品并不多,而谈及“乡土书写”的内容更是寥若晨星,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凤毛麟角中寻找到深具香港地方色彩的绘本作品。他以《汉堡包和叉烧包》《电车小叮在哪里》《姓邓的树》《九龙·九龙》等香港绘本为例,探讨了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历史轨迹、中西融合、乡城变迁、香港精神等问题。他认为,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书写,启蒙儿童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乡土世界”里找到属于香港城市的风景。以“乡土”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题材,具有启蒙的作用,其意义在于对儿童思想、行为及情感进行内在价值的深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