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黄孝阳“众生系列”作品研讨会:想象力的空间结构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12月18日13:17

12月16日,由鲁迅文学院、《钟山》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想象力的空间结构:黄孝阳作品研讨会”于鲁迅文学院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韩松林,《钟山》杂志社主编贾梦玮,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等出席会议。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丁帆、施战军、何平、黄德海、何同彬、岳雯等参加会议。就黄孝阳“众生系列作品”的文学特质与艺术探索展开了充分解读与深入探析。会议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主持。

在其创作序列中,“众生”系列小说呈现了一幅意象新颖、色彩繁复而不无启示意义的后现代文学图景。《众生:设计师》首发于《钟山》杂志,并于2017年8月荣获获第二届《钟山》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时间不再只是一个箭头,也不是一个循环往复之物,而是一个由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构成的漩涡,这种独到的经验和想象深具博尔赫斯式小说的趣味。在细节丰盈、充沛的中国故事基础上,通过层层“镜面”的设置,突然将故事推向远景,带来足够的错愕以及错愕背后的思考。《众生:迷宫》则是黄孝阳的长篇新作,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17年11月正式出版。在这部作品中,黄孝阳以个体的命运,人物的情感,审视寓言与隐喻,科幻(可能发生的)与历史(已经发生的),正在进行的现实,并灌注于123个神秘词语的内部。陈年旧事与当下实感、偏执的爱情与脆弱的生命、人性的深渊与残破的欲望,在其叙述中穿插往返,想象力与画面感并存其间。

作为一个有着思想家气质和实验精神的小说家,黄孝阳对文学风格和形式变革充满兴趣和野心,因此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能带出一种新的小说形制或文学形态的变新。从《遗失在光阴之外》到《阿槑冒险记》,从《人间世》到《旅人书》,再到“众生”系列中的《众生:设计师》与《众生:迷宫》,他不满足传统和前辈,甚至不愿重复自我,从而不断颠覆既往的写作路数,诉诸更新的写作方式和目标。而其作品风格的迥异,作品系谱线条的起伏,追求一种比较极致、比较极端的形式感,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在文学创作上的这股持续的探索欲望。著名作家莫言曾评价道:“黄孝阳试图以小说包罗万象。妙语丛出,佳句联翩,想象力惊人。”

李敬泽表示:“黄孝阳是一位非常有探索激情的作家,他站在这样一个时代的特殊经验里,对于小说创作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九十年代以来或者新世纪以来都很少见到的一种小说的精神向度,敞开了一定程度上被我们遮蔽或者忽略的那个固有的但又是巨大的精神向度。他的小说用了科幻的方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是‘拟科幻’,也许不大符合大众趣味,但能够看出,某些新的看世界的方法、新的艺术逻辑正在生长。”

贺绍俊说:“三十年后,先锋仍然行走在路上,这一文学传统已经化为一个个精灵,跳荡在作家的文学构思之中。特别是‘70后’这一代作家,在文学启蒙期直接受到80年代先锋文学潮的浸润,他们的小说也受先锋文学传统影响最明显。在这一群体中,黄孝阳更是将先锋文学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先锋文学传统的影响并不局限于‘70后’这一代,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追求新质的先锋性,已经成为许多作家执着努力的目标。”

黄孝阳在作品中尝试着不断探索。何平认为:“生活中的黄孝阳是很谦和的人,但一到小说里,他就变成有强大气场的‘说话者’,一个飞扬跋扈的‘想象者’,一个拥有很多知识的‘话痨’。很多人认为黄孝阳的小说像先锋小说,其实他的小说只是貌似有很多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陈旧规则,但是又借鉴了很多现代小说新的东西,把先锋的东西跟通俗小说进行对接,这使得他的小说中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在。”

“众生”系列小说是充满未来感的“野心”之作,黄孝阳一直试图用自己满怀诚意和野心的小说实践来启发当下,拓展更具当代意识和广阔视野的小说道路。何同彬说:“《众生:迷宫》是黄孝阳有关绝对、极限的又一次练习,延续了他在《众生:设计师》之中关于‘当代小说’、‘探索一种新的小说美学’的宏伟构想。正如黄孝阳提出‘量子文学观’,力图用‘最前沿的物理学研究所提供的各种前瞻性理论,为未来千年文学指引方向’,无论是《众生:设计师》还是《众生:迷宫》都不仅仅着眼于启发当下,黄孝阳早已经预设性地把它放置在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和布朗肖有关‘未来之书’、‘小说之光’的范畴中:‘幻想精神’、不竭的探索,指引方向,或者显现可能。”

贾梦玮谈到:“我认为,年轻作家应该把各种学科先进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文学表达中来,才可能跟我们这个时代、跟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相配。黄孝阳的小说是量子力学也好,是DNA图谱的努力也好,只要能表现人的需要,表现新时代的需要,任何的手法手段都是可以拿来为文学所用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也评价说:“在现实主义被空前礼遇的时代,仿佛一意孤行般试图承续先锋文学的现代精神,不知这是不是黄孝阳‘心中颇有萧瑟之意’的源头?我得老实承认,在现实主义熟悉的航道上走惯了,黄孝阳的迷宫也困住了我。一个不甘平庸的写作者,用他的野心和难度,挑战了我的职业惯性和惰性。”

“我不知道小说的完成度有多少。一方面直觉不错,另一方面又没有多少信心。评价自身是困难的。今天认真听了各位专家的评价颇受启发。我是如此拙于表达内心的感情。但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说着谢谢两字。”最后,黄孝阳对各位评论家在文学理论上的指导和归纳、见解上的梳理和发现表示了感谢。谈及创作体会,他说:“写完此书,心中颇有萧瑟之意。万千林木,万千流云,万千星辰,也不过是在这萧瑟寒意笼罩下,自肺部涌出的一缕气流。五十年后,我或许会被人谈论;又或许被彻底遗忘。这是可以预见到的,只需要把足够的信息输入《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那台超级计算机里就行。”“与前辈作家相比,我可能更在意智识与技术,因为这是正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现实,我不可能不被这团火点燃。关于人的本质及意义,都可能被科技的力量重新书写。新时代澎湃而来。这是一个类似奇点爆炸的事实,正在构建起我们今天的现实。它渴望着新逻辑,新发现,新思想。我渴望着这种‘渴望’,渴望我对这个‘新’字有点滴拾掇。我尊重文学传统,可心里老觉得‘传统虽好,已然匮乏’。我对现实主义也是推崇备至,可今天的现实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力量与根源何在,我渴望找到它们,并对未来抱以相对乐观的遥想。我希望自己笔下能有当代中国人的真正面容,以及未来人类起身时的足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