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和暹罗”展出
4月12日,“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和暹罗”摄影展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文莱画廊开幕。
约翰·汤姆逊为苏格兰著名摄影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1881年成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摄影师。汤姆逊从1862年开始连续10年在中国、泰国、印度、柬埔寨、越南等亚洲国家拍摄当地风土人情。他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作品内容兼有风景古迹和社会民俗,拍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留下了晚清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
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的协调联络下,2009年,“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首次在北京展出,后在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7个城市巡展,反响热烈。过去9年间,汤姆逊作品在亚洲20多个城市展出,吸引观众近百万人。
本次展览展出汤姆逊拍摄的125幅晚清时期中国与暹罗的历史图片,生动再现了当时北京、福建、广东与曼谷的风景、人物、建筑、家居生活和街景,极具历史价值。此外,展览还配合展出了晚清时期的妇女服饰及部分暹罗王室的收藏品。
除了展览,主办方还将围绕汤姆逊作品及19世纪末中国及亚洲历史文化举办3场学术讲座。展览将于6月23日结束。
更多
历史细微处,半世纪的普通人生活
许子东、叶兆言对话录
更多

江绍原的《发须爪》与周氏兄弟
江绍原(1898—1983),安徽旌德人,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预科,后赴美……
更多
散文 | 野淀子
经历过王朝迭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白洋淀,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是一快有血性的土地!为了让这方水土更富饶,为了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顽强的把自己活成一道风
散文 | 黄土塬上的烽烟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关中平原北部,耀县的黄土塬上,风吹过新收的麦茬地,也拂过村口静默的老槐。这里居住着91岁的马根周(根根爷)和95岁的马满
小说 | 微光逆旅
通过三位不同背景女性(高管刘丹丹、全职太太苏曼、清洁工王桂香)因恐惧衰老、容貌焦虑、社会压力而投身医美的故事明白了衰老是生命不可逆的轨迹,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时间赋予的痕迹
散文 | 马莲滩:梦幻中的花儿香
叙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明之花,传递固有的民俗民风,为华夏之中国文化,增添一束心田的非凡之音。
散文 | 炊烟归处
散文回忆80年代农村生活,以炊烟为线索,串联起奶奶讲的炊烟连上天的故事、母亲借炊烟说勤谨的道理,以及石蛋儿与家人的日常。如今老屋空置,母亲进城,炊烟成心灵归处,承载乡愁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