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快门里的上海

来源:中华读书报 | 毛时安  2018年08月18日11:14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潮汹涌澎湃地席卷了中国大地。它,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符号上海——摄影家眼中的上海色彩·郑宪章摄影展》就是献给这一重大历史巨变时刻的最美好的纪念。

改革开放给上海,这座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市,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沧海桑田,上海走出了曾经的灰色和单调。她以她的丰富色彩和迷人表情,感染着每一个生活在上海的人,每一个邂逅上海的人。郑宪章像拼命三郎那样,不惜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生命和情感投入,把魔都上海最灿烂最丰富最瑰丽的魔幻般的色彩收入快门,变成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件件作品。我们司空见惯的外滩和陆家嘴被摄影家用他精心捕捉到的梦幻般的色彩,变成了一曲庄严辉煌的浪漫诗篇,变成了大上海不朽的肖像。站在这批像MIX电影一般尺幅巨大的全景式的照片面前,你一定会产生一种被城市色彩热烈拥抱的感觉。从登楼拍摄到直升机航拍再到无人机遥控拍摄,郑宪章长于高视点地鸟瞰黄浦江穿越城市的壮观景象。目睹摄影家将这座城市置放在你面前你脚下,像海潮般地涌向天边,你会有一种在城市辽阔上空飞翔的快感,你会从内心深处理解何为伟大。春夏秋冬、日夜晨昏,外滩和陆家嘴犹如千变万化色彩谱就的复调,让我们在色彩汹涌流淌的旋律里,听到了四十年来上海和中国不可阻挡的前进的脚步声。

快门不是无情物。在1/500秒快门“嚓”的一生中,郑宪章投放了自己一生对这座生他、养他的城市,对这个时代的爱,他不是像一般摄影家以淡漠的“工作”的方式对待进入他视野的摄影对象,而是全身心地深情关注着自己心爱的拍摄对象。用在地性的“我们”的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他可能是极少几个把那条贯通上海东西的高架路,从延安东路高架、延安中路高架到延安路高架,全过程记录下来的摄影家。这使他留在他相机里的光影具有了浓郁的“历史”的意味,成为了这座城市四十年成长光影化的历史。他甚至会以一个初恋的少男苦苦等待恋人衣裾飘然到来身边的煎熬,花几天、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就为了自己期待的那个最美丽动人回眸一笑瞬间,为她拍出一张自己满意的肖像。

由此,时间固化成了永恒的色彩的影像。

为了最动人最全面最细节地展现郑宪章上海摄影的艺术魅力,上海城市规划馆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对展览做了极为精心谋篇布局,调动了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是我们得以在郑宪章摄影展“美的享受”中,再度重温、体验了上海四十年的生活变迁,变迁中与我们休戚相关的那些人、事和风景……

石库门是上海人关于空间想象与现实需求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最为典型最使人熟知的上海符号。一个上海人,哪怕千里万里,远走天涯海角,梦中也会被石库门叫醒。郑宪章是石库门里长大的上海人。石库门已经镶嵌进了他的血肉和灵魂。他以最热烈的情怀,最朴素的纪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了石库门的盛衰起落的生命轨迹。500个石库门的门楼,打开它们,就是500部上海的乡土史。它们兼有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温情。它们朴素而真实,亲切而悠远。最让人心动的是,石库门里芸芸众生世俗的生活细节里所弥漫的那一缕缕人间烟火气息。在郑宪章的摄影艺术世界里,石库门就是上、海、人!石库门是固化的物质的上海人,上海人是活化的生生不息永远生活着的石库门。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经常有人把黄浦江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在我心目中,黄浦江更像父亲。苏州河才是真正的母亲河。她温柔、朴实,平易近人,没有喧哗,没有吸人眼球的高颜值的容颜。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生活在她怀里的所有的上海人。她给她的孩子们端来了一船船的柴米油盐,还有源源不断的各种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她把近代工业的厂房、车间沉重地挂在身边,让她的孩子们有了赖以活下去的生计。她甚至以最简陋的两湾一宅的棚户和滚地笼,为她挣扎在底层的孩子们遮风挡雨。慢慢,苏州河失去了她原有的青春年华。曾经碧绿清澈的绸带似的河水在天长日久的给予中,黑了,浑浊了。她有时甚至有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了。上海人都记得,曾经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接处有一条明显交界线,这里黑,那里黄,这里异味呛鼻,那里江风清爽。

苏州河是一面镜子。粼粼的波光里满是上海人生活的倒影,重重叠叠。河道里流的都是上海人浓得化不开的感情牵挂啊。作为苏州河边人,摄影家郑宪章把那些终将消逝的倒影和浓浓的情感,地久天长地装进了他的镜头里了。于是,伴着快门连续的咔嚓声,升起了暮色中船上人家的袅袅烟火,响起了孩子在船舱里吃奶用力吮吸的砸吧声,苏州河岸女纤夫弓腰前行的身影,还有航行了八十五年,在霏霏冬雨里,靠在强江渡码头,“沪杭107”轮渡拉响的最后一声长鸣的汽笛。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两湾一宅男女老少在贫瘠的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对美好的向往和享受。赤膊的男孩能在几乎转不开身体的小天井树起个球架投篮,在近乎危房的两家窗口两个大男人共同饮一瓶啤酒……

苏州河是上海的编年史。四十年,几乎所有的危房被夷为平地,代之而起的是身姿巍峨的现代化的楼群。人们像新婚大礼那样喜气洋洋地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曾经像大杂院的苏州河,在历史的转瞬之间变成了满目锦绣的市民花园、公共绿地。天蓝了,水绿了,花开了,生活比从前好了,原来居住的一间房变成了一套房。河上有了海鸥的展翅飞翔和欢快歌唱,那条黑黄的交界线也消失了。但摄影家郑宪章留住了苏州河流动不已的河水,留住了那些河边不见了的岁月。让我们在温柔的怀旧的伤感中,兴奋地走向满怀憧憬的明天。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苏州河和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