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书先读“序”

来源:文学报 | 王祖远  2018年07月27日13:43

突然想出本书,出一本短篇小说集。正好与一位四十多年的老友重聚。过后也没多考量,就邀请老友为这本小说集写序。老友也没迟疑,就答应了。

之前也曾出版过6本小说集和1本诗集。除了其中一本是有“序”外,其余的都是空白,素颜面世。之前也曾替朋友的书写过“序”。也因此,深知写“序”的甜美和苦涩。

我是个爱好阅读者,而且也是个绝对的阅读功利主义读书人。阅读之前,总会在“序文”里掂量估计这书的轻重、深浅与宽窄,心中有数后,就会有对应的阅读方式。书海浩瀚,人生苦短,没让我有太多的时间去挥霍,只能“功利”地去阅读,总期望在阅读里读到些实质的东西——或是知识,或是让人过瘾、心满意足的内容。读书先读 “序”,这是阅读程序中的第一页。深究到底,就是个人的“功利”主义作祟,在牵引着阅读形式。

读“序”读得多了,也就深知,有的“序”是大可一扫一瞄就能见底,有的“序”却在抓睛之余,还能让你迫不及待地翻到这书的正文去。

有的“序”为书加分,有的“序”却只是为书“粉刷”而已。“加分”和“粉刷”的写“序”法,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就曾经有过一个很经典的写“序”轶事,让作者与写序人的几十年文字交情就因“真”与“假”的问题而遗失了。

深知写“序”事的深浅,“序”事的功德与罪孽。更深知“序”后面的重大意义。对“序”事,我总是战战兢兢。

以前出版的书,没敢找人写“序”,一是怕写“序”的人写得辛苦,二是怕写的人写得痛苦,三是怕自己惭愧汗颜而苦。索性,留着几页空白,让愿意读我的文字的读者,自我寻觅去。

这自私或自惭形秽的做法,也许就是我的书没能广为传播的真正原因?

一书之“序”,深究到底,应该是要说出这书究竟是在讲些什么,读者能在文字里看到些什么。“序”事,不应该是书评,也不该是文学评论,更不应该是吹捧歌颂;无需是硬邦邦地摆道学、强说道理;更不能只是在套关系,“粉刷”面子。“序”可笔走偏锋,也可轻逸游走;既可清爽,更可浓稠;即便是清晰透彻,也要丝纹有致有理。其实,“序”事应该是没有书写规格、硬性格式,写“序”人,要怎么写就怎么写才是。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这写“序”人的品味与素质来定。

但读“序”者,却是以仰仗的心情来期待写序人的牵引和指津。一篇好“序”,就是一道曙光,照亮这书卷的每一张书页。一篇坏“序”,却让人仰天长叹,惋惜连绵。所以,让人写“序”,既要火眼金睛,更要福星高照,才能获得为书“加分”的福分。

想要出一本书,想要有人为这书作指引,想要借书寻得知音,想要在别人的眼光里看到自己身处在哪里……想这想那的,想得很多……收到老朋友的“序”,是篇好“序”。

很庆幸,这“序”让我知道,我自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