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砥砺五年——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吕家佐  2017年08月31日11:56

8月28日,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艺报社近期举办的“砥砺五年”系列研讨会之第三场“砥砺五年——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出席并讲话。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中国作家》主编王山,中国林业文联专职副主席李青松,评论家张志强,青年作家丁晓平等10余位作家、评论家围绕五年来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题材类型、艺术特色、理论问题及其发挥的作用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文艺报》副总编辑胡军出席会议。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讲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何建明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报告文学在抒怀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阔步奋进,而中国梦和中国故事理念的深入人心也让报告文学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为广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佳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或展现重大事件,或宣传典型人物,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报告文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除专业作家扎实创作外,不少普通百姓也用自己的文字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精彩故事,展现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勇立时代潮头、记录历史变迁、反映人民心声的独特魅力。

李炳银在发言中说,这些年来,我国的报告文学出现很多优秀作品,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创作队伍热情很高,水平也比较整齐。但他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作家自己还不够强大,在某些写作的时候,还是一种被动的去接受,应该必须有自己的眼光,要有自己的选择;作家在阅读社会生活这方面似乎有所欠缺,不能在作品上有更加深厚穿透力,这个需要改变;表达比较直率、表现得比较简单,作家独到、独特的处理题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在主持研讨会。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李青松发言表示,五年来,生态报告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生态问题是深层的文化问题,生态报告文学除了呈现绿色发展中的困惑与无奈等,更要呈现绿色发展中的勇气和力量,抗争与奋进,希望与幸福。他认为,生态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除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它还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绿色发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发展;我们心底的那个绿色中国梦是什么样的。

丁晓平发言表示,当下,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在概念上依然混淆,模糊不清。他认为“非虚构”不是一种文学体裁,不能与报告文学相提并论,也不能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非虚构”与报告文学在写作指向、内容和技艺上有某种交叉、重叠,但这种叠合,必须建立在真实性或文献性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真实,所谓的‘非虚构’就不能成为报告文学,因为纪实小说、散文、叙事诗也可称之为‘非虚构’。”